【摘 要】高中通用技術作為一門新課程。學校要提升辦學品位,需積極實施課程的校本化。我校根據課程標準,從學校實際出發,積極實踐通用技術課程的校本化。以“創新人才試點學?!睘槠鯔C,促進學生創造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以“航空航天課程基地”為抓手,促進學生團隊合作、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以“校本化技術活動”為載體,促進學生技術素養的全面提高。
【關鍵詞】通用技術課程;校本化;實踐
通用技術課程的有效實施對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尤為重要,是新課程改革的亮點。作為百年名校,我校秉承“進德修業,弘毅篤行”的校訓,以“成就每一位師生的卓越追求”為引領,不斷提升辦學品位。學校在新的高度上力求辦出特色,深化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通用技術作為一門新的課程,能夠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們根據課程標準,結合我校實際,整合已有的活動課程,加強特色基地的建設,積極穩妥地推進我校通用技術課程的校本化實施。
一、以“創新人才試點學?!睘槠鯔C,促進學生創造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培養創新人才是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創新型國家的迫切需要。高中生正處在創造力發展的重要階段,而通用技術課程又是培養學生創造欲望和開發學生創造潛能的重要內容載體。作為江蘇省一所名校,我校學生的素質高,創新能力強,如何有效地教育和引導,我們一直在探索實踐。從2005年實施新課程起,我校就積極探索適合我校的通用技術校本化教學,專門配備3名專職教師任教。不僅在課堂上注重學生技術素養的培養,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和綜合實踐能力的提高;還經常進行活動指導,參加各級科技創新競賽,指導的學生每年都有十多位獲一二等獎,其中沈偉杰和張祥虎老師獲“百佳創新型名師”稱號。2011年起我校又以省首批14所“創新人才培養試點學?!睘槠鯔C,進一步加強通用技術的校本化實踐,制定了學生技術創新發明的申報和評比具體細則,修訂了學生技術設計作品考查的創新具體要求等多項措施,探索通用技術的校本化實施辦法。利用校內外教育、文化與科技資源,與其他學科密切合作,注重創新人才的培養,激發和增強學生的科學精神、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增強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
二、以“航空航天課程基地”為抓手,促進學生團隊合作、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
項目教學是通用技術課程教學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基于項目的學習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項目中來解決問題。因此,通用技術的項目設計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上的小板凳、小臺燈等的創新設計。借鑒北京四中的項目設計教學,我校積極探索實踐校本化項目內容,2011年江蘇省開始申報特色課程基地,我校并沒有申報語數外等傳統學科的課程基地,而是從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角度出發申報并順利通過了“航空航天課程基地”。航空航天技術充分體現信息、能源、材料、制造等綜合性尖端技術,涉及數學、物理、化學材料等多門學科知識,更有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我們以“航空航天課程基地”為抓手,加強通用技術校本化項目的學習和實踐,自編航空航天基礎知識校本教材,聘請南航大教授進行普及性講座。參與相關的實踐教學和競賽活動,共建一個開放的、互動的航空航天科技體驗館。展覽部分展出各種圖片、飛行器、航天器模型,如天宮一號、神舟8號、航天飛機等;互動部分用現代互動技術和設備,提供互動的條件;體驗部分包括模擬飛機駕駛,多維滾環、煙風洞、地球軌道運行模擬器、機載雷達、彈射座椅等。通過這一項目的學習,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精神、團隊合作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以工程實踐技能實訓為載體,以航空航天社團為抓手,激發學生興趣、發展創新能力、提高綜合素質,實現發展學生特長,實現學校特色發展。
三、以“校本化技術活動”為載體,促進學生技術素養的全面提高
在現有的學習環境中,要切實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必需注重課內外相結合,注重與學校已有的技術活動課程相結合,促進學生創新、實踐、合作、交流等能力的提升。學校通過多年的特色活動課程,以校本化活動課程為載體,有效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創新和實踐能力。我們結合通用技術課程學習要求和我校傳統特色課程,定期開展校本化技術活動和實踐。如今年我校第23屆科技文化節開展了技術發明創新技術講座,發明創新技術設計、技術模型的制作與設計等活動課程促進學生技術素養的全面提高。參加了省市技術創新設計大賽,工廠技術社會實踐等等。在活動中提高學生對技術的理解,進一步認識技術學習的重要性,能夠正確地掌握技術,使用技術,進而發展技術。此外通過學校已有的技術活動實驗室,積極組建技術活動社團,如機器人搭建與設計社團,航空航天社團,現代雕刻技術與設計社團等。在社團活動競賽中學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能通過共同合作、交流,有效形成設計的頭腦風暴,促進學生合作、交流、創新等能力的提升,促進學生的特色發展,自主發展。
通用技術課程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現在還處在探索和發展階段。目前江蘇省還沒有把通用技術納入應試教育的范疇,通用技術的校本化實施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們會進一步探索適合我校的課程實施方案,緊密結合學校的特色課程,促進通用技術課程校本化發展,打造具有國際視野的、國內一流的當代學術高中。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