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主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教師必須自覺地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運用各種策略,不斷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文章提出三個策略: 一、課前預習,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二、課堂教學,構建學生自主學習的平臺;三、課后延伸,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關鍵詞】新課程;自主學習;策略
自主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所謂自主,顧名思義就是自己做主。《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主人”、“主體”決定了學習語文的過程應該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自主學習在課堂實踐中得到了越來越多教師的關注。那么,怎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結合教學實踐,我談談自己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一、課前預習,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如果把課堂學習比作建一座高樓的話,預習則是為高樓打地基,并通過這個打地基的工作把新舊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葉圣陶說:“不教學生預習,他們經歷不到在學習上很有價值的幾種心理過程。”一語道破了預習的重要性。
可以說,預習是課堂教學的前奏,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一環。同時,課前預習也是學生自主嘗試學習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預習環節,特別要注意教給學生自主預習的方法。我在語文教學中是這樣要求學生的:
1.讀:首先讓學生多讀幾遍教材,對教材內容有一個整體印象。
2.圈畫: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把教材知識點以及疑問之處用不同的符號圈畫出來。
3.查:讓學生自己查字典詞典,掌握生字生詞;自己查閱課文相關資料。
4.思:結合預習問題,借助參考書籍等,自己嘗試解決疑問。
實際教學中,預習還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所側重地進行,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對于個別基礎差的學生,要求他們掌握文中的生字詞,能讀通課文,大致了解課文內容即可。至于基礎好的學生,則要求他們除圍繞思考練習深入理解課文外,還要找出不解之處,先自己思考,甚至可以對知識本身進行懷疑、研究。
當然,學生預習習慣的養成必然要有一個過程。教師同樣也要經歷先指導、再扶持、后放手的階段,最終達到完全讓學生自主的目的。
二、課堂教學,構建學生自主學習的平臺
長期以來,在語文教學中,以被動接受為主要特征的學習方式一直占主導地位。這主要表現為:在課堂上,以教師講析為主,教師一股勁地把知識灌輸給學生,很少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活動與實踐去獲取知識;學生很少能根據自己的理解提出不同的見解,成了被塞的“鴨子”、“罐子”。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在論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時指出:“改革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記、機械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腦,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課堂這一主陣地,為學生構建自主學習的平臺,讓學生最大限度地進行自主學習。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著名教育家贊可夫說過:“我們要努力使學習充滿無拘無束的氣象,使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上都能夠自由地呼吸。”只有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暢所欲言,發表獨立的見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想象創造能力。在教學活動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是實施自主學習的前提。
此外,還必須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意識。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課時內容,聯系與課文內容有關的人物、事物,創設合理的情境,激發學生展開聯想、想象,引導他們快速進入文本世界中。
例如教學朱自清的《春》時, 我讓學生在聆聽了課文的配樂朗誦后,閉上眼睛,想象陽光明媚、春風浩蕩的畫面,體會綠滿天下、花開遍地的情景。之后,利用多媒體播放一張張春天自然風光的圖片,把學生帶到了課文的意境中。再如,在教學《端午日》一文時,我由剛剛過去的中秋節談起,引出疑問:“老師這里有一首詩,大家看看寫的是哪個節日?”當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是端午節后,我又發問:“同學們,我們這里的端午節是怎么過的呀?”這一問無疑是一顆能激起千層浪的小石子,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說了開來:包粽子,吃咸鴨蛋、掛艾葉菖蒲……在同學們濃厚的學習氣氛中,我自然而然地把他們引到沈從文筆下的湘西的端午日。
情境激發了興趣,興趣增強了自主學習的意識,整個學習過程成為學生體驗自己潛在能力被挖掘展示的過程,也是體驗快樂的過程,會產生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2.巧妙設疑,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心理學實驗證明,問題,特別是精巧的問題,能夠吸引學生集中精力、積極思維、提高興趣。因此,提問的設計不僅要以知識點的落實為依據,還要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激起他們的求知欲,使他們能積極主動地投身于學習活動中。
例如,教學《松鼠》一文時,在整體感知課文環節, 我先利用多媒體展示松鼠的活動畫面,然后讓學生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合上書本展開競賽答題:(1)松鼠最喜歡在什么時間活動?(2)最喜歡住在什么地方?(3)最喜歡吃什么食物?(4)它的毛是什么顏色的?(5)體型特點是什么?(6)屬于什么動物家族? 通過直接作用于學生的視覺,一開始就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之后,再讓學生以競賽方式談談對松鼠的初步印象,更是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創造出較好的學習氛圍。
除了巧妙預設問題,教師還要在教學中充分留給學生進行自主探索、思考問題的時間和空間,這樣的教學,學生才能夠放飛思維,課堂才會生成意外的精彩。
3.引導質疑,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發展變化過程,也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質疑既是學生主動求知、主動學習的生動體現,也是培養學生創新品質的重要途徑。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要為學生的質疑創造機會。
例如,教學《三顆枸杞豆》一課,在品讀課文48-54段時,我安排了這樣的分組活動:請各組來設計問題考考其他同學,并且上講臺提問的一組同學,要就臺下同學的回答進行點評。以下是同學們提出的一些問題:
“‘有點燙手,還得費點力氣’為什么這么說?”
“‘這也是太陽?這也是太陽!’為什么一個問號一個感嘆號?”
“三叔的眼里能捉住太陽,‘我’的眼里太陽能捉住嗎?”
“為什么把‘一旦把太陽捉住’,比喻成一個圓圓的金盤子里面放滿了五彩的寶石?”
……
學生熱情高漲,積極參與,使課堂達到高潮。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不僅在生生對話中完成了對文本的欣賞、解讀,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從質疑中領悟到了通過自主學習暢游問題情境的奧妙,嘗到了做課堂主人的滋味。
三、課后延伸,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人們常說語文學習“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其實,課外學習是鞏固課內所學,豐富積累語文知識的一個相當重要的途徑。課外語文的學習與課內語文的學習同樣重要。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關鍵還在于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在各種實踐活動中特別是課外的語文學習中,使學生養成好的習慣。
1.養成學生自主作業的習慣
作業的布置是教學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延續。科學地布置作業不僅能提高教學效果,而且能活躍學生的思維,啟迪學生的智慧,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作業的習慣。在設計作業時,教師要注意學生原有語文水平的差異性,分層次布置作業。如果不顧學生的差異性,學生難免會出現抄襲作業的現象,自主學習只能是一句空話。或者彈性布置,讓學生有選擇地進行作業,甚至有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布置作業,這樣更能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作業也更適合學生的個體差異。
學生做作業的過程實際上是對知識的進一步鞏固和強化,更是對知識的學以致用的過程。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很大程度上是在獨立完成家庭作業中培養和表現出來的。因而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明白做作業的意義,必須讓學生知道作業是學生自己的事,必須獨立完成,只有獨立完成,知識才能真正為自己所掌握。
2.養成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
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僅僅靠一本語文書是遠遠不夠的,語文課外閱讀必不可少。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在教學實踐中,我是這么做的:充分利用好學生手頭的《語文閱讀欣賞》、《古詩文誦讀》等資料;每學期向學生推薦閱讀書目;在學期初帶領學生到學校圖書館借書;讓每位學生推薦并提供一到兩本書在班中漂流;一學期開展一次課外閱讀專題活動。我還特別重視語文閱讀課。通過閱讀課,指導學生閱讀,教給學生讀書方法和使用工具書的方法,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注意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具有廣泛的閱讀興趣,努力擴大閱讀視野。學會正確、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所以,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地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把語文學習延伸到課外、校外,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暢游,增強學生的人文底蘊,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總之,要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必須自覺地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運用各種策略,不斷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學生如果能夠在長期的、自主的語文實踐中,漸漸領悟、習得、積累一些好的學習方法,并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甚至學會運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去主動地學習語文,那么,學生就真的擁有了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就真的達到了葉圣陶所期望的“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的理想境界。
【參考文獻】
[1]《做智慧的教師——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應關注的55個問題》 四川教育出版社 文學榮 編著
[2]《名師最受歡迎的特色教學藝術》 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卞金祥 主編
[3]《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肖麗霞
[4]《淺談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盧丹丹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合興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