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職高物理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低下、參與性不高,成為了制約物理教學成效提升的重要障礙,探究教學法是對傳統直接傳授教學方式的一種改進與創新,能夠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出來,以“師生互動,學生主角”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提高了學生在整個學習活動中的參與效果,尤其是對于電磁感應這一類較為抽象、深奧的內容教學,探究教學法能夠較好地發揮作用。
【關鍵詞】職高;物理;研究教學法;電磁感應
許多職高物理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中,習慣于對學生進行“填鴨式”教學,灌輸教學內容,這樣的教學模式成效并不顯著,因為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參與性不高,思維也沒有得到充分的訓練,對于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以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方面存在不足。探究教學發是針對這一現狀開展的有效改進,本文將結合電磁感應教學內容進行闡述。
一、通過設置疑問的方式調動學生探究欲望
在物理教學中,調動學生探究欲望的一個重要方式就是設置疑問,利用物理科學方面的知識進行疑問設置,讓學生在內心產生學習物理的欲望,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筆者在電磁感應內容的教學中,設計了一個問題,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同學們,電流能夠產生磁場,這一規律已經被奧斯特所驗證,那么反過來,利用磁場是否能夠產生電流呢?”在筆者的啟發下,學生對于電磁感應相關內容的學習充滿了興趣。實踐證明,利用設置疑問引導的方式,能夠在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
二、通過引導探究的途徑訓練學生思維能力
在職高物理電磁感應內容的教學中,為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真正提高思維能力與操作能力,促進綜合素質提升,筆者將以往直接授予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自己動手與討論研究的方式解決,主要依靠自己以及其他學生的共同努力獲得知識,實現教學目標,成效較為顯著。
在電磁感應內容的教學中,運用磁場產生電流應當有兩個方面的條件,即要具備變化的磁通與閉合電路,針對這樣的教學內容,筆者要求學生在學習中分為兩種類型的學習小組,為學生提供不同形狀的磁鐵、靈敏的電流計、線框以及螺線管、開關、滑動變阻器等實驗器材,指導學生按照要求進行演示操作,兩種小組分別以“運用磁鐵產生電流”、“干電池供電形成磁場產生電流”兩種方式途徑進行實驗操作,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筆者分別進行巡視與指點。
在學生分組進行操作與分析研究之后,筆者要求學生分組進行匯報學習情況,在學生分組匯報的基礎分別指導上,學生梳理出“導體對磁感線進行切割能夠使電路中產生電流”、“提供磁場的閉合回路一旦出現電流變化,就會在電路中產生電流”這兩個初步的結論
針對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以及研究分析得出的結論,筆者引導學生進行更深一步的探究。在第一組得出的“導體對磁感線進行切割能夠使電路中出現電流”結論,筆者提出了一個探究題要求學生進行思考與分析:全部電路處于勻強磁場實施磁感線切割能否產生電流?針對這樣的探究題,學生紛紛進行了分析研究,最后認為應當通過進一步實驗的方式進行判斷。在實驗的方式上,學生經過討論,設計了一組較為科學、準確的實驗方式:將多匝小線框置于一組兩只并列蹄形磁鐵N、S極中間開展水平移動,觀察靈敏電流計指針變化情況。學生在這樣的實驗操作中對于探究內容實現了較好的掌握,并將初步的結論完善為 “一旦閉合電路一部分導體對磁感線實施切割,就能夠產生電流”,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分析研究與實踐操作能力了均得到了有效提升。
在第二組得出的“提供磁場的閉合回路一旦出現電流變化,就會在電路中出現電流”結論時,筆者沒有直接進行評判,而是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方面的進一步分析研究,引導學生對變阻器進行操作,增大或者減少電流值,在電流發生變化時觀察靈敏電流計情況。學生在實驗中發現,無論電流變大還是變小,靈敏電流計的指針均發生了偏轉。在實驗操作中,學生在筆者的引導下,結合第一組同學得出的結論,經過進一步的分析與討論,學生將自己原先得到的結論成果最終完善為“只要穿過閉合回路的磁通量發生變化,閉合回路中就能產生電流”。
在上述研究分析與實驗操作的基礎上,筆者引導學生對于探究所得進行分析與梳理,對“什么條件下能夠獲得電流”這樣的問題進行全面的總結與完善,學生能夠較好地完成學習目標,這樣的效果比起教師直接空洞講述與直接給予,要深刻與牢固得多,對于利用磁場產生電流的條件加深了了解。
三、通過模式改革的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成效
在職高物理電磁感應內容教學中,筆者運用探究教學法組織教學活動,一方面牢牢抓住了學生學習興趣這一要素,始終讓學生充滿學習興趣開展學習活動,這是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重要內在因素,另一方面,筆者始終將學生當做學習活動的主體,不是直接對學生進行教學內容的講解,而是創設平臺,搭建載體,以問題作為引導,啟發學生一步一步地進入到問題解決的各個環節,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還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最終圓滿地實現了教學目標。在這一教學形式中,教師是必須要抓住三點:一是要抓住學生的內心,發揮情感因素在促進教學活動有效開展方面的作用;二是體現學生主體,要以探究題、思考題等形式,作為教學活動的線索,引領學生的整個學習與思考過程,凡是能夠要求學生自己解決的方面,全部放手讓學生自行分析、討論、實驗;三是要注重發揮教師的點撥與引導作用,學生在學習中遇到難點的時候,以及思維方向發生錯誤的時候,應當給予點撥,保證探究學習活動有效開展。
綜上所述,在職高物理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教學成效提升。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