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的深化,教學的關注點也發生了較大變化,課堂教學越來越注重學生個體的發展和科學素養的提升,強調教學應以生為本,于是教學模式越來越多地采用了探究式教學模式,倡導以學生的科學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物理知識的獲得本身就經歷了一系列探究的過程,因此,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非常符合物理學科特點,那么如何提高探究式課堂教學的效率呢?筆者就這一話題和大家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精心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最好的學習動機,乃是學生對所學材料本身發生興趣。”布魯納的這一句話道破了學習興趣是有效學習的原動力所在。而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非是與生俱來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具體學情,通過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從學生的學習心理需求出發,進行學習情緒的調動與興趣的激發。
1.超出預期,引發好奇
從初中學生的學齡特點來看,學生的注意力難以持久,學習情緒容易受外界干擾而發生波動。因此,課堂教學過程中,就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地激發學生興趣,制造一些超出學生預期的物理現象,引發其好奇心,維系其學習注意力和內在的學習動機。
例如:筆者在和學生一起探究“液體沸點與氣壓大小變化的關系”時,筆者事先并沒有進行實驗的演示,而是讓學生自由猜想實驗將有可能出現的結果,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有目的地對實驗進行觀察,接著筆者再演示實驗,觀察到“原來停止沸騰的水澆冷水后重新沸騰”的物理現象,這一實驗現象顯然超出學生的原有預期,激發了學生好奇心,個個都持有懷疑的態度,從其內心生成要親身驗證的學習心理需要,進一步探究顯得順理成章。
2.聯系生活,激發興趣
物理源于對生活的發現,用于生活又是學習物理的目的之所在。從生活中揀選素材作為教學資源讓學生感覺親切,同時感受到學習的價值所在,從初中物理課本的編排來看,教材中也有許多選自于生活的精美插圖,這給我們教學提供了一條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同時,生活化的圖景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有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例如,筆者在和學生一起學習“噪聲”一節內容時,如果空洞的說教控制噪聲有哪些措施,學生勢必感覺枯燥,難以記住,如果能夠聯系教材中的插圖,從表象出發,直觀化分析,學生很容易將控制噪聲的具體措施與插圖反映的內容聯系起來,增加了對具體措施的理解度。
二、鋪設探究平臺,引領學生拾級而上
1.以問題為中心,串接教學內容
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滿堂灌”,這一做法無疑剝奪了學生思考的發現的權利,教師的越俎代庖式教授,學生只能做到知其然,新課程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應該用任務和問題來串接課堂,應當仔細分析學生的學情后,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動態地設置問題,一環扣住一環地,幫助學生從未知走向已知,很自然地完成知識重難點的突破。
例如,筆者在和學生一起探究“滑輪”一節內容時,筆者首先布置了一個任務讓學生自己組裝滑輪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有了具體的任務都動手操作起來,接著給學生分成學習小組,要求他們合作嘗試著用自己組裝的滑輪提升重物。學生通過上述任務的完成獲得一定程度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筆者進行了問題的設置。
問題1:你們在操作中,借助于滑輪有幾種方法來提升物體呢?
大部分小組只組裝出定滑輪,不過個別小組組裝出動滑輪,于是筆者進行了如下的追問。
問題2:老師發現我們大多數小組都是將物體掛在繩子的下面,將繩子繞過滑輪來把重物拉高的,想一想如果我們將物體掛在滑輪下面,我們同學再試一試是否可以組裝成裝置來提升重物呢?
問題3:在使物體上升的過程中,兩個滑輪有什么區別嗎?
在問題2和問題3的引導下,學生進一步嘗試,不僅僅能夠組裝到兩種提升裝置,而且在對比中,對定滑輪和動滑輪有了初步的認識,概念得以初步建立。在此基礎上,可以進一步設置問題。
問題4:使用滑輪來提升重物有什么好處呢?
引導學生從拉力的大小和方向進行考慮,為進一步探究做了良好的鋪墊。
2.滲透物理思想方法,提升探究品質
從新課程教學目標來看,初中物理教學不應該僅僅教授給學生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滲透物理思想方法更為重要,物理思想方法是比知識內容更高層次的物理素養,思想方法是保證學生能順利完成知識探究的必備素養,物理思想方法的滲透符合物理學科特點,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物理思想方法也比較多。
例如,控制變量法是我們在用實驗探究物理量之間關系時,最為常用的一種方法,當我們和學生一起探究某一條規律時,首先應該鼓勵學生憑生活經驗或實驗現象對影響物理量的因素進行猜想,猜想是科學探究的第一個環節,學生能夠想到的因素應該是多元化的,那么到底有沒有關系,有怎樣的關系,此時,就需要控制其他因素不變,只改變這一因素,來驗證該因素與物理量之間的量化關系,這種方法在初中物理中的應用有:研究電阻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研究電磁鐵的磁性與線圈匝數和電流大小的關系等等。還有,等效替代法也是我們初中物理教學中常用的方法,幫助我們簡化復雜問題,起到轉變思路的作用。比如,探究“平面鏡成像”的實驗時,對于如何確定蠟燭在玻璃板后面的像的位置?可以運用等效替代法,借助于另外一支蠟燭,當另一根蠟燭與前一根蠟燭的像重合時,那么像的大小、位置就找到了。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城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