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導入:
近日,由廣州警方起草的《廣州市拾遺物品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正在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其規定:對無主的失物,可在拍賣后將拍賣款的10%獎勵給拾遺者;對有主的失物,失主領回時,可自愿按遺失物品價值10%的金額獎勵給拾獲人。
該規定一出臺,就有人感嘆道德的底線一再退守,認為將精神財富物質化是一種社會的退步。有人擔心,對拾金不昧的人給予酬謝的規定,有可能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成為一種獲利的手段,比如可能會導致小偷偷完東西后,把不值錢卻對失主來說很重要的證件、資料歸還,以牟取報酬。
不過,也有人持支持態度,認為對拾金不昧者進行獎勵是一種人性關懷,其初衷是引導社會趨向良性發展,使得枯燥的道德勸說變得具體起來。
技法梳理:
橫向展開議論,是指在文章中安排議論的結構時,通過并列或對比的形式,將各種材料組織到一起的議論方式。
一、并列式
并列式結構是指在議論的過程中,將若干論據或分論點加以并列,進而從不同角度和側面對中心論點進行論證的結構形式。
并列式結構有兩種類型:分論點并列和論據并列。
分論點并列是指在確立中心論點之后,首先從道理或邏輯上把中心論點分解成幾個并列的分論點,然后再去論證分論點,既可以采用事例來論證,也可以采用因果分析、假設推理或比喻說理等方式展開論證。
論據并列是指在確立中心論點之后,首先選擇恰當的論據,然后再通過對論據的分析和議論去扣題點題。
二、對照式
對照式結構是指文章在開頭提出中心論點,然后從正反兩個方面提出分論點或擺出正反兩方面的論據,加以對照來進行分析和議論,最后進行總結的結構形式。
運用對照式結構,需要通過兩個方面的對比,來說明其中一個方面的正確性。使用這種結構時要注意:對比必須鮮明、強烈,突出其中的一個方面;在字里行間要體現出作者的褒貶、愛憎傾向,而不能模棱兩可,莫衷一是。
三、混合式
混合式,就是將并列式與對照式這兩種橫向議論的形式組合在一起,這樣,能使文章層次更分明,論述更充分。
學以致用: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畫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如果面對他人的批評,你會作出什么樣的反應? , 。 ,
。 , 。如果這個人出乎意料地選擇沉默,微笑著看著你的眼睛,甚至頻頻點頭,把所有的指責照單全收,這時候,作為批評方的你,肯定會大吃一驚,心理會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被批評者在你心目中的形象在剎那間會變得美好無比。
①而如果你對他人提出意見和批評時②絕大多數人會選擇辯解③甚至會擴大此人身上莫須有的缺點④甚至是暴跳如雷,進行憤怒的回擊⑤對方的不理智過激反應,只能加深你對這個人的反感程度⑥你肯定希望對方端正態度,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
A.②④①⑥③⑤
B.④①②③⑤⑥
C.②④①⑥⑤③
D.④②①⑤③⑥
2.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菜鳥”“粉絲”“BT”“PK”“雷人”……這些流行于網絡的新詞語,近年來頻頻在電視、廣播、報刊等媒體中亮相,并出現在中小學生的日記、作文中。
“作業寫到晚上10點,真是‘杯具’!”這是一個小學生作文中的句子,老師和家長都看不懂。日前,在《重慶晨報》《課堂內外》雜志社聯手打造的“2010寒假快樂作文大本營”報名處,負責培訓的鐘老師解釋說,“杯具”是“悲劇”的諧音,是現在最流行的網絡用語。
請從上面材料中所涉及的新詞中選取一種進行介紹。(不超過80字)
答:
3.閱讀下面的文字,用一句話概括其內容。(不超過15字)
中國校花大賽由青春時尚雜志《新銳》聯合國內數家媒體主辦,目前已成功舉辦兩屆。本屆校花大賽在全國近300家高校同時展開,僅線下報名人數就達三四萬人,線上報名幾十萬人,非常火暴。但在北京大學,這一活動卻遭到冷落。
據報道,絕大多數北大男生對“選校花”持肯定態度,而大多數女生則表示“不理解”或“不參加”。2011年11月28日,這些女生在校園內舉起“抵制校花,拒做花瓶”的標語,引起人們的圍觀。在現場舉牌抵制“選校花”的一位女生表示,之所以做出這樣的舉動,是因為好幾次在校園里都被活動組織方強塞報名表,鼓動去報名,“宣傳單都發到我們女生宿舍里了”,她說,“我們北大女生抵制選校花,是覺得選校花是站在男性立場對女性的性別歧視,我們不做校花做自己。”學校團委也表示:“拒絕選校花,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北大人獨立思考,不盲從的特性。”
答:
4.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可貴的“愧疚”
□朱雪軍
近日,觀看了中央電視臺播出的電影《楊善洲》,再次被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云南省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的事跡所感動。1985年,保山地委正在蓋辦公大樓。這時,昌寧縣金華鄉發生水災。楊善洲從災區回來,指示辦公大樓項目馬上停工,把資金拿來救災。楊善洲激動地說:“如果眼看著人民群眾受苦,我們卻安逸地坐在大樓里悠閑地辦公,不覺得有愧嗎?”有這種愧疚意識,實在是難能可貴。
愧疚意識,是責任意識的體現。在楊善洲看來,沒安置好受災群眾,就是失職,就是對不起群眾,就心中有愧。但是,當前有少數領導干部卻丟掉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公仆本色。河南鹿邑縣趙村鄉一位老婦人為了辦事對鄉長下跪磕頭,鄉長卻無動于衷;山東高密柏城鎮堤東村黨支部書記宮厚財被群眾詢問土地征用問題時,竟稱“我是當書記的,就是希望你們喝西北風”,被網民冠以“西北風書記”的名號……這些事件刺痛了群眾的心。作為領導干部,只有端正對群眾的根本態度,切實把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的要求落到實處,“愧疚”才有意義、才有價值。
愧疚,是一種壓力,更是一種做好工作的動力。“一日無勞,三餐不安”,黨員干部要有干不好工作就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的勁頭,一種如坐針氈、疾起奮進的緊迫感。無論是牛玉儒的“工作一分鐘、創業六十秒”,還是沈浩的“為了小崗村發展,哪怕犧牲自己的生命”,無不是強烈的責任感使然。“哀莫大于心死”,作為黨員干部,最可怕的莫過于沒有愧疚感、羞恥心。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楊善洲的“愧疚”確實值得一些人好好反思、好好學習。
(選自《江西日報》2012年1月29日,有刪改)
請分析上文在結構方面的特點。
答:
5.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近日,網友羅迪曬出的一張就餐賬單引發了一場三亞旅游信任危機,一時間,“拒絕宰客”成為最火的微博話題。媒體隨后報道,云南麗江等旅游景點也頻頻現身“宰客榜”,奪人眼球的新聞挺多,如麗江“艷遇女”實為酒托,又如7名游客在廈門海鮮排檔點了五菜一湯,其中只有3道菜為海鮮,竟收到了一張9560元的天價菜單,這些現象無不讓人感到“宰客”之道絕非三亞“專利”。
請從上面的文字中提出觀點,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