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若愚往往用來形容那些才智出眾,但又表面看上去愚笨、不露鋒芒的人。這種幽默方式,能產生強烈的幽默和諷刺意味。因為若愚的形象能降低對方的警戒,一旦反擊,就會讓對方措手不及。
辜鴻銘先生學貫中西,是我國近代著名的國學大師。有一次,他乘坐汽車外出辦事,正當他坐在座位上,疊著腳欣賞著窗外景色時,半路又上來了幾個年輕的外國人。他們極不禮貌地對辜先生穿的長馬褂還有留著的小辮子評頭論足。
辜先生見此也沒說什么,只是不動聲色地從懷里掏出了一份英文報紙,從容自如地看了起來。那幾個洋人好奇地伸長脖子一看,不禁放肆地大笑起來,還一邊嚷著:“看這個白癡,不懂英文還要看報,把報紙都拿反了!”
等他們鬧夠了、笑完了之后,辜鴻銘先生慢條斯理地用流利純正的英語說道:“英文這玩意兒實在是太簡單了,不倒過來看,還真沒意思。’此言一出,讓那幾個洋人大驚失色,面面相覷,只好悻悻地離開了。
面對外國年輕人的取笑,辜鴻銘先生沒有拍案而起,怒目相對,而是裝出愚笨的樣子,把報紙倒過來看,在他們毫無防備的時候進行反擊,話語雖柔和幽默,但綿里藏針,暗諷對方于無形中。
王闿運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文學家,他學問淵深,才華橫溢。王老先生還在北京的時候,袁世凱幾乎天天派人陪同他到處賞玩。有一天,這些人陪同他逛到故宮前面的“新華門”。
王閩運故意裝成老眼昏花,看不清字的樣子,用驚訝的語氣說:“這里怎么改名成了‘新莽門’啊!
王老先生故作糊涂,將“華”字讀成“莽”字,實則是將袁氏竊國比作王莽篡漢,顯得既幽默風趣,又具有極大的諷刺效果,
大智若愚的幽默方式,看上去天真憨傻,實則蘊涵了大智慧。甚至當我們遇到突如其來的危機時,都能用大智若愚的幽默方式泰然處之。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危機隨時都會出現,如果在危機出現時不能保持冷靜,機敏地改變危險處境,就有可能會有生命危險。若想坦然自若的正面對待并化解這種危機,就需要你的機智與冷靜,在先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后,適時裝傻展現幽默,化解危機。
說到紀曉嵐,相信大家一定都不會陌生,他是一位在中國清代的正史和野史中都有很多令人炫目的記載的人物。他博學多才,風趣幽默,他任侍讀學士的那年,在家中為父親服喪守孝。春節前夕,他應一位鄉親請求,為對方寫了一副對聯,上聯是“驚天動地門戶”,下聯是“數一數二人家”,橫批是“先斬后奏”。
這件事很快傳到乾隆皇帝的耳中。乾隆火冒三丈,立即派人把紀曉嵐押到京都金鑾殿。乾隆一見紀曉嵐便拍案大怒:“紀曉嵐!你知罪嗎?”紀曉嵐見乾隆皇帝龍顏大怒,知道事情不妙,于是裝傻似的連連叩頭:“知罪!知罪!”
乾隆更怒,大聲斥責道:“好你個紀曉嵐!本朝看你是個人才,待你不薄,你竟借在家服喪守孝之機,公然寫對聯煽動鄉民造反!”說完,吩咐左右:“拉出去,斬了!”
直到這時,紀曉嵐才突然哈哈大笑。乾隆被他笑得莫名其妙,只聽紀曉嵐說:“萬歲請息怒,這副對聯確實是我寫的。但情況是這樣的:我給寫對聯的這一家,有哥仨,都是光棍兒。老大是個賣爆竹的,爆竹一響,不是‘驚天動地門戶’嗎?老二是個集市經紀人,專管人們買賣糧食時過斗的,這不是‘數一數二人家’嗎?老三是個賣燒雞的,他殺雞不就是‘先斬后奏’嗎?這怎么會跟煽動鄉民造反有什么聯系呢?”
乾隆皇帝看紀曉嵐這一副“無知無覺”的樣子,加之對聯風趣幽默,才龍顏稍悅,慢慢釋懷。
這次事情真是有驚無險,多虧了紀曉嵐的裝傻、裝糊涂,才能巧妙化解自己的危機。在一些意外的場合,我們經常會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如果處理不好,著實使人尷尬萬分。此時要化解難堪的局面,不妨假裝糊涂一些。正如莎士比亞的著作《第十二夜》中的主人公薇奧拉所說:“因為他很聰明,才能裝出糊涂人來。徹底成為糊涂人,要有足夠的智慧。”在一些特殊場合中的假憨假傻,其實是一種機智的應變。
俄國著名的文學家、偉大的詩人普希金在年輕的時候并不出名。有一次,他在彼得堡參加一個公爵家的舞會,他主動去邀請一位年輕而漂亮的貴族小姐跳舞。
沒想到這位小姐十分傲慢,對他說:“我不能和小孩子一起跳舞。”普希金微笑地說:“對不起,親愛的小姐,我不知道你懷著孩子。”說完很禮貌地鞠躬離開了。
普希金正是通過“假傻”而巧妙地回擊了無禮的貴族小姐,使自己很體面地下了臺。相反如果反駁的話,說不定只會讓自己難堪。
不要以為大智若愚的幽默就是簡單的裝傻,這里面其實蘊藏著大學問。只有才思敏捷、能言善辯、對生活具有深刻的體驗和對事物有較強的觀察力,還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質和語言表達能力的人,才能達到這種假憨真聰明的幽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