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過后的一天,幾位風塵仆仆的老人滿懷期望地走進了檔案咨詢查閱大廳。他們手里捧著一大摞資料,“同志您好,我們要查一查我曾祖父民國時期的房產及當時的戶籍檔案資料,您這兒有嗎?”“是我的祖父”,“我的外祖父”……幾個人七嘴八舌的述說起來,并把帶來的資料一股腦攤在了接待臺上。
經了解才知道:他們是要查祖上的房產情況,以前家里的房子在文革時被收歸國有,現在按國家相關政策,若資料齊全,可予以返還,家里急需當時的房屋登記信息,他們去了房管局,房管局讓到檔案館來查。到他們這兒已經是第三代和第四代法定繼承人了,以前的老一輩早就過世了,怕資料不全檔案館不予查閱,因此把家里所有相關的東西都帶來了。了解完情況,工作人員詳細地向他們解釋了關于房產檔案查閱的相關規定,并一 一查看了他們帶來的有關材料……“同志,依據你們提供的相關證明材料,我們可以幫你們查一查,如有的話可以調閱。但是,要復印的話必須提供原件證明材料。”說話時,工作人員拿起其中的一份當時的房產收據,向大家解釋。“都怪我,一時匆忙。看原件特破,以為復印件也可以。您先幫我們查,讓我姑姑們先看,我這就回家取…”話還沒說完,家里領隊的胡先生就轉身離開了。工作人員按照他們提供的相關信息很容易就在系統中檢索出他們家的房產檔案和一些戶籍信息。通過手續很快就調出了他們所查的檔案。“真不錯,你們都把老檔案掃描變成數字化檔案了,又這么清楚,太不簡單了!”幾位老人翻閱著所調的檔案,激動地說。這時胡先生也帶著收據原件返回了檔案館。“同志,這回可以了吧?你們工作真嚴謹!我們要復印一份,作為家族資料保存。”……經過申請、審批、復印等環節,他們一家終于拿到了急需的檔案資料。
“歷史的痕跡是社會發展的根源,是寶貴的財富,作用很好。工作態度、服務非常滿意。”這是他們臨走時在利用效果登記表上的留言。相信他們家一定會在檔案資料的證明下,在國家相關政策的落實下,得到那份久違的房產。
作者單位:北京市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