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5日上午,北京市檔案局(館)局(館)長呂和順與東城區委副書記常衛、東城區常務副區長徐熙、副區長顏華來到“檔案館日”活動現場,跟社會各界群眾共1500余人一同參加活動。
活動當天,在主會場推出了檔案服務咨詢、免費查檔體驗、檔案法規宣傳、檔案征集捐贈、檔案數字化觀摩和《家庭建檔成果展》等7個特色展覽。
今年的“檔案館日”活動,東城區在吸收往屆傳統做法和經驗的基礎上,突出了五個方面的亮點:一是個人家庭檔案專題展覽——“曹國平家庭檔案展覽”在和平里街道分會場展出。二是檔案社會捐贈取得新成果。東城區居民馬延玉先生將家中珍藏百年的清末歷史檔案無償捐贈給區檔案館。三是區檔案館聘請了首批兼職檔案征集聯絡員。四是我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手工剪紙首次亮相。五是實體展覽和網上展覽面向公眾開放。
特別是在和平里龍紹衡大廈舉辦的“東城區家庭建檔‘十百千’工程——曹國平家庭檔案展覽”推出后,社會反響強烈,《北京日報》、《北京青年報》、北京電視臺新聞頻道和青年頻道、北京廣播電臺、《新東城報》、《中國石化報》等多家媒體進行了現場采訪和報道。
舉辦“曹國平家庭檔案展覽”目的在于以點帶面,充分發揮典型家庭的示范引領作用,該展吸引了社會各界爭相觀看,成為“檔案館日”活動的一道亮麗風景。展覽期間共有800余名社會各界群眾參觀,有力地宣傳了檔案工作,擴大了檔案工作的社會影響力。至今年年底,在區檔案局專業人員的幫助下,將有600戶家庭建立起自己的家庭檔案。
此外,為了充分發揮檔案工作“記錄歷史、傳承文明”的作用、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東城區檔案部門積極探索和嘗試,首次將東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手工剪紙的宣傳和展示引入“檔案館日”,活動現場展出了北京剪紙東城區代表性傳承人——徐陽老師的16件精美作品,這些剪紙作品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我國民間傳統藝術的獨特魅力。其中的薩馬蘭奇、羅格人物頭像剪影栩栩如生,活靈活現,非常珍貴。徐陽老師的兩位徒弟——郭海帆、張建新向領導和觀眾展示了造型逼真、形態各異的剪紙制作過程,參觀的群眾面對精湛的剪紙技藝和精美的剪紙作品贊不絕口,紛紛爭相制作剪影留念。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亮相“檔案館日”活動,給了大家一個意外的驚喜,激發了大家對民間傳統藝術的熱愛。
北京市檔案局(館)局(館)長呂和順同志、東城區副區長顏華同志分別在“檔案館日”活動開幕式上作了講話,并同社會公眾一起參觀了展覽。
副區長顏華同志在講話中充分肯定檔案工作者牢記“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的神圣職責,為促進東城區科學發展做出的成績,希望全區檔案工作者深入踐行北京精神,牢固樹立檔案安全第一、資源為本、管理為要的理念,努力在以下三個方面取得新成績、新成效、新成果:一要緊緊圍繞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做好全區重要工作、重點工程、有重要影響的活動等方面檔案的收集、管理和利用工作,不斷提升檔案工作服務大局的水平;二要緊緊圍繞服務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強化檔案宣傳和法制建設,加強對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檔案工作的規范化管理和監督指導,不斷提升檔案工作服務各項事業科學發展的水平; 三要緊緊圍繞服務和改善民生,堅持以人為本,貼近群眾,千方百計滿足群眾對檔案工作的需求,提高服務質量,不斷提升檔案工作服務人民群眾的水平。
市檔案局(館)局(館)長呂和順同志對東城區檔案工作和“檔案館日”活動予以充分肯定,認為東城區高度重視,“檔案館日”活動內容精彩,注重貼近百姓,貼近民生。東城區檔案工作在不少方面有創新、有特色,值得在全市范圍內進行推廣。
他希望全區檔案工作者發揚成績,乘勢而上,開拓創新,奮發努力,扎實推動全區檔案工作繼續走在全市的前列,繼續發揮引領、示范和帶頭作用,在推進首都文化中心區、世界城市窗口區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