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里有特色鮮明的民俗文化展覽,這里有別開生面的書法筆會活動,這里還有生動活潑的百姓文化課堂,這就是石景山區第四屆“檔案館日”活動現場,百姓眼中“古老”的檔案揭開了神秘的“面紗”,眾多市民朋友走進檔案館,看“舊物”,憶歷史,品文化,零距離感知檔案世界,體驗檔案文化,感受檔案魅力。
本次活動以“弘揚檔案文化、踐行北京精神”為主題,在區檔案館舉辦了隆重的啟動儀式,在石景山游樂園設立了分會場進行檔案法制宣傳和文化展示活動,北京市檔案局副局長馬素萍、區人大副主任范北燕、區政府副區長楊東起、區政協副主席劉建國等市區領導出席,人大代表、義務收集員、學校師生、社區居民、部隊官兵等3000余名社會公眾走進檔案館參觀體驗。
特色民俗展覽受青睞
“這就叫門當,門當戶對就是由此而來的!”“這就是二十年前我住的地方,當時還都是平房呢”。活動一開始,區檔案館四樓展廳內就擠滿了人,大家正興致勃勃地觀看展覽——《村莊的記憶》。該展覽通過178張新老照片、30余件實物檔案真實還原了西長安街延線最后一個消失的“城中村”——古城村村容村貌、風土人情以及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古城秉心圣會的歷史與發展情況,讓參觀者透過檔案資料感受到了家鄉的發展變遷。展覽一亮相就激起了參觀者的極大興趣,孩子們圍著從沒見過的老物件好奇不已,老人們則在發黃的舊照片前唏噓感嘆,回憶著過往的歲月,久久不愿離去。
書法筆會活動展風采
“歲月轍印春秋筆,隸篆楷草唱大風”“蘭臺似秋水,青史留芬芳”……活動現場,區檔案館組織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書法筆會,來自區書法協會的老師們揮毫潑墨,創作了多幅反映北京精神和石景山區文化底蘊的優秀書畫作品,并與參觀者親切互動,將書畫作品贈送給學校師生、部隊官兵和社區群眾。公眾在與書法家近距離交流的同時,增進了對書法藝術和歷史文化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書法筆會這一創新形式,為檔案館與公眾搭建了一個弘揚北京精神、傳播區域特色文化的互動平臺。
歷史文化講座贏喝彩
為了配合活動主題,首次將“北京周末社區大講堂”移入了石景山區檔案館,借助石景山區市民學習品牌“蘭臺大講堂”開講,邀請了北京文化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包世軒講授了《京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將古城秉心圣會、太平鼓、八大處佛文化以及京西民宅文化等百姓身邊的知識講的精彩、有趣,110多名社區百姓聽得津津有味,互動提問時社區群眾更是爭相回答,現場氣氛非常熱烈。
此外,活動中還向社區居民贈送了《石景山歷史上的今天》精美臺歷和《石景山區檔案館館藏珍品》畫冊,推出了《石景山走過的路》、《保存城市記憶 服務科學發展——石景山區城市面貌記錄工程成果展》專題展覽,開展了檔案查詢體驗、編研成果展示、數字化現場參觀等10項特色活動。活動當日共發放11種宣傳資料3000余份,石景山有線電視、《石景山報》、《石景山工作》、石景山宣傳網等媒體采訪報道,并通過“石景山公眾短信互動平臺”先后2次發布活動預告,利用石景山區政府微博“北京石景山”、石景山區案局(館)官方微博“石景山檔案”進行現場直播,與數百網友交流互動。截至目前,新浪網、新華網、網易、千龍網、TOM網、中華網、中國廣播網、中國網、新華報業網等近10家網站對活動情況進行了轉載報道,活動氛圍不斷升溫,覆蓋面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石景山區檔案局(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