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孩童時代則給人們一生留下美好回憶。中國古代詩詞中,描寫童趣的作品俯拾皆是,那些活靈活現的描寫,讀來令人忍俊不禁又興味悠然。
描寫童趣最著名的詩句當數李白的《長干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表現幼男幼女一起嬉戲、天真無邪的場景,讓讀者一下子聯想到自己小時候過家家等游戲情景,也由此誕生了沿用千百年來的兩個成語,那就是“青梅竹馬”和“兩小無猜”,這兩個成語如今仍被廣泛應用,仍可體會那種最真摯、最純凈的美好情感。
描寫童趣最多的是游戲場景,什么釣魚、捉蝶、捕知了、放風箏等等,這些熟悉的場景讓人們倍感親切,也表現出千百年來永遠不變的純樸童心。胡令能“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就活靈活現地表現出小兒釣魚時的情景。楊萬里“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寫的是捉蝶,春日獨有的盎然生機和孩子奔忙疾走的純真模樣,相映成趣,讓處在生活壓力中的人們不由心生向往。袁枚“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寫的是捕知了,猶如一部簡短電影,傳神而有趣。高鼎“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寫出孩子們放學歸來時放風箏的動人情景。
通過日常小事表現孩子童趣,那更是隨手拈來,自然成篇。如施肩吾“幼女才六歲,未知巧與拙。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還有崔道融“籬外誰家不系船,春風吹入釣魚灣。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都是選取兒童日常生活細節,用白描手法,筆端充滿感情,輕憐愛撫之意表露無遺。
鄉村孩子玩耍之余會為父母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最普遍的是放牛,牧童在很多詩歌中都有描述。例如陸游“鉏犁滿野及冬耕,時聽兒童叱犢聲”,黃庭堅“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隴聞”,雷震“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等等都是。除了放牛還有其它勞動場景,例如楊萬里“留許枝間慰愁恨,兒童抵死打黃梅”,陸游“婦女窺籬看,兒童拾穗歌”,梅堯臣“鵝鴨出欄去,兒童臨水驅”,更有辛棄疾的“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等生動描寫。
這些詩歌,內容都很貼近孩子們的生活,淺白如話,讀來朗朗上口。不管是游戲還是勞動,從中都可以看到童心可掬,童趣盎然,讓人們體會到他們的純真與好奇,以及充滿奇思妙想的獨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