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2012年,是中國人民大學檔案學院建院60周年的日子,也是我國檔案高等教育創辦的第60個年頭。在這六十年里,檔案高等教育逐漸發展壯大,為我國檔案事業的發展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本文就檔案高等教育所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后發展的方向做一詳細的闡述和分析。
關鍵詞:檔案 高等教育 發展狀況
教育為一個國家各項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夯實的基礎,它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標志,教育培養出的優秀人才在各個行業、各個領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中國檔案教育自20世紀30年代形成并發展至今,為我國檔案事業的發展輸送了大批專業人才,特別是檔案高等教育,更是在檔案事業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年,是我國檔案高等教育走過的第60個年頭。這60年的風雨歷程,正是檔案高等教育在曲折中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
一、檔案高等教育的昨天
(一)檔案高等教育的發展歷程
1934年湖北私立武昌文華圖書館專科學校設了檔案管理特種教席,1939年國民政府教育部在該校附設了一個檔案管理專科,這是我國近代培養檔案專業人才的開始。①而我國檔案高等教育真正創立是在1952年,中共中央辦公廳、組織部和宣傳部委托中國人民大學籌辦檔案專修班。1953年7月,中國人民大學檔案專修班擴大為檔案專修科。1955年4月,中國人民大學根據國務院和高等教育部的決定,在檔案專修科的基礎上創辦歷史檔案系,同年9月招收第一屆四年制本科生。中國人民大學歷史檔案系的成立,為今后檔案人才隊伍的培養、檔案研究乃至整個檔案事業的發展創造了極其有利的現實條件。然而受“文化大革命”的影響,1974年中國人民大學歷史檔案系隨著中國人民大學一起被撤銷,我國檔案高等教育陷于停滯狀態。隨著1978年改革開放序幕的拉開,檔案高等教育也迎來了曙光。1978年中國人民大學歷史檔案學恢復,并更名為檔案系。1979年到1982年間,北京聯合大學、四川大學、天津師范大學、遼寧大學、浙江大學、上海大學等高校紛紛創辦檔案系(專業),改變了過去中國人民大學獨家辦檔案高等教育的局面。直至1985年,中國人民大學檔案系擴建為檔案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檔案學院于1984年和1993年分別獲得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的授予權。21世紀是信息的時代,檔案教育為了適應信息時代的要求,中國人民大學檔案學院更名為信息資源管理學院,并朝著將圖情檔專業教育整合為信息資源管理學科教育的方向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開辟了我國檔案高等教育的先河,并作為領軍人物引領著國內其他設有檔案專業的高校共同為檔案事業培養優秀的專業人才,壯大檔案隊伍。
(二)檔案高等教育所取得的成績
2012年,既是中國人民大學檔案學專業成立的六十周年,更是我國檔案高等教育創辦的六十周年。雖然檔案高等教育在這六十年里經歷了曲折,但是總體發展趨勢是向前的,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1.教育規模不斷擴大。我國最初的檔案高等教育是由中國人民大學獨家承辦。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檔案事業的發展以及其他高校對檔案學專業重要性的認同,更多的高校紛紛創辦檔案學專業。據統計,直至1996年全國開辦檔案學教育的高校已有24所,2000年增加到27所,2005年數量為31所,到目前為止,檔案高等教育的院校數量已增至32所。這種增長趨勢說明,我國檔案高等教育規模不斷擴大,發展相對穩定。
2.學科地位不斷提高。1997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頒布了新的《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檔案學由原來在“歷史學”學科門類下附屬于“歷史文獻學(含檔案學)”二級學科,調整到“管理學”學科門類,隸屬于“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一級學科。1998年,教育部修訂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檔案學專業由“檔案學”專業和“科技檔案”專業兩個本科專業歸并為一個“檔案學”本科專業,成為“管理學”門類下“圖書檔案類”二級類下的專業。這次專業調整順應了國際檔案學理論研究和檔案高等教育發展的大趨勢,也適應了我國檔案事業建設對高層次檔案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在此形勢下,各高校紛紛對檔案學專業教學計劃進行了修訂。②
3. 教育體系不斷完善。 與西方國家檔案高等教育以碩士教育為主的教育體系不同,我國檔案高等教育在這六十年的發展中逐步形成了以本科教育為基礎、碩士教育為重點的培養層次。檔案教育從專科、本科、碩士生到博士,每個層次的人才齊全。檔案本科教育培養的是管理實踐型人才,研究生教育培養的是研究型人才。不同層次培養出的檔案專業人才服務于我國檔案事業的各個方面。
4. 師資隊伍不斷壯大。師資隊伍的壯大不僅指教師數量的增多,更指的是教師素質的大幅提升。下面這個檔案學專業師資隊伍情況表是由徐擁軍、張斌兩位學者通過統計做出來的。從表一中可以看出,檔案教師的總人數增長比較穩定,而且數量也比較多,教授的比例在增加,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數量和所占百分比也在逐年增長,而且漲幅較大。這說明,檔案學專業教師的素質在不斷提升。
表一 檔案學專業師資隊伍情況
5.課程設置不斷充實。 隨著課程內容設置的不斷變化和改革,目前,我國檔案高等教育檔案學專業主干課共八門,分別為檔案學概論、檔案管理學、文書學、科技檔案管理學、檔案文獻編纂學、檔案保護技術學、中國檔案事業史、檔案管理與計算機等。③2008年,教育部高等學校檔案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第十二屆)暨全國高校檔案系主任聯席會議(第十七屆)在鄭州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高等學校檔案學本科專業指導性規范》(以下簡稱“《規范》”)。《規范》規定,各高校可從這八門主干課中選擇六到八門開設,并可以在不改變課程基本內容與功能的情況下對課程名稱做適當調整。各高校在此基礎上結合自身特點和需要形成了一些具有本校特色的課程。
二、檔案高等教育的今天
昨天檔案高等教育的豐碩成果為我們今天檔案教育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提供了寶貴經驗。檔案高等教育發展到今天所取得的成績是可喜的,但是今天檔案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更加值得我們擔憂。
(一)高校分布不合理
至2010年底,全國共有32所高校開設檔案學本科專業。其中東部地區有18所,中部地區9所,西部地區5所,具體院校詳見表二。中東部地區11個省市有18所,平均每個省市有1.6所;中部地區8個省有9所,平均每個省市有1.1所;西部地區12個省市(區)僅有5所,平均每個省市有0.4所,僅有中東部地區的1/4,不足中部地區的1/2。④而且目前,重慶、內蒙、甘肅、新疆、海南、青海、寧夏、貴州、山西等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至今沒有一所高校開辦檔案學專業。雖然東、中、西部地區已經初步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檔案學教育體系,但是從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國檔案高校分布是不合理的。
(二)教學方式比較單一
檔案學專業教學的方式主要以教師課堂講課為主,學生實驗課為輔。學生通過專業八大主干課程和學校根據學科發展需要以及自身特色開設的選修課來學習檔案專業知識,并且通過實驗課來鞏固所學專業知識。然而這樣的教學方式是比較單一的。首先,學校的師資是有限的,給學生們上課的教師也是固定的。因此學生們從有限師資教學中學到的知識也是有限的。其次,不同教師的研究視角和研究方向是不同的,因此學生若想更廣泛的了解檔案學,就需要接觸更多的檔案教師、學者,從他們那里得到更大的啟迪。聘請檔案館館員,其他高校檔案學專業教師,甚至國內外知名的檔案學者到本校為廣大師生做講座不失為一個比較靈活的教學方式。這種方式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也使學生接觸到了更多的檔案學者,分享他們的理論成果,而且也為教師之間的學術交流提供了平臺。然而,大部分高校舉辦的檔案講座比較少,不能滿足學生和教師的要求。目前高校的檔案教學方式還是比較單一的。
(三)學生缺乏實踐鍛煉
我國檔案專業人才的培養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實踐能力的鍛煉。“實踐不足”可以說是我國高校檔案教育的一個通病。雖然大部分高校都設有實驗室(檔案整理實驗室,檔案保護技術實驗室)并開設實驗課程,但是這也只能是模擬檔案管理一系列工作環節,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將其所學理論知識得到初步應用。然而,要想使學生真正了解、掌握檔案工作的內容,就應該將學生融入到檔案館(室)的現實環境中去。專業實習,就成為最好的鍛煉方式。目前,有些高校比較重視學生實習,例如黑龍江大學在學生大三下學期組織學生到各大高校、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進行專業實習,實習結束后,要求學生認真撰寫實習報告并與專業課教師及其他同學分享實習心得。然而大部分高校在組織學生實習方面做得不是很到位。檔案高等教育的作用是為檔案事業的發展輸送專業基礎知識扎實、實踐動手能力強的人才,因此,高校在培養檔案人才過程中更應該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鍛煉,多組織學生進行專業實習,盡早擺脫“實踐不足”的通病。
(四)教師學緣結構仍待優化
就目前高校檔案教師教育背景來看,骨干教師中有一半以上都具有中國人民大學背景。這種趨同化的現象既有其歷史原因,也與中國人民大學作為檔案學教育與研究的“黃浦軍校”地位有關,而且與近十年來各地方高校的檔案學專業教師紛紛到中國人民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不無關系。這一現象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各高校檔案學專業教師隊伍學緣結構的單一性。這種單一性不利于教學模式的創新和多學科的交叉融合,對檔案學專業高等教育的發展可能會產生一定影響。⑤
學緣結構不僅在教師隊伍中表現出單一性,而且在研究生的培養中也體現出了一定的單一性。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電子文件、檔案數字化逐漸進入人們的生活。它們的到來給檔案事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也給為檔案事業培養人才的檔案高等教育提出了挑戰。對電子文件和檔案數字化的研究離不開計算機知識背景的支撐,而且對此的研究已然成為當下重要的研究方向。從檔案專業研究生的招生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本科專業就是檔案學。然而,電子文件、檔案數字化研究中有關數據庫、數據平臺的建設對研究者計算機相關知識的要求甚高,而這不是本科為檔案學專業的學生所輕易能夠達到的。因此,在研究生的招生過程中為了避免這種學緣結構的單一性,可適當增收本科是計算機相關專業的學生,這樣有利于電子文件技術方面的研究。
三、檔案高等教育的明天
我國檔案高等教育走過了六十年的歲月,而今天檔案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不應該成為我國檔案高等教育通向美好明天的阻礙,因此,我們必須竭盡全力解決現階段所遇到的問題。
1.適當擴大高校的分布。目前仍有9個省市還未開辦檔案高等教育,因此,教育部、國家檔案局和有關部門盡快規劃在尚未開辦檔案學專業的邊疆省份和少數民族地區,選擇若干綜合性大學里設置檔案學專業,并制定政策吸引優秀的檔案專業教師來此任教。
2.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檔案教育的教學方式僅有講課,未免略顯單調,不夠靈活。在此基礎上各大高校可以邀請全國知名檔案學者、優秀檔案教師以及檔案工作者走訪各高校做講座。雖然有些高校正在進行這一活動,但是講座次數少、頻率低,難以滿足學生和教師的需要。所以,已經開辦檔案講座的高校應該增加講座的次數以滿足學生檔案知識的積累和教師學者之間的學術交流。
3.組織學生進行專業實習。由于檔案的保密性特點和嚴格的管理制度,使得高校為實習源大傷腦筋,這一點得不到解決,檔案的整理、鑒定、著錄、標引、檢索就難以組織實習,⑥學生們的實踐能力也得不到充分的鍛煉。所以,高校教學單位應加強與機關檔案室、校內外檔案館、企事業單位檔案機構的聯系,請求他們的幫助,以解決實習源的問題。
4.優化教師隊伍的學緣結構。教師隊伍的水平影響著檔案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為了改變教師隊伍學緣結構單一的問題,可以積極引進其他相關專業(如計算機科學、公共管理、工商管理、法學)高學歷人才進入檔案學專業教師隊伍,以適應檔案管理復雜化的特點,適應檔案學跨專業研究的趨勢,適應復合型人才培養的需要⑦。
昨天已成為歷史,今天為美好的明天播種希望。回顧檔案高等教育的過去,我們從中吸取了寶貴的經驗;放眼當下檔案高等教育的現狀,我們從中總結了問題;展望未來檔案高等教育的發展,我們希望今天存在的問題能夠得以解決。相信在經歷了六十年沉淀的檔案高等教育,定能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為中國檔案事業的發展繼續書寫輝煌篇章。
注釋:
①②⑤⑦徐擁軍,張斌.中國大陸檔案高等教育發展研究[J].2011年海峽兩岸檔案暨縮微學術交流會論文
③麻新純,邱玉蘭.中美檔案教育之比較研究[J].檔案學研究. 2002(11):197-200
④陳飛.東、中、西部地區檔案專業高等教育發展狀況的分析比較[J].才智.2010(36):291-292
⑥張紅.檔案高等教育的現狀及其改革[J].四川檔案.1997(4):8-11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信息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