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現數字資源的長期保存必須首先明確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的影響因素。本文將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的各種影響因素歸納為直接、間接、深層次三個層次,然后對每個層次的具體因素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數字資源 長期保存 影響因素
進入21世紀,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我們正在產生越來越多的數字資源,其中原生數字資源占居絕對多數。如何實現海量數字資源的長期保存,維護其真實、完整、可用,則成為我們不得不面對的難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3年發布的《數字遺產保護憲章》認為“世界上的數字遺產面臨著消失和失傳的危險”。
現在,我們已經基本達成了一個共識,即數字資源長期保存影響文明傳承、關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同時又關涉多種復雜社會關系。要實現數字資源的長期保存,必須首先明確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的影響因素。
一、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的直接影響因素
空間數據系統咨詢委員會(CCSDS) 認為,“長期”是指在考慮到了技術更新影響的情況下,包括支持新的媒體和數據格式或者是變化的用戶團體,而能保持的一段足夠長的時間。根據CCSDS對于“長期”的理解我們可以輕易發現,數字資源的長期保存直接影響因素是技術問題。
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的直接挑戰來自于載體損傷和技術老化。載體損傷是指數字信息的載體比模擬信息的載體,如紙張,更容易損壞,同時一旦受損就會導致數字信息的丟失。技術老化是指當一種軟件技術或者解碼技術被拋棄,或者硬件的驅動停產,由這些技術創造的數字信息就有不能讀取的危險。由于數字技術的迅速發展,檢索技術和數字再現技術可能幾年就過時了,尤其是更大容量、更快速度、更低價格的存取設備出現時,過去的版本很快就被替代。
針對這兩種情況,目前常用的技術方法有更新、遷移、復制、模擬、元數據封裝等。“遷移”是比較有前途的選擇,但遷移技術至今未被有效開發,并不能完全解決數據丟失現象。
二、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的間接影響因素
與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的技術密切相關的是資金、標準和法律三個因素。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的技術問題,由于缺少持續的資金投入以及已經建立的標準和法律體系而不斷加劇。
1.資金投入嚴重不足
數字資源的生命周期至今仍然是一個未知數。就目前的技術條件而言,“耐久”的基礎不存在,只能對數字資源不間斷的進行遷移。在這種情況下,保存的費用必然會很大。
數字保存機構,甚至整個社會對數字保存的資金投入不足,無論是投入到實際長期保存中的資金,還是投入到長期保存科學研究、方案研究和技術研發中的資金,均微乎其微,遠遠不能滿足需要。
2.標準化水平低
數字資源長期保存涉及范圍廣、行業多,各系統之間的“交換”必不可少。系統之間的互操作非常依賴于管理與技術的標準化,但在數字保存研究的過程中各種標準層出不窮,無法統一,適用的高層級標準少且落后,相當一部分國家甚至沒有這方面的國家標準,使數字保存工作者無所適從。
標準化對于數字資源長期保存至關重要。數字資源長期保存在系統層次、業務層次、數據層次上都需要一系列標準才能具備有效性,如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系統、數據(文件)格式、數據轉換、數據編碼、數據標識、元數據等等都必須有針對性地制定和實施標準才能保證其有效性。但完整有效的標準體系還沒有制定出來,少數標準制定出來了,卻很少被普遍采用。
3.法律基礎薄弱
數字資源長期保存涉及非常復雜的社會關系,許多關系都需要由法律、法規調整,許多利益相關方面需要由法律保障。但是,健全有效的法律法規長期缺乏。沒有誰回答基本問題,立法進度、立法質量均嚴重滯后于實踐發展,導致無論機構還是個人,均無所遵行。
數字時代,立法傾向于加大對版權人權利的保護,縮小合理使用制度的適用范圍,這十分不利于數字資源的長期保存。至今絕大多數國家都沒有明確賦予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的法定地位,其合法效力難以準確界定。
三、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的深層次影響因素
數字資源長期保存關涉廣泛,不是幾個機構、幾個行業能解決的,當然也不能以為只針對技術、資金、標準、法律這四個因素采取措施,就能夠實現數字資源的長期保存。我們必須深入研究,探尋造成數字資源流失的根本性原因,從源頭下手,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1.社會意識落后
社會各方面對于數字資源長期保存問題普遍存在著認識片面的現象,人們沒有意識到危機的存在,忽視解決問題的難度,不清楚保證數字信息真實、完整、安全、有效的長期保存是一個國際性難題,甚至是相當一部分人對數字信息的廣泛應用缺乏心理準備,以至于對數字信息的長期保存更是一無所知。
政府相關部門意識差,沒有意識到數字資源長期保存關涉文明傳承,關涉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認為數字保存是數字創制者或者保存機構自身的事情;出版商、發行人的資產意識差,不認為他們的數字產品是核心資產,不清楚怎樣實現數字信息的保值、增值,缺乏長遠打算,“即使它們認識到數字信息長期存取的重要意義也未必愿意承擔這方面的責任”①;數字資源保存機構風險意識差,不清楚數字信息流失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依舊采取保存傳統文獻的措施,等等。
保存意識落后的結果是數字資源長期保存活動普遍不被社會各方面重視,雖然面臨著數字信息可能隨時消失的危險卻渾然不覺,沒有采取基本的應對措施,更缺乏主動應對。
2.缺乏國家戰略
針對數字資源長期保存國家層面的有效機制體制大都還沒有建立,沒有統一管理,缺乏統一規劃設計,數字資源保存也從未列入國家信息化發展規劃。如何建立國家數字資源歸檔體系,各數字資源保存機構對于數字保存應該負有什么責任,各企事業單位產生的、目前正在利用的數字資源由誰進行長期保存,如何對相關機構進行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的監督與審計,在發現問題后如何處理等許多關涉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的根本性問題,長時間沒有人過問,也就更得不到解決。
數字信息長期保存需要處于信息生命周期上各個相關主體的長期的合作與努力。但目前的情況是,由于缺乏國家統一的規劃與支持,導致數字保存的各相關方面不明其責,更不能有效履行相應的職責。
3.政策環境差
數字資源長期保存是一項利國利民的行動,需要國家的支持,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而目前我國還沒有政策表明國家在這方面的意志和價值觀;沒有政策引導社會去正視長期保存問題,導致數字保存意識落后;沒有政策環境使長期保存行為和結果受到鼓勵,數字資源保存機構及企事業單位都缺乏保存積極性;沒有政策使符合長期保存要求的產品和服務受到社會肯定,導致了相關社會力量(特別是相關技術研發企業)在付出的同時不能享受稅收、政府采購等方面的優惠,獲得實際的利益少,難以形成利益驅動機制。沒有適當的政策環境,就難以調動各相關主體的積極性,就不能形成全社會范圍內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的良好合作局面。
4.缺乏合作機制
數字資源長期保存作為涉及面如此廣的復雜社會問題,需要社會各方面(政府、機構、個人、企事業單位等)共同合作。數字保存的理論與實踐不能依靠某一機構,甚至某一類型機構來完成。多方合作有利于實現技術上合作攻關、資源保存上合理分工、經費支持上最佳分配②,保證數字資源長期保存機構完成既定目標。
但是,大多數國家既沒有協調機構,也沒有協同合作的機制,數字資源保存機構各自為政,其他相關主體漠不關心,難以形成有機配合,出現數字資源保存一片散沙的局面,嚴重阻礙了數字資源保存事業的發展。
四、結語
實現數字資源長期保存,涉及政府部門、社會組織、私人部門、企事業單位等各相關主體的責任與利益,需要應對來自技術、法律、標準、政策等多方面的挑戰,需要在資金、人員等方面做出持續不斷的巨大的投入;關系到由數字資源的所有權、留存權與使用權的變化而引起的各方利益的變化,既要維護各方的合理利益,又要打破既有利益格局重新進行分配;涉及國家戰略的制定,需要建立有利于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的各種機制。解決數字資源長期保存問題的任務表面看似簡單,其實是復雜而艱巨的,我們必須為它付出艱辛努力。
*本文為北京市檔案局項目(項目編號:201205)與北京聯合大學校級項目(項目編號:sk201004x)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注釋:
①翟慧杰.數字信息長期保存的責任主體及其合作模式[J].檔案,2008(1),57~60
②宛 玲.國外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的最新發展及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4(2),22~26
作者單位: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 北京中郵苑賓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