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的排放量迅猛增加,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我國學者從各方面對垃圾管理進行研究,我國大部分城市也對垃圾采取了相應的管理措施,這些研究及方法對我們更好的管理垃圾起到了指導作用。本文綜述了目前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政策法規體系,由最先的分類收集到處理垃圾的技術到對其運用的經濟政策,并做出簡短的評價。
【關鍵詞】城市生活垃圾;垃圾分類;垃圾處理;垃圾收費;收繳方式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的不斷發展、城市人口急劇增加導致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增加,嚴重威脅著城市發展和居民的健康。因此,怎樣更好的管理垃圾成為我國目前各大城市所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根據垃圾處理所依循的制度原則及其從垃圾的分類收集、運用的處理技術到經濟政策的運用進行簡單的分類及總結,以便對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有著更好的指導意義。
一、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政策法規體系
(一)法律
我國關于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法律制度有1989年頒布的《環境保護法》,其規定了要防治包括城市垃圾在內的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2005年4月1日修訂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提出對垃圾要進行分類管理。
(二)國務院文件
1984年國務院頒布了《城市建設技術》綠皮書;1992年,國務院頒布了《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批轉了建設部等部門《關于解決中國城市生活垃圾問題的幾點意見》,主要從城市建設和改善環境的角度,對垃圾管理提出要求;2010年發布的《關于加強地溝油整治和餐廚廢棄物管理的意見》,旨在規范餐廚廢棄物處置、加強餐廚廢棄物收運管理、建立餐廚廢棄物管理臺賬制度;2011年國務院頒布實施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使廢棄電子產品回收處理得到規范。
(三)部門規章和文件
1986年頒布的《關于處理城市垃圾改善環境衛生面貌的報告》中涉及垃圾污染及防治對策;1992年頒布的《關于解決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問題幾點意見的通知》中涉及到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的具體內容;2007年頒布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中對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有了較詳細的規定;2011年環境保護部頒布實施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資格許可管理辦法》,對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資格許可做出規定。
(四)地方法規和文件
各地區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陸續頒布了一些與垃圾分類收集與垃圾收費相關的地方性法律文件。例如,2002年6月《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處理的通知》、2011年l0月南京市公布《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試點方案》等。
二、城市生活垃圾的分類
隨著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成分越來越復雜,給垃圾回收利用提出了較高要求,垃圾的分類顯得特別重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即通過“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預處理”的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
2000年4月,建設部選定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深圳、杭州、廈門、桂林8個城市作為垃圾分類收集的試點城市。雖然目前我國垃圾分類回收已經全面展開,但是收效甚微。而且,各地的分類標準也不一致。如2008年2月,上海市將城市生活垃圾分為:有害垃圾、玻璃、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4類收集;2010年,廣州市將生活垃圾該分為廚余垃圾、其它垃圾和有害垃圾3類收集等。因垃圾分類的標準在各城市并不一致,盛裝垃圾的容器上的標識也只有可回收或不可回收字樣,很難引導人們去準確分清垃圾可回收的種類,加上居民缺乏垃圾分類的知識,大部分城市在垃圾分類方面還是舉步維艱。
我國學者分析了垃圾分類的緊迫性和必要性。如王子彥(2008)分析目前采用的垃圾處理方式主要是露天堆放和衛生填埋,必然帶來垃圾污染、垃圾處理場地緊張等問題,而解決上述問題的最好出路是垃圾分類回收;田立嬌等(2010)分析了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三、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技術
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垃圾的物理成分,再就是經濟水平和技術條件以及地理、水文、城市規劃等方面的因素。目前我國普遍采用的是衛生填埋、焚燒、堆肥處理。
(一)衛生填埋處理
衛生填埋是采取防滲、鋪平、壓實、覆蓋和導氣對城市生活垃圾進行填埋,以及對填埋氣體、滲濾液等進行治理并達標排放的處理方法。衛生填埋是一種最常用的處理方法,其處理費用低,方法較為簡單,但卻容易造成地下水和大氣的二次污染。目前主要是施工和建設不能嚴格執行有關設計和建設標準。如果能做到分區建設與填埋、雨污分流、場底防滲、填埋氣體的收集并利用(發電或提純)以及滲瀝液濃縮(用填埋氣燃燒提供熱能)或回灌到填埋場,是非常合理及實用的垃圾處理技術。我國城市垃圾大多采用這種處理方法,但是由于占地面積大,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和可利用土地的減少,填埋場地選址越來越困難,此種處理方法在我國東部沿海和經濟發達城市已受到限制。
(二)焚燒處理
垃圾焚燒處理是使可燃垃圾與氧進行燃燒反應,將可燃垃圾轉換成殘渣的過程,燃燒后的殘渣量只有原垃圾量的5%~10%。這是垃圾減量化最好的手段,并且垃圾中的病原體和寄生蟲卵被徹底殺滅,釋放的熱量可以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而進行有效的利用。
但是垃圾焚燒主要適用于可燃垃圾,對于無機物含量較高、水分較高、發熱量較低、需要添加輔助燃料才能燃燒的生活垃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堆肥處理
堆肥是依靠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的細菌、放線菌、真菌等微生物,人為地、可控制地促進有機物轉化為穩定的腐殖質的生物化學過程。堆肥包括好氧堆肥和厭氧堆肥兩種方式。堆肥是生化處理,是廢物的一種無害化的穩定形式。從我國的城市生活垃圾成分構成變化趨勢中可以看出,經濟較發達的城市,垃圾中灰渣含量顯著降低,廚余類垃圾成為垃圾中最主要的成分,而從資源循環利用和環境保護的角度出發,廚余類有機物垃圾處理的最佳方式就是使其轉化為穩定的有機肥料。但是目前我國的城市垃圾大都采用混合收集的方式,很難實現堆肥處理。雖理論上可以通過預分選將廚余垃圾類有機物分選出來,但不僅增加了運行成本,而且也難以保證堆肥產品的質量,加上單純的廚余類有機物水分高,需要添加骨料才適宜進行堆肥,是目前我國城市垃圾堆肥處理面臨的主要困境之一。
對于城市到底應選擇哪一種處理方法,各學者觀點不盡相同:姚為等(2010)結合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的性質、處理技術和經濟發展水平,認為衛生填埋應作為其重點發展方向;而王豐春(2003)認為應因地制宜。如,我國北方地區雨水較少、選址又不太困難,應考慮衛生填埋技術;而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土地資源較寶貴,應考慮采用垃圾焚燒處理技術。陳曉艷等(2009)提出應發展垃圾綜合集成處理系統,包括:可用物資的回收再利用、易腐有機物的堆肥處理、高熱值不易腐爛有機物的能量利用和灰渣固化處理。雖然目前因為技術問題,利用率較低,但更適合中國的國情,也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筆者認為綜合利用的處理方式,發展垃圾綜合集成處理系統能更好的實現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
四、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經濟政策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經濟政策是指根據價值規律利用價格、稅收、信貸、投資、微觀刺激和宏觀調節等經濟杠桿調整和影響城市生活垃圾的生成、處置,使其最大限度地被綜合利用以及處置后對環境形成最小限度影響的政策。
隨著環境質量和對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成為全人類的關注點,監督者和決策者都在尋找能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管理手段。陶表紅(2006)總結出當前國際上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中常用的經濟激勵機制有價格配給(包括排污收費、產品稅、補貼)、責任制(包括罰款、押金退換制度)和數量配給即可交易污染許可證。我國所采用的經濟政策常用的是對垃圾收運處理收費制度。我國1991年開始提出要對垃圾處置實行服務收費,1993年規定生活垃圾管理費用要逐步擴展至居民,2002年明確指出要實行城市生活垃圾收費。
目前,許多城市已實行了生活垃圾收費制度,按照計費方式不同包括:定額收費、從量收費、水消費系數法。對于上述方式,各學者分別進行了論述和研究。陳科、梁進社(2002)以北京市為例,得出從垃圾收集到堆肥、填埋、焚燒處理的價格,作為計量收費的基礎;陳海濱等(2005)提出了收取生活垃圾處理費的水消費系數法,與收取水費掛鉤,并以中山市為例說明了該方法的優缺點。但目前我國城市大都采用定額按戶征收方式;部分城市采用水消費量折算系數收取。例如:中山市、昆明、廈門等。這種方式征收垃圾費可以體現“排污者付費”的原則,實施簡單具有可控性。但該方式并不是直接計量收費,折算系數的確定也會存在一定的誤差。但陳海濱(2005)認為水消費系數法的有利于解決垃圾處理收繳率低和收費成本高的矛盾。目前,我國的垃圾收費制度仍處于起步階段,還存在種種不完善之處。當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垃圾費與處理成本之間存在巨大的缺口。
五、結語
目前,生活垃圾已經成為我國最嚴重的環境問題之一,生活垃圾排放總量以大約每年8%-10%的速度激增,因此盡快解決垃圾帶來的環境問題,更好的管理垃圾將刻不容緩。綜合目前國內研究及實踐,我國城市居民生活垃圾管理還存在以下不足:首先,我國還沒有較為完善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包括對城市垃圾分類收集、處理的法律制度;其次,我國目前垃圾處理技術還停留在較為初級的階段,國內學者研究垃圾處理技術的有很多,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實踐性不強,且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再次,對于垃圾收費的標準,各個地方都相應地出臺了法規來規定垃圾處置的費用,但是收取的費用和處置垃圾的費用還存在很大的空缺,收取多少費用或采用其他何種經濟政策可更好的彌補這個空缺,深入研究的很少。而且,各城市的收費標準不盡相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利用稅收的強制性來對垃圾征收垃圾稅是否可能,鮮有學者來專門研究垃圾費改革或垃圾稅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王子彥.中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問題研究[J].東北大學學報.2008(11)
[2]田立嬌,張健,宋靜,張傳義,袁麗梅.中國城市垃圾分類收集的可行性與必要性[J].環境科技.2010(12)
[3]王豐春,田新珊,蔡廣宇.城市垃圾處理方法綜述[J].電力環境保護.2003(3)
[4]李禮.如何處理城市中暴露垃圾之我見[J].企業導報.2009(1):109
[5]陳科,梁進社.北京市生活垃圾定價及計量收費研究[J].資源科學.2002(9)
[6]陳海濱,郭鵬恒.采用水消費系數收繳生活垃圾處理費的研究[J].環境衛生工程.2005(10)
項目基金:本文系2011年浙江省“新苗人才計劃”項目(編號:2011R41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