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區衛生服務作為城市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的基礎環節,因此它將被賦予了更多的責任。做好社區衛生服務對于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促進我國公共衛生服務事業的整體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社區衛生服務;醫療衛生服務;補償制度
一、我國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的發展現狀
(1)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數量設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包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站。截止到2011年7月底,全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大約有3.2萬個,同期增加3784個;全國醫療衛生機構數達94.3萬個,其中:醫院2.1萬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90.8萬個,其他機構1.4萬個。同期相比,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增加11708個,其中,醫院增加834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增加10623個。(2)醫療衛生服務質量狀況。第一,醫療衛生服務數量。從2009年開始至今,雖然醫院的就診人數仍然很多,但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人數增長更加迅速。從入院人數來看,2010年,醫院的入院人數為9524萬人,同比增長12.21%,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入院人數為218.1萬人,同比增長32.83%。第二,醫療人員的配備。衛生技術人員包括執業醫師、注冊護士、藥師、技師、衛生監督員、其他衛生技術人員。2010年,執業醫師241.3萬人,注冊護士204.8萬人。從總量上來看,我國的專業醫護人員還不算缺乏,但是,對像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這樣的基層衛生服務機構來言,專業醫護人員遠遠沒有達到標準。
二、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存在的問題
(1)醫護人員醫療水平有待提高。綜合性醫院的專家坐診是患者紛紛到綜合性醫院就醫的主要原因,患者認為綜合性醫院的醫療經驗和醫療設備的先進與齊全是值得他們信賴的。同時由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待遇不如綜合性醫院,往往使一些新加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醫科畢業生沒有多久就離開,也就導致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無法真正留住人才。(2)居民健康檔案實用率不高。為了使社區內患病居民的的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社區居民的健康檔案的建立將有助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醫護人員對社區內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與預防。這也就體現出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立的真正目的。但就當前社區衛生服務體系中有關居民健康檔案的建立與使用效果并不是很好。(3)以政府主導的補償機制不健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資金來源可以有兩方面:一方面來自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自身的醫療收入;另一方面,政府提供資金支持保障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正常運行,包括醫護人員的再培訓、先進醫療設備的引進等。資金不足嚴重阻礙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健康發展,不利于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與利用。
三、促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發展的對策建議
(1)提高醫護人員的醫療水平。在我國,由于人們對于全科醫生的不了解,存在著許多的誤解,往往望文生義。他們認為全科醫生是哪一科都了解一些但并不精通。其實不然,所謂的全科醫生,就是經過全科醫學專業培訓,是臨床技能全面、醫德高尚的高素質的基層保健人才。全科醫生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任職有助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方便社區居民就醫,節約就醫成本,真正實現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利用。由于我國在全科醫生的培養方面還有待提高,因此,應當如何培養全科醫生是我國在當前培養高校醫護人員的主要任務之一。(2)建立社區患者信息庫。信息庫的建立將使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在治療上能夠更加快速的做出診斷,并根據信息庫的數據顯示做出疾病的預防工作。通過對社區居民身體健康狀況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及時有效的進行疾病的預防和治療,與此同時,通過網絡資源共享與上級醫院及時的交流患者信息,切實保證了雙向轉診的有效性,不僅有利于醫療救治工作的開展,同時也可以節省醫療資源。(3)健全以政府主導的補償制度和監督激勵機制。補償制度是保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得以正常運行的可靠保障。在政府的幫助與監督指導下建立監督激勵機制,目的在于除了監督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運作情況外,還要保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運作的合理性及合法性。在政府給予資金支持的前提下,建立監督機制可以有效的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合理性、合法性的運作以及藥品的引進與使用實施及時有效的監督,保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醫護人員合理性看診,杜絕“以藥養醫”現象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孫永娟.公共衛生服務——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內容[J].中國醫療前沿.2008(16)
[2]張奎力.公共衛生服務的國際經驗及其啟示[J].學習論壇.2009(12)
[3]曲熙波,王永梅.大社區網絡衛生服務建設的探索[J].國初級衛生保健.2009(6)
[4]王巾,張寧寧.論增強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的意義[J].現代商貿工業.2009(13)
[5]陳敏.加強社區衛生服機構的內涵建設——提高社區衛生的服務能力[J].中外醫療.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