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社會治理結構、城市管理執法體系、市場監管體系、城管執法工作方式、社會保障這幾個方面來研究城管執法群體性事件的防范機制。完善社會治理結構是防范群體性事件根本途徑、城市管理執法體系是防范群體性事件的根本力量、完善市場監管體系是防范群體性事件的重要內容、創新執法工作方式是化解社會矛盾的重要手段、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緩解社會矛盾是防范群體性事件的重要保障。
【關鍵詞】執法;治理;群體性事件;防范
一、完善城市管理執法體系,強化領導責任,堅持執法宗旨
市場經濟快速發展,政府不再是全能的政府,科學合理的確定政府部門在城市公共管理中的職能是城市管理順利進行的前提。當前城管執法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部分職能界定不清的問題,還存在編制上的問題。又因為職能過多、任務重,一些地方聘用了大量的協管員,影響工作質量。城市管理執法體系須要進一步合理劃分各部門的職能,明確工作人員的具體責任。城市管理需要不斷完善職能體系的建設,城管人員既需要明確分工,有需要相互配合,領導在工作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特別是在完成一些重大項目的工作中,領導對工作人員的調度、工作任務的分配、工作進度的掌控、人際關系的協調、沖突的化解等個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旦領導在工作上出了問題,后果難以估計,領導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積極承擔責任,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二、優化治理結構,協調各方力量,化解社會沖突
要從根源上防范群體性事件,就要優化社會治理結構。合理的社會治理結構需要良好的信息傳遞體系、通暢的利益表達機制、科學的及決策機制、高效的執行體系和嚴密的監督體系形成一個全社會既相互合作的聯動機制。群體性事件的治理應以預防為主,通過科學合理的矛盾化解機制延緩、弱化和消除結構性矛盾,促進社會公平,構建和諧社會。防范群體性事件的科學決策機制是保證各方利益有序博弈的機制,是調動社會力量實現自我管理與合作共治的核心。城管執法引發群體性事件的根本過原因是一部分群體的利益顯失公平卻不能通過合法途徑獲得補償,及時的利益補償機制是防范群體性事件的關鍵。全面監督民情輿情,跟蹤調查重大事件,是開展防范工作的有效手段。
三、加強市場監管,規范市場行為,維護法律的權威
社會差距的拉大與社會矛盾的擴大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市場,而不規范的市場行為更是激化社會矛盾的催化劑,加強市場監管,規范市場行為成為防范群體性事件的重要內容。我國市場經濟發展迅速,在社會轉型期市場監管難度大,意義也非常重大。加強市場監管,防止惡性競爭等各種違法行為引發群體性利益受損,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充分利用市場規律的體現。通過有序的市場秩序維護好農民、農民工等弱勢群體的利益是防范群體性事的主要內容。規范市場行為是維護弱勢群體合法利益的有效途徑,防止群體性事件需要加強法律監督,維護法律的權威,堅決打擊市場犯罪,維持社會秩序。
四、完善社會保障,關心弱勢群體的利益,防止社會矛盾集中升級
群體性事件的爆發往往是各種矛盾積累的結果,社會保障是社會矛盾的緩沖器,完善的社會保障,能把社會矛盾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之內。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旦還不能夠滿足廣大人民的需求,特別是在我國快速城市化進程中,各種矛盾凸顯。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維持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關注弱勢群體的身心健康,提高弱勢群體抵御風險和抵抗社會壓力的能力,減少社會摩擦,防范群體性事件。
五、創新社會管理,改進工作方法,增強執法效力,提高群眾的滿意度
許多群發性事件的直接原因與執法人員的工作作風密切相關,一些執法人員工作方式簡單除暴,暴力執法與暴力抗法時有發生,很容易直接導致群體性事件。以人為本,提高管理水平,改進工作方式,注重民意調查,認真聽取群眾的心聲,及時匯報工作情況,高度重視群眾的合法權益,關心群眾的切身利益,幫助群眾解決困難,積極主動的做好執法宣傳工作,對群眾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讓群眾懂得用法律來維護自身利益。對一些重要的項目執法工作,法律教育更加重要,要通過道德法律教育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沖突,建立專門的防范群發性事件溝通機制,監督民情輿情,及時匯報重要情報,果斷消除隱患。完善群體性事件緊急預警機制,建立防范群發性事件的工作責任制度,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注重網絡工具的使用,關注網絡媒體和社交網站,做好輿情的控制和管理,嚴厲打擊違法犯罪分子,保障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提高執法效力,加強治安管理,消除犯罪隱患,維護社會秩序,弘揚正義,崇尚和諧,提高群眾的生活滿意度。增強執法力量,提高執法水平,加強執法隊伍的建設,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敬業精神,讓群眾感受到工作人員的誠意和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