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土地已是一類外部性較為典型的資源,土地的外部性在土地開發與利用中表現十分顯著。本文基于科斯定理,通過對土地外部經濟的闡述,指出我國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一系列外部性問題,并從界定產權方面提出了外部性問題治理對策。
【關鍵詞】土地外部經濟;科斯定理;界定產權
一、土地外部經濟
“外部性是指那些生產或消費對其他團體強征了不可補償的成本或給予了無需補償的收益的情形”。即外部性是某個經濟主體對另一個經濟主體產生一種外部影響,而這種外部影響又不能通過市場價格進行買賣。外部性可以分為外部經濟(或稱正外部性)和外部不經濟(或稱負外部性)。土地是一類外部性典型的資源,土地外部經濟也相應分為正外部經濟的和負的外部經濟兩種類型。正的土地外部經濟具體指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對本地塊進行的投入為相鄰地塊帶來額外的土地收益,這種收益無需由受益者支付任何代價;負的土地外部經濟是由于土地使用者在該地塊上進行的活動導致相鄰地塊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權益的損失,引起土地外部不經濟。
二、科斯定理
新制度經濟學的奠基人科斯在《社會成本問題》中提出了科斯定理。科斯第一定理:“如果定價制度的運行毫無成本,最終的結果(指產值最大化)是不受法律狀況影響的。”其含義是:在市場交易費用為零的情況下,產權制度安排對資源配置沒有什么影響。科斯第二定理:“一旦考慮到進行市場交易的成本,……,合法權利的初始界定會對經濟制度運行的效率產生影響。”科斯第二定理有兩層含義:(1)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現實世界,產權初始分配狀態不能通過無成本的交易向最優狀態變化,因而產權初始界定會對經濟效率產生影響。(2)權利的調整只有在有利于總產值增長時才會發生,而且必須在調整引起的產值增長大于調整時所支出的交易成本時才會發生。科斯定理的根本方法是產權安排。科斯認為,外部性問題的本質是產權的交疊和沖突,這種權利的交疊形成了一個公共區域,即公共模糊權利。解決外部性問題的關鍵就是要對公共權利重新界定,消除產權的交疊部分以達到產權界定清晰。當交易費用不為零時,可以通過明晰產權或用新的制度安排方式來達到資源配置的最佳效率。既然外部性具有相互性,只要產權界定清晰,交易各方就會作出自己的成本一收益比較,力求降低交易費用,找到各自利益最大或損失最小的契約安排,或者通過產權之間的自愿交換來達到資源配置的目的。政府的作用在于通過各種政策手段的成本一收益比較的權衡比較界定產權(包括進行談判的權利),通過制度安排與選擇來解決外部性問題。
三、我國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外部經濟問題
(1)征地引起了外部不經濟問題。比如殘留地,即被征用土地可能導致土地分割,形成不經濟的土地規模,造成土地利用效率的損失。(2)房地產開發引起了外部經濟問題。房地產開發一方面具有建設和美化城市,導致區位外溢和帶動鄰近地區地價升值的功效;另一方面,由于長期以來片面強調對土地這一稀缺資源的開發利用,忽視對城市土地的有效保護,缺少以尊重生態規律和土地自然發展規律為依據的土地利用規劃。(3)土地不合理利用中產生的外部不經濟問題。過去,由于科學技術尚不發達,人們盲目濫用土地,一些土地資源遭到嚴重破壞。現在,則是由于大工業的發展,帶來的工業布局及城市規劃的不合理性以及發展中仍存在的盲目性,仍然有一些土地資源遭到破壞。
四、城市土地利用中的外部性治理:界定產權
外部經濟和搭便車行為出現的主要根源是產權界定不清。土地產權界定的方式可分為2種:一種是通過健全完善土地法律制度以約束和規范經濟主體的行為,用國家憲法、土地基本法規和條例明確土地所有權主體和其他產權主體,硬化土地資產及產權關系;另一種是以契約合同和證券化方式明晰土地產權關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土地權利人的責權利的明確界定。對土地產權進行嚴格界定,可以使土地權利主體通過明確的土地產權索取由于外部正效應為其他土地使用者帶來的收益,同時避免由于土地外部負效應使自己的利益遭到侵害,從而盡可能地克服經濟活動中存在的外部性問題,或者使外部效應內部化。
參考文獻
[1]薩繆爾森,諾德豪斯.經濟學[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
[2]科斯.社會成本問題[A].科斯等.財產權利與制度變遷[C].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4
[3]科斯.企業、市場與法律[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0:76
[4]單勝道.土地外部經濟初步研究[J].資源科學.2002(2):56~59
[5]科斯.論生產的制度結構[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