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的超高速增長,推行低碳經濟發展范式在我國極為迫切,而產業結構低碳化是低碳經濟發展的關鍵。本文通過對國外產業結構低碳化的實踐進行分析,借鑒國外經驗本文提出,我國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低碳經濟;產業結構低碳化;靜脈產業;國際借鑒
一、產業結構低碳化國外實踐
(1)立法實踐。在產業結構低碳化立法方面,德國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早在1972年德國就制定了《廢物處理法》,并先后推出了涉及3600種產品的環境標志、“藍色天使”計劃以及《電子產品的拿回制度》等。日本20世紀90年代以來就開始構建了產業結構低碳化的法律體系,先后制定了《關于促進利用再生資源的法律》、《容器包裝再利用法》等法律。美國先后在1976年制定了《固體廢棄物處置法》和在1990年通過《污染預防法》。各國通過各種立法減少廢物的產生、促進資源的再利用、有效地保護環境,謀求解決資源限制和環境惡化的問題的方法,為產業結構低碳化過程提供良好的保障。(2)政策支持和限制。第一,支持性政策。美國政府于1996年設立了“總統綠色化學挑戰獎”,用于支持這些基礎性和創新性的工作。英國政府對于那些在綠色化學方面表現突出和成績非凡的年輕學者以及在技術、產品或服務方面卓有成效的企業給予重視,于2000年開始頒發一項綠色化學獎“Jerwood-Salters環境獎”。在日本,政府為了鼓勵市民回收有用物質,推出了資源回收獎勵制度。第二,限制性政策。在日本的相關法規中規定,廢棄者應支付廢棄電子產品、紙張、玻璃等廢舊物資的回收、商品化費用。在德國,對于可再生資源風能、太陽能以及不可再生資源煤油、碳以及電能等都征收碳稅。在美國新澤西州和賓夕法尼亞州針對將垃圾直接運往青島廠的企業和公司征收填埋和焚燒稅,同時這一做法得到了法國和英國的呼應。(3)社會中介組織。社會中介組織可以有多種形式。日本大阪的回收情報網絡會收集各類舊物和廢棄物的有關資料,定期發行舊貨信息報《大阪資源循環月刊》,及時向市民發布有關舊貨及二手商品的相關信息并按期組織舉辦舊貨調劑交易會(跳蚤市場),為廣大市民提供一個淘舊貨的機會。德國政府成立的二次系統公司(DSD)接受合作企業的委托,組織回收企業或個人對這些委托企業的包裝廢棄物進行分類回收,然后送往相應的德國回收公司(DKR),由DKR對這些包裝廢棄物進行處理,將能夠循環利用的返還委托企業。
二、國外經驗對我國產業結構低碳化的啟示
我國自1994年制定和實施《中國21世紀議程》白皮書以來,經濟低碳化從思想上到實踐上取得了很大成就。廣西貴港工業園、廣東南海工業園、山東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遼寧大連開發區等不同類型的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建設進展順利,成效客觀。(1)建立和完善法律體系。在上述各國的實踐中都非常重視對產業結構低碳化方面的立法體系的建設。我國在這方面也做出了努力,先后制定了《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和《清潔生產促進法》,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立法體系還不完善,還需要進一步的補充和修訂,日本和德國這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方面的立法是比較典型和比全面的,可以借鑒兩國的立法體系。(2)靜脈產業的大力發展。靜脈產業最早是由日本提出的,靜脈產業體系的構建在日本也是比較完善的。日本在經濟產業省、環境省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已建設了從事“靜脈產業”的“生態環保城”14個,初步形成了生活垃圾轉換成家畜飼料、有機肥料或燃料電池用燃料三個發展方向,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成為了日本“循環型社會”的主力軍。嚴峻的資源和環境形式以及現在國際貿易的日趨“清潔化”給我國企業和企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國政府應該借鑒日本經驗,因勢利導,通過政府政策方面和技術方面的支持促進我國靜脈產業的發展,并在此基礎上促進靜脈產業的市場化和國際化。(3)科技進步的有力支持。產業結構低碳化就是通過先進的有助于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保護環境的技術和工藝推動產業和產業結構的低碳化發展,盡量淘汰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落后生產工藝。而這些技術和工藝的研發和推廣應用,需要政府、企業和科學界以及公眾共同努力、支持。(4)多主體的共同參與。產業結構低碳化過程涉及到政府、企業、中介組織、社會公眾各個方面,要有效實現產業結構低碳化應該多方共同參與。日本的回收情報網絡、德國的二次系統公司(DSD)、加拿大的蒙特利爾中介、美國的社區協調中介機構就是很好的例子,我國應該借鑒國外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經驗教訓,進一步完善政府在組織、協調可持續發展戰略中的作用,調動地方政府和公眾參與可持續發展的積極性,建立企業“生產者責任制”、建立回收中介組織、共享廢棄物信息網絡、建立社會中介的監督制度,注重發揮行業協會等非政府組織對行業的自律與協調作用。
參考文獻
[1]戴錦.產業生態化理論與政策研究[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7:6~12
[2]鮑健強,苗陽,陳鋒.低碳經濟:人類經濟發展方式的新變革[J].中國工業經濟.2008(4)
[3]張亞杰,陳少衛.低碳經濟的政治經濟學分析[J].企業導報.2010(8)
[4]劉再起,陳春.低碳經濟與產業結構調整研究[J].國外社會科學.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