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對軍隊財務部門領導的監督與檢查為研究對象,就其必要性、實施的原則及內容進行概略論述,并對加強監督與檢查的途徑和措施進行了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軍隊財務;監督
一、對軍隊財務部門領導實施監督檢查的必要性
(1)財務部門領導作為財務管理活動的主體,必須對其履行職責情況進行監督。財務部門在其領導的管理下,擔負著貫徹執行黨和國家財經方針、政策、法規和全軍統一的財務規章制度,負責各項經費的統籌安排,擬訂經費標準、財務制度、保證經費供應和綜合平衡,審查經費預、決算、辦理結算報銷和資金管理。(2)對財務部門領導實施監督檢查是加強財務干部隊伍建設的需要。財務部門領導實施監督檢查有助于提高財務干部依法理財的能力,增強財務部門領導依法理財的意識,提高軍隊財務管理效益。通過對財務部門領導的監督檢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制約財權的濫用,促進財務部門廉政建設,不僅是財務干部隊伍建設的需要,也是貫徹落實黨風廉政的需要。(3)對財務部門領導進行監督檢查是干部監督考核制度的必要補充。國家和軍隊發生的經濟案件實施說明,必須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軍事財務管理的發展要求,盡快建立健全有效的干部管理監督機制,使每個干部的行為都能置于嚴密有效的監督之下,確保行政、執法的公正、廉潔、文明、高效,防止經濟上的惡性案件繼續發生。從這個意義上講,對財務部門領導干部的監督檢查,不但與黨委管理和監督干部制度沒有矛盾,而且使干部考核監督制度的必要補充。
二、對軍隊財務部門領導實施監督檢查應堅持的幾點原則
(1)制度制定的“原則性”和監督過程的“靈活性”相結合。對財務部門領導的監督檢查是對軍隊內部財務活動合法性的客觀評價,無論是監察與督導,都必須以黨和國家的財經方針政策、軍隊的財務法規為基礎依據。在現實經濟執法活動中,監督主體應適度把握“原則性與靈活性”統一的“度”,不能任意夸大“靈活性”的范圍。財務法規約束力的相對弱化為監督活動的靈活變通大開方便之門,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財務監督對經費使用過程中的管控力度。在這種情況下,對財務部門領導的監督檢查更應堅持其“原則性”,切實做好財務監督工作。(2)監督系統的“單一性”和監督內容的“多樣性”相協調。軍隊財務監督體制經過長時間的規劃改革、發展完善,也初步具有了穩定的組織結構、組成人員和較為嚴密的責權劃分規定。監督系統穩固單一的特點,不能夠很好的適應監督工作的動態性要求。目前,隨著預算制度的改革,軍人保險體制的不斷完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的進一步健全,財務監督也應采取相應的對策,把“抓單項與抓整體,抓一陣子與抓長遠”的關系銜接起來。正確處理好監督系統“單一性”和監督內容“多樣性”的關系,用開拓創新的精神深入實現財務改革的動態目標。(3)監督范圍的“廣泛性”和監督客體的“專一性”相統一。在對財務部門領導進行監督檢查時,面臨比較廣泛的監督范圍,要緊緊抓住財務部門領導這個關鍵,從中入手,有計劃、有重點的對財務部門領導進行監督檢查,從“解決問題”“服務基層”的高度出發,對財務部門領導進行全面細致的監督檢查,使監督范圍的“廣泛性”和監督客體的“專一性”相統一。
三、對軍隊財務部門領導實施監督檢查的幾點對策
(1)增強監督意識。各級領導要轉變思想觀念,重視財務監督工作,把加強財務監督提到議事日程,吸收監督人員參加重大事項的研究和論證,把財務監督延伸到決策之中,為監督人員在各項經濟活動中施展才華搭臺鋪路,使財務監督從后臺走到前臺。(2)完善監督法規。軍隊財務法規的頒布實施和不斷完善,標志著我軍財務監督工作已初步進入了法制化管理的軌道。但是,對軍隊財務部門領導的監督檢查還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立法機制不健全,執法工作不嚴密以及沒有建立專門的財務考評系統,所以在完善監督法規時應做到完善立法程序,健全立法機制。(3)健全監督機制。一是搞好對軍費預算的全程監督。軍隊財務監督的重點是對軍費預算管理的監督,包括對預算的編制、執行、修正以及分析考評的監督。二是加強軍隊財務內部監督。做好財務部門內部監督,在健全內部制約機制方面,要按照要求,嚴格落實業務操作和授權制度,對財務工作各崗位職責明確分工,強化會計、出納、稽查人員的制約監督觀念,從監督主體本身消除違法犯罪賴以產生的因素。三是實行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加強外部監督。對財務部門領導進行經濟責任審計,有利于建立起縱向到底的經濟責任審計監督體系,防止權力使用過程中監督“軟化”的現象;有利于促進財務部門領導按崗位職責要求認真、全面、正確地行使職權,增強高標準抓好部隊財經管理的自覺性。
參考文獻
[1]吳文俊.論我國公司治理中財務監控體系的建立[J].企業活力.2004(3)
[2]易凡煬.完善預算部門財務管理內控制度的思考[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1(3)
[3]徐曉芹.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J].企業導報.2009(9):110
[4]宋希亮.強化企業財務監督機制措施的幾點看法[J].財務與會計.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