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深入,企業所面對的經營風險也在日益加大,在這種情況下資產的價值隨著市場價格的劇烈波動隨之不確定性日益增大。市場經營企業的固定及無形資產、乃至商譽等長期資產的風險也在日益的增大。與此同時當前的市場經濟也為資產減值會計提供了產生與發展的環境,資產減值準備賦予了企業較多職業判斷的權限,在操作上形成了較大的靈活性,企業可以從中尋找利潤操縱空間。會計資產減值已經不僅只是報表項目中的一個小項而是已經成為了企業在經營中出現諸多備受爭議的問題之一。
【關鍵詞】企業;會計資產減值;資產價值;經濟利益;會計準則
一、企業資產減值準備的概念及意義
(1)企業會計資產減值準備的基本概念世界會計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與完善,當前通行的國際會計準則,其中對會計資產減值有如下定義:企業會計資產減值即企業資產賬面金額超過可收回金額部分的差額數據。與此不同的是中國當前通行的會計制度則把合理預計可能發生的損失為主要強調點,重點關注認為企業會計資產減值為即便遵循了謹慎性原則亦有可能發生的損失。(2)企業資產減值準備對企業經營的意義受到諸如歷史遺留問題等因素的影響,長期以來在我國企業經營管理中廣泛存在著諸多與世界通行會計準則相左之處,如高估資產價值等。
二、我國 “企業會計資產減值準備”的現狀
在國內當前的企業經營活動中資產減值準備已經被眾多企業視為經營活動盈余管理的首要的金融財務手段。尤其是上市企業利用資產減值準備大肆操縱企業經營利潤更是比比皆是,這種所謂“財技”已經成為了諸多企業經營中所廣泛應用的金融方法。雖然資產減值準備比虛構交易事項而言相對性質惡劣程度較輕,但是正因為如此其更加具有欺騙性,可極大誤導相關利益主體投資的正確性。具體而言我國企業“資產減值準備”的現狀表現如下:(1)現有相關法律法規可執行性差且不夠完善現有相關法律法規可執行性差首先表現在確認與計量難度大,要合理確定各項資產的可回收金額有一定的難度。其次計提被濫用成企業操縱贏利的方法。主要有:一是在一年中做巨額計提減值準備,造成虧損,來年就可不提或少提準備,為利潤增長打下基礎。二是前一年先多提資產減值準備,當年部分沖回,做盈余調控。三是不計提或少計提資產減值準備,虛假利潤增值。(2)企業會計核算方法也會不同。比如,計提壞賬準備時,可采用賬齡分析法,還有應收帳款余額法,有些企業用銷售額百分比,即便對相同的期末應收款項余額,不同處理方法計提的壞賬準備差別很大。因此企業可通過選擇會計政策操縱利潤。(3)可變現凈值與可收回金額計算的復雜性短期投資市價、存貨可變現凈值、固定資產可收回金額、長期投資可收回金額等資料,是確認和計量資產減值準備的基礎。可收回金額中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必須預計未來一定期間現金流入量和貼現率,而貼現率并不穩定,使計提不僅缺乏衡量標準且缺乏制約手段,致使資產減值準備計提彈性過大。
三、資產減值準備的完善措施
在當前的企業經營活動中,企業計提實施資產減值準備雖然有了新會計準則作了諸多限制,但是受到不能過死的限制企業經營活動的影響仍留有許多漏洞可鉆。(1)規范資產減值準備計提的標準和方法我國的會計制度是政府主導型。政府在會計制度的調整上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因此,政府在制定準則時可借鑒國際會計準則資產減值會計標準,形成統一規定,有利于今后我國獨立的資產減值準則。(2)與國際會計準則的接軌與同步。健全市場經濟機制由于當前我國的價格市場和信息市場尚未完善,從而導致計提工作不僅缺乏衡量標準,也缺乏制約手段。因此必須與國際會計準則的接軌并健全市場經濟機制,為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提供依據才能體現會計核算公允性和客觀性。(3)健全和完善相關企業經營及會計核算相關的法律法規.提高違法成本當下部分企業由于過度強調金融應用而忽略了正常營活動,純粹依靠財技操縱會計報表虛報盈利而使得企業誠信度和會計信譽遭受重創。由于相關法律相對于會計制度成熟的國家而言不夠健全,觸犯法律的成本相對較低,這樣使得國內企業將資產減值準備濫用化。所以必須要健全和完善相關企業經營及會計核算相關的法律法規,強化經營主體和責任人的法律責任,提高經營者的違法成本,并且提高相關法律法規的可執行性。只有這樣才能使得投資者和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使得我國的企業經營沿著正確的軌道進行。
參考文獻
[1]李敏.淺談資產減值的會計處理方法[J].國際商務財會.2010(3)
[2]于永生.公允價值級:邏輯理念、實務應用及標準制定[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