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財產分為實際財產和虛擬財產,實際財產受法律保護毫無疑問,但虛擬財產的法律地位特殊,以至在法律中面臨諸多困境:虛擬財產否屬于財產之困惑、虛擬財產合法化之困惑和虛擬財產在保護上的困惑。筆者針對以上困惑展開論述,提出應該明確虛擬財產法律地位及其應受合法保護。
【關鍵詞】虛擬財產;困惑;合法化;保護
一、虛擬財產是否屬于財產之困惑
網絡虛擬財產是否為財產?圍繞這個命題在網絡游戲業界、玩家、法律界、實務界有著激烈的爭辯,產生了肯定論和否定論兩種針鋒相對、截然相反的觀點。肯定者的觀點認為,網絡虛擬財產應該毫無疑問屬于財產的一種,其理由是,網絡虛擬財產來源是玩家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從游戲練級中獲得的,有的則是用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從運營商或其他玩家手中購得。網絡虛擬財產可以自由交換、自由買賣,可以由玩家控制、自由支配,權利人對其擁有物權,能夠自由處分。網絡虛擬財產的運作吸引了玩家、刺激了網絡游戲市場的形成,進而促進了網絡游戲市場的繁榮,同時促進了網絡經濟的發展。因此,網絡虛擬財產已經不單單是游戲里的一堆數據了,具有價值性,屬于私有財產。同時,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劉心穩認為,網絡玩家的虛擬財產其實是由實際財產演變過來的,玩家有實際花費,也能從這些財產中得到滿足感和快樂。現在法律中雖然沒有針對保護虛擬財產的明文規定,但按照《民法通則》中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的精神,虛擬財產應該得到法律的保護。北京大學法學院錢明星教授認為,虛擬財產既然可以交易,那也就是說它既有市場價值,也有交換價值,這種屬性就可以非常肯定地說明虛擬財產具有財產性質。因而,虛擬財產應該屬于財產的范疇,應該將其歸為財產一類。而否定者的觀點認為,網絡虛擬財產是僅僅存在于網絡中的虛無之物,網絡虛擬財產不同于現實之中的財產,在現實生活中并不存在。他們的理由如下:第一,網絡虛擬財產存在形式完全是虛擬的,尚未得到法律的確認,也不符合傳統民法對財產的定義。網絡虛擬財產只是特定網絡游戲中的內容信息,如同在比賽中取得的分數,其本身不具有價值;第二,網絡虛擬財產沒有普遍的價值。一種虛擬物品只能在一種游戲中具有價值,離開游戲本身,毫無用途,即使擁有價值,其價值也無法用現實社會中的準繩加以衡量。網絡虛擬財產對玩家來講價值千金,而對于非玩家卻一文不值;第三,玩家進行游戲是一種娛樂行為而不是經濟學意義上產生價值的勞動。網絡虛擬財產早就存在于游戲中,玩到一定階段自然會出現,沒有必要把它上升到財產的概念;第四,網絡虛擬財產的產生并不意味著社會總財富的增加,網絡虛擬財產的消滅也并不意味著社會總財富的減少,其總和不能納入每年的國內生產總值;第五,虛擬物品財產屬性確認,會加重運營商責任,游戲無論在線還是停止,運營商要負責保管和返還玩家財產的責任。而事實上從來未看到過運營商拿現金回收自己曾經賣出的虛擬寶物,這從一定意義上來看,只是對于玩家來說具有價值,對游戲運營商來說就沒有社會價值,顯示了其流通的單一性,不具有財產的雙向性流通的功能;第六,承認網絡虛擬財產是財產會誘導青少年與大學生不務正業,不利于樹立正確的游戲觀念,不利于發展健康的游戲文化,從這個意義上講,沒有必要把它定義為傳統意義上的財產。綜上,把網絡中的法寶、裝備、虛擬貨幣等虛擬財產歸為財產一類就顯得沒有什么意義。
二、虛擬財產合法化之困惑
從我國首例虛擬財產糾紛案可見,虛擬財產雖然是“無形”的、“虛擬”的,但卻不是“虛無”的。它與有形的物質財富一樣,具有財產的屬性。同樣,“以物質財富為對象,直接與經濟利益相聯系的民事權利”的財產權概念,也應適用于虛擬財產。不僅如此,網絡還以眩眼的色彩更新著傳統的財產權觀念。虛擬世界里產生了許多新型財產權的載體和表現形式,尤其在網絡游戲中,玩家的“虛擬貨幣”、“虛擬裝備”等新型財產,甚至可以認為是財產權“數字化”的一種表現形式。但是,在我國大陸地區,“虛擬財產”合法化的進程可謂任重而道遠,這主要基于以下幾方面的困惑:首先,虛擬財產的價值與價格難以準確定位。就計算機基本原理而言,“虛擬財產”不外乎是網絡游戲服務器中的一段數據。而“虛擬財產”的獲得是依靠游戲經營商在既定的游戲規則和系統設定下,對游戲角色的獎勵,脫離了游戲的虛擬人物,這些虛擬物品也無從存在。因此虛擬物品只與游戲人物有關,離開這些虛擬物品,游戲也不能進行,只是一個完整游戲罷了,他的價值不屬于游戲玩家。持這種觀點的人一般都認為“虛擬物品”的價值只能稱為“虛擬價值”,其衡量標準難以確定。而價值決定價格的經濟學原理,在以上虛擬財產中不能得到充分體現。因此,虛擬財產的價格和價值是很難準確定位的。其次,網絡游戲廠商可能涉嫌欺詐。如果虛擬財產一旦合法化,現實中市場法則就可能進入“虛擬市場”。例如,游戲中產出幾率小的物品,因為物以稀為貴,成為眾多玩家所追逐的目標,其價值必然上升,價格一定不菲。而為眾玩家不屑一顧的虛擬物品,其價值必然降低,甚至一文不值。人們不免會產生疑惑,游戲廠商對調整物品產出的自由度增大,虛擬物品的價值也會隨之出現較大的波動,玩家所有的虛擬物品價值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甚至破產。這樣,游戲廠商無疑會陷入欺詐的嫌疑中。但是法律的空白卻能為他“洗脫罪名”,無法對其進行追究。再次,虛擬財產交易可能導致稅收的流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2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22條之規定,個人財產轉讓所得,屬于納稅范圍,必須按照一次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及合理費用后的余額,計算納稅額。最后,虛擬物品丟失,玩家舉證困難。虛擬物品丟失,玩家舉證困難是“虛擬財產”合法化中遇到的最大困難。在具體案例中,原告在庭審舉證時,無法提供有力證據,而法院也不能就當事人的陳述,并結合其他證據來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因為對于一款當今流行的MMORPG(Massively Multiply Online Role Playing Game),即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游戲)來說,一組數據的丟失,很可能是一件平常的事,而游戲廠商不會也不可能因為一個人的物品丟失,就去暫停有成千上萬人在線的服務器。更何況如果在服務器不回檔或者停機的情況下,通常無法查證,該物品是因服務器或程序故障造成的意外丟失,還是玩家自己扔掉了或者賣掉了。這樣,對于“失主”來說,舉證實在有極大的不便。
三、虛擬財產在保護上之困惑
關于如何做到將虛擬財產納入保護范圍。有人建議通過司法解釋擴大《民法通則》中“財產”的外延。因為僅僅依據《合同法》難以完全保護虛擬財產,依據《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互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又受到保護范圍的限制,盜竊虛擬財產以外的糾紛往往難以解決,知識產權保護也行不通,真正能從根本上解決與虛擬財產有關的法律問題主要還是應該依據民法,關鍵是對《民法通則》第75條中“其他合法財產”做擴大解釋,因此有必要出臺司法解釋將虛擬財產納入“其他合法財產”的范圍;還有人建議制訂網絡游戲基本法。一是單獨立法,即對于虛擬財產進行單獨的立法規定;二是修改現行的關于財產保護的法律條文,增加關于虛擬財產保護的內容。其實,這些做法不是沒有道理,但關鍵是虛擬財產是否屬于財產,應否將其合理化現在都還是個待定問題,談何保護,這又回到了原點。只有將虛擬財產的法律地位和其合法性得到明確界定之后,才有必要談虛擬財產的保護問題。
因此,在當前這個網絡經濟盛行的情況下,要想維護網絡經濟的繁榮,保護網絡游戲玩家在游戲中的虛擬財產的經濟利益和促進網絡經濟的發展,必須給虛擬財產正身,盡早確定虛擬財產的法律地位,只有當虛擬財產的法律地位確定了,解決了是否將其合法化的問題,其他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參考文獻
[1]歐陽梓華.論網絡游戲虛擬對產的財產屬性[J].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2)
[2]彭霞.試論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5(6)
[3]程皓.虛擬財產法律性質[J].企業導報.2009(11):195
[4]李艷.試論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J].安徽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