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國企員工的壓力來源和影響因素的分析,針對企業在員工壓力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出了幾項應對措施。
【關鍵詞】國企;壓力管理;問題;對策
一、壓力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壓力”一詞已受到企業界和學術界的普遍關注。據中國新聞網2010年3月1日《中國官員自殺事件引關注,多數因心理壓力輕生》文章報道,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我國共發生13起官員非正常死亡,僅12月,就有6名官員非正常死亡,其中多數官員屬于自殺。而官方公布的自殺原因,多數為心理健康出問題。
二、對壓力的基本認識
簡單地講,壓力就是指生理和心理的一種適應性轉變狀態;壓力所表現出的常見癥狀或信號有:第一,生理方面:使人的新陳代謝出現紊亂,心率、呼吸率增加,血壓升高,易患心臟病,頭痛、掌心冰冷或出汗、心悸和胸部疼痛、消化系統問題(如胃部不適、腹瀉等)、惡心或嘔吐、免疫力降低等;第二,情緒方面:易怒、急躁、憂慮、緊張不安、焦慮、崩潰等;第三,行為方面:拖延事情、遲到缺勤、吃鎮靜藥、失眠、過度吸煙喝酒等;第四,精神方面:對自己及周圍環境持消極態度,注意力難以集中,表達能力、記憶力、判斷力下降等。從本質上說,壓力是一個從刺激到反應的動態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存在著多種中介因素。在這個過程中,起著根本性的作用始終是個體的主觀評價。另一方面是從壓力對于個體行為的意義上分析,適度的壓力可以讓人感到振奮,從而增強行動的積極性,有效地提高個體行為的績效,這種被稱為良性壓力;而那些只會帶來破壞性后果的不適當壓力被稱做惡性壓力。設法在這兩種壓力之中間尋找其平衡點,再獲得更多的良性壓力的同時避免惡性壓力的出現是作如此區分的最終目的。
三、國有企業壓力管理措施
(1)對員工來說,壓力管理的核心在于是否能“消除缺乏建設性的憂慮”。一般情況下,只要員工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員工自己認為的最大問題對于他人來說也許根本不算問題”,就能得到較大的緩解。這樣,壓力就自然而然的化解了。員工的壓力和緊張可針對其內在機制環境、反應及個性三方面導向來進行管理。內在機制的環境就是從壓力源導向入手,主要從個人對工作環境的管理和生活方式管理兩個方面著手進行,只有解決了根源的問題才能做到有效的應對與管理。壓力反應導向的管理主要從生理、情感以及認知三方面著手進行。壓力生理反應的消除主要是通過一系列的心理訓練,使員工學會控制自己的生理反應,從而消除或減輕緊張反應。員工個性導向是通過改變某些容易產生壓力感的個性因素,從而減緩壓力。針對以上三個方面,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一是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這也是壓力管理的基礎;二是增強信心,提高壓力的承受能力;三是培養興趣,充實生活。(2)在企業方面,壓力管理主要是營造一個有適度壓力但能讓員工發揮其最大潛能的環境,盡量避免產生過度壓力的產生。企業管理者可從工作任務、角色方面、生理以及人際關系方面來滿足員工的各種需求,從而消除緊張,提高工作績效。為此,筆者提出以下幾個建議:一是改革、完善企業組織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條件,降低乃至消除惡劣工作條件給員工帶來的壓力;二是營造良好地企業文化氛圍,幫助員工增強其心理素質,讓其學會自我放松、自我釋放壓力;三是建立良好地規章制度,從程序和組織制度上幫助員工減輕壓力;四是建立支持網絡,幫助建立員工身邊的可以傾聽并提供情感支持的人際網絡。通過這些網絡員工可以找到產生自身壓力的原因,并能及時得到傾訴,這樣就能順利的度過壓力集中地高峰期。
總而言之,現代人時時刻刻生活在壓力之中,適當的壓力能夠讓員工發揮出自身的潛能,進而在工作中實現自我的價值,而過多的壓力卻會使員工身心疲憊,意志消沉,舉步維艱。現代企業應該有針對性的對員工進行壓力管理,幫助和指導員工有效的應付工作生活中時時刻刻存在的壓力,保持心靈健康、自信,激發員工的工作潛力,進而使企業取得更大的成功。
參考文獻
[1]蔣兆毅.淺議員工壓力管理[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8)
[2]蕭愛玲,時堪.變革時期的壓力管理[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6
[3]劉秀菊,孟憲璋.淺議員工壓力管理[J].商場現代化.2005(449)
[4]黃國榮.企業工作壓力研究綜述[J].企業導報.2010(11)
[5]楊文京.壓力管理——給你的員工減壓[J].人才資源開發.2006(8)
[6]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項目辦公室編寫.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試點培訓講義.2006-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