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我院對大學新生進行了癥狀自評量表(SCL-90)和大學生人格問卷(UPI)的測試,以了解入學新生身心健康狀況,為心理咨詢工作奠定基礎,為學生管理提供參考。測試結果表明:高職院校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總體較好,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關鍵詞】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大學新生;SCL-90問卷;UPI問卷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調查工具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和大學生人格問卷(UPI)。其中癥狀自評量表(SCL-90)由L.R.Derogatis于1975年編制,含有90個項目,每項5級評分。測量較廣泛的精神癥狀學內容,從感覺、情感、思維、意識、行為到生活習慣、人際關系、飲食睡眠等,要求被試者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做評定。測得的是一個人某段時間里(通常是一周)的癥狀水平。本量表使用簡便,測查角度全面。它對有可能處于心理障礙邊緣的人有良好的區分功能,適用于測查人群中哪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礙、有何種心理障礙及其嚴重程度如何。在臨床上常常作為診斷的參考,也可以用作初級的篩查工具。大學生人格問卷(UPI)是為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而編制的。該問卷最早由日本大學的心理咨詢專家和精神科醫生集體編制而成,1991年介紹到國內,1993年由樊富民等進行了較為系統的修訂,成為當前國內高校應用廣泛的新生心理健康情況的調查工具,被證明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該問卷簡便易行,適于團體施測。根據問卷的分析標準,可將參加調查的學生分成三類。第一類是有明顯心理問題的學生,即需要重點關注和教育干預的對象。其判斷標準包括:總分在25或25分以上者,第25題做肯定回答者,輔助題65和66兩題均作肯定回答者和明確提出咨詢要求且屬于心理問題者。第二類是可能有較輕的心理問題的學生,應引起關注,有條件的可聯系面談。判斷標準包括:總分在20~24分者,8、16、26有一題作肯定回答者,輔助題有一題作肯定選擇者。第三類表明心理健康,作為一次通過者,即不屬于第一、二類的學生。
2.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為我院某級新生,SCL-90問卷施測人數為2738人,問卷完成率為89%,其中未測人數為264人,無效問卷37份,有效測試的人數為2437人,有效測試中女生811人,占33.3%;男生1626人,占66.7%。UPI問卷施測人數為2738人,問卷完成率為85.1%,其中未測人數為320人,無效問卷90份,有效測試的人數為2328人,有效測試中女生766人,占32.9%;男生1562人,占67.1%。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SCL-90量表結果正常異常狀態。SCL-90量表結果見表1和圖1、圖2。
此次SCL-90量表測試結果由表1、圖1、圖2可見,我院08級新生的心理普遍較健康,健康人數占實測人數的84.2%以上。有明顯心理問題的學生占實測總人數的6%(即任一因子≥3分),這部分學生是需要特別留意的學生,需要心理干預和個別咨詢。輕度心理異常的學生占15.8%(任一因子≥2.5分),這部分學生需要輔導員和班級中的同伴咨詢員的關注和輔導,有條件的可聯系單獨面詢。
2.UPI量表結果正常異常狀態。UPI量表結果見表2和圖3、圖4。
表2 UPI量表結果正常異常情況
圖3 第一類篩選標準占施測人數的比率
注:在UPI量表中,只要符合以下這幾種情況之一種即符合第一類篩選標準:
(1)總分在25分(包括25分)以上者;(2)第25題做肯定選擇者;(3)第8、16、26題中有至少2題做肯定選擇;(4)輔助題(65、66和67題)中有至少2題做肯定選擇者;(5)明確提出咨詢要求且屬于心理問題者(68題)。在高校學生心理工作中,凡是符合第一類標準的學生,一般要求約請面談。從上圖可以看出,符合第一類篩選標準的人數共:435人,占所有施測人數的百分比為:18.69%。
圖4 第二類篩選標準占施測人數的比率
注:在UPI量表中,只要符合以下這幾種情況之一種即符合第二類篩選標準:(1)總分在20~24分之間者;(2)第8、16、26題中只有一題作肯定選擇者;(3)輔助題(65和66題)中只有一題作肯定選擇者。UPI量表結果由表2和圖3、圖4可見,第一類中異常的是明顯有心理問題的學生,人數為435人,占施測人數的百分比為18.69%,這類學生是需要重點關注和教育干預的對象。第二類中異常的是指輕度心理困惑的學生,人數為547人,占施測人數的百分比為23%,這部分學生應引起關注,有條件的可聯系面談。
三、此次普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
普查的實施。此次普查是讓學生在規定的時期內自行上網完成心理測試??紤]到可能有學生不知道如何登錄和部分學生不會使用電腦,因此我們先對每個新生班的兩名心理委員(即同伴咨詢員)進行培訓,要求他們回去組織和協助班級同學完成網絡版的心理普查任務。解決策略:一是組織學生到學校機房統一施測。現場施測可以解決拖延問題,同時現場檢查測試結果,無效問卷的當場可以進行重測。策略二是在延續今年的測試方式——學生自由測試,一段時間以后再次將各班的心理委員集中開會,將各班未測的同學名單發給他們,讓他們督促未測同學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測試。有問題的要及時反饋(如有的同學設置的密碼忘記了等)。
四、普查結果評價及教育對策
(1)總體情況良好,但也不容盲目樂觀。從近幾年對學生進行的測量和咨詢來看,盡多數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良好,卻也不容盲目樂觀。尤其少部分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是太好,需要我們密切關注,并為其提供必要的不同形式的幫助。也有些學生現在雖未表現出一定的心理問題,但具有一定誘因后,可能出現心理問題。(2)做好心理檔案建立工作。心理檔案是有效地了解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重要手段,通過建檔可以全面了解學生的總體心理健康狀況,總結出學生們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分析造成問題的可能原因,為學生教育管理、心理健康宣傳教育、心理健康課程等工作提供參考依據。此外,心理檔案可以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對于有問題的學生可以根據其檔案采取有針對性的心理咨詢或教育管理。這樣點與面結合,可以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3)加大心理咨詢的力度。對于兩個問卷結果中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心理咨詢人員逐一安排,找到其本人進行主動性的干預咨詢,已進行了部分咨詢。咨詢中,發現其問題主要是新生環境適應綜合癥,就是到大學這個新環境后出現的在學業、人際、個人發展、身體健康等方面的困擾與不適(人際關系方面導致的問題居多),由此而導致心理問題的多發癥。對于許多新生所困惑的同類型問題,如人際交往問題,可以準備相應的講座或者團體咨詢,幫助他們掌握人際交往的基本技能,提高新環境中人際交往能力,以便他們更好地與人溝通和交流。對于比較輕度的心理問題的學生,我們已經將名單都發給各個院系的心理輔導員,讓他們和班主任等對其進行心理輔導和必要的關注,幫助他們盡快地調試過來,更充分地利用大學資源,享受生命和美好的大學時間,確定明確的人生目標,積極為之努力,過上充實而愉悅的生活。(4)多開設心理健康的講座和選修課程,使更多的學生能夠系統地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并用其指導自己的生活、學習,不斷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同時拓寬各種宣傳渠道,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心理學,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塑造良好品格。(5)加強對各班心理同伴咨詢員的培訓,使他們發揮更大的心理監督和輔導作用。(6)重視校園文化建設,豐富學生文化生活,培養學生健康心理品質。經常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有針對性地組織和鼓勵那些性格較孤僻、內向的學生參加,豐富他們的感情世界,從而讓他們感知友誼的真諦、集體的溫暖。同時,及時加強對學生的理想、信念、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使其目標明確,身心愉悅地投入到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當中去。
參考文獻
[1]武月剛.大學生心理健康(高職高專).航空工業出版社,2010
[2]戴續妹.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與教育思路[J].企業導報.2009(12)
[3]王斌.大學新生入學教育.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10
[4]朱愛勝,崔景貴.大學生心理發展導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