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從企業實際出發,分析經營戰略調整的必要性和低碳發展模式的可行性,總結了企業探索清潔能源發展帶來的發展方式轉變的新鮮經驗,為國有企業調結構、轉方式發揮了借鑒作用。
【關鍵詞】經營戰略;發展方式;清潔能源;低碳
經營戰略是企業面對激烈變化、嚴峻挑戰的環境,為求得長期生存和不斷發展而進行的總體性謀劃。它是企業戰略思想的集中體現,是企業經營范圍的科學規定,同時又是制定規劃的基礎。為適應新的復雜的競爭環境和推進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廣東省水電集團結合企業實際,創新思路,調整戰略,走出了一條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探索之路。
一、企業經營戰略調整的必要性和低碳模式的可行性
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經濟全球化的挑戰,為保障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培育企業新的競爭優勢,企業必須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進行經營戰略調整。首先,經營戰略調整是企業實現遠期規劃的必然要求。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知識經濟等各種因素的影響,特別是世界金融危機的沖擊,企業長期以來采取的施工經營戰略暴露出其缺點和不足,對于企業遠期規劃和發展趨勢的導向作用不明顯,因此,調整經營戰略是企業因時制宜、創新發展,實現“百年企業”目標的必然要求。其次,經營戰略調整是企業解決行業瓶頸的客觀需要。企業的主營業務是施工經營,隨著建筑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行業利潤攤薄,單純依賴施工經營只能保持一段時期的穩定,但不足以支撐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靠一條腿走路,路子不僅走不穩,而且只會越走越窄。再次,以清潔能源開發為主的低碳路徑切實可行。企業經過半個世紀特別是近十多年的改革發展實踐證明,注重自主創新,創新發展思路和舉措,是企業前進的不竭動力和生命源泉。探索以清潔能源開發為主的低碳發展模式是企業謀劃發展、轉變戰略、自主創新的生動實踐和新鮮經驗。
二、探索以清潔能源開發為主的低碳模式作為企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突破口
低碳經濟指的是依靠技術創新和政策措施,實施一場能源革命,建立一種較少排放溫室氣體的經濟發展模式,以減緩氣候變化。企業順應市場變化,把握能源開發商機,探索以清潔能源開發為主的低碳模式,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做了成功嘗試,邁出了經營戰略調整的實質性步伐。一是敏銳把握市場變化,搶占“低碳”發展先機。2004年,企業隸屬省國資委監管后,就開始探索實施戰略轉型,在做強施工主業的同時,積極探索做好“水”文章,尋找水電、風電等清潔能源開發項目。在確立探索以清潔能源開發為主的低碳模式后,企業充分發揮綜合優勢,超前謀劃,整合內外資源,積極應對和有效破解在清潔能源開發領域遇到的新問題和新挑戰,邁出了經營轉型升級的關鍵一步。及時組建“投資發展部”,尋找清潔能源項目,努力打造規模優勢。目前,在云南、湖南、海南、新疆、內蒙、甘肅等省區擁有投產發電、在建和有開發權的水電、風電、太陽能電站資源總裝機超過300萬kw,其中已投產發電和在建的水電站、風電場、太陽能電站裝機達80萬kw,計劃未來3~5年內實現超過200萬kw清潔能源裝機規模,屆時,年發電收入將達到20億元。二是創新管理模式,控制投資成本。企業重視發揮自主創新優勢,優化設計和施工方案,加快工程建設,科學控制投資成本。投資開發的紅河流域南沙、馬堵山水電站提前發電收入2.5億元,減少建設期貸款利息1.4億元,機電設備招標采購節約投資1.8億元。馬堵山水電站還獲得當地財政補貼耕地占用稅9710萬元,通過工程優化,節約投資5600萬元。海南東方感城風電場成為國內首批獲得“歐洲投資銀行應對氣候變化框架貸款”支持的項目,獲得2500萬歐元低息貸款,節約項目資金成本約6000萬元。目前在建的湖南安江水電站計劃今年11月份首臺機組發電,明年4月份三臺機組提前1年發電。通過管理創新、技術優化和政府相關財稅政策扶持,各項目累計節約投資超過6億元,預計可實現提前發電收益超過3億元。三是整合內外資源,形成發展合力。企業憑借多年積累的品牌和社會影響力優勢,努力發揮清潔能源開發對擴大內需和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積極爭取項目所在地黨委和政府的支持,共同推進清潔能源開發建設。南沙、安江水電站被列入當地省級重點建設項目,馬堵山、大黑公水電站被列入市級重點建設項目。各項目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工程開發有序推進,移民難題迎刃而解,南沙水電站更由50年經營權變更為長期經營。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和全力協助,形成了能源開發建設的合力,為企業資本經營戰略的實施和推進作出了積極貢獻。
三、起步關鍵,成效顯著,比較優勢逐步顯現
企業堅持“超前發展,適度負債”的原則,積極穩妥地推進項目開發,形成了清晰的清潔能源發展規劃,在全國省屬水利施工企業中率先轉型,實現了“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轉”的新型產業格局,進一步擴大了競爭優勢,在省屬國有企業發展清潔能源領域較早打開了局面。時任省長黃華華同志對此專門作重要批示:“近年來,省水電集團堅持改革,突出創新,經濟效益非常顯著,應予充分肯定。望水電集團再接再厲,認真總結經驗,不斷深化改革創新,做大做強,作出更大貢獻。”首先,減少碳排放,社會效益顯著。研究表明,1tce(噸標準煤)的可再生能源相當于1.4t普通煤,CO2會減排2.56t,煙塵減排245kg,SO2減排33.6kg,NOx(氧化氮)減排5.6kg。據統計,我國2008年可再生能源利用量達到2.6億tce,相當于減少3.64億t普通煤,CO2減排6.65億t,煙塵減排637億kg,SO2減排87.36億kg,NOx減排14.56億kg??梢?,清潔能源的發展和利用是實現低碳模式的重要路徑,安全環保,利國利民,社會效益顯著。企業清潔能源的開發建設符合世界碳減排潮流,并為中國政府兌現減排承諾做出了積極貢獻。其次,實現“碳減排量”轉讓收益,拓展了獲利空間。由于發達國家減排潛力有限,減排成本高,而發展中國家減排潛力大,費用較低,CDM可提供境外低成本的減排機會。企業緊緊抓住“碳減排量”交易帶來的發展機遇,積極進行“碳減排量”轉讓申報,使清潔能源開發在獲得直接經濟效益的同時實現額外(賣碳)收益。根據各項目碳減排轉讓協議,目前,已建在建的南沙、馬堵山、安江水電站和海南東方感城風電場(一期)每年可獲得轉讓收益近1.5億元。再次,推動企業轉型增速,夯實了發展基礎。企業歸屬省國資委管理以來,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明顯。2004年,企業總資產15.18億元、凈資產3.4億元、經營收入15.36億元、凈利潤3489萬元;到2011年底,企業總資產已達到91.58億元、凈資產25.82億元、經營收入43.86億元、凈利潤5715萬元,同比分別增長了503%、659%、186%和64%。雖然風、水電開發作為長期投資項目,其收益在短期內還不能完全顯現,但是,未來5~8年項目建成投產后,將成為企業的主要收入來源。
發展“低碳經濟”是經濟社會發展模式的新探索,也是一個長期努力和實踐的過程。中國的“低碳經濟”轉型將有助于我國長期能源安全,有助于緩解當前和未來能源體系下的國內、國際環境問題,而且與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在科學發展觀的引領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一脈相承的。作為省屬國有企業,省水電集團在探索清潔能源開發領域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初步成效已顯現出來。根據今年經濟工作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我們仍將不斷鞏固發展成果,完善體制機制,創新技術,創新管理,擴大規模,走出一條具有企業自身特色的以清潔能源開發為核心的低碳發展道路,為壯大國有資產規模、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目標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