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族地區歷史文化遺產豐富,但是因政策法規不健全、文化水平不高等原因造成文化傳承出現斷層,保護更是匱乏。本文擬以廣西容縣為例,探討高校圖書館在民族地區開展文化傳承與保護工作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民族地區;文化傳承;保護
我國歷史文化典籍資源豐富,我們的祖先創造了璀璨的文化遺產。它們是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是各民族智慧的結晶。保護歷史文化遺產,保持各民族文化的傳承,是連結民族情感紐帶、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及社會穩定的重要文化基礎。高校圖書館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本文擬以廣西容縣為例,探討高校圖書館在民族地區開展文化傳承與保護工作的重要作用。
一、容縣文化傳承與保護的現狀
廣西容縣歷史悠久,曾置管、路、縣、郡、州。容城為管治、州治、郡治所在地,是嶺南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開元年間,容縣成為州治之始,并成為祖國南疆的政治、軍事重鎮。
(1)歷史文獻資源豐富。容縣圖書館古籍室現存古籍共
3298種,21703冊。容縣圖書館曾于1985、1986年兩次編訂容縣圖書館存書目錄,現基本上完成了圖書館的古書存書目錄的編訂工作。其中1985年按照經史子集標準進行編訂書目,共有1629種,16158冊;1986年按照叢書集成類、中學生文叢類、小學生文叢類進行編訂書目共有277種,467冊,合計有1669種,5546冊。容縣圖書館專門開辟“地方文獻室”,保存當地的一些文獻資料,如《容縣史話》、《容縣文史資料》、《都嶠山詩詞》以及名人名家作品《封鶴君詩文集》、《味腴軒詩稿初編》等,還存有家譜、族譜等。容縣圖書館的圖書涵蓋了社科、自然科學、歷史類、地理類、語言類等多個學科,資源豐富,保存完整。(2)對古籍的保存、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容縣藏有如此豐富的文獻資源,但缺乏古籍保存意識,維護措施不完善,重視程度不夠,離文化傳承與保護的道路還存在差距。據了解,容縣圖書館古籍室文獻資源利率用低,保護措施單一,沒有恒溫保護措施,造成古籍不同程度受損。受損的圖書沒有及時進行修復和維護,經過積年累月的風化和蚊蟲侵蝕,破損程度越來越重。鄉鎮、村落的村民更是缺乏保護意識,他們認為古籍破敗不堪,或扔或燒,胡亂丟棄,更加重了古籍的破損,造成保護的困難。(3)缺乏資金支持以及專門人才。第一,缺乏資金支持。縣級圖書館的資金有限,專項保護與修復古籍的經費微乎其微。古籍的紙張經過上百年的風化侵蝕后,紙張的硬度脆化,稍有不慎容易出現破損,因此保存古籍與溫度、濕度、草藥等息息相關,必須提供合適的環境,充足的資金保障必不可缺。第二,缺乏專門的人才??h級圖書館還是博物館、文化館、檔案館等都缺乏專門的人才,他們對古籍的了解還比較淺,不具備維護古籍、保存古籍的相關知識與技能。
二、高校圖書館在民族地區文化傳承與保護中的優勢
(1)人力資源優勢。高校圖書館立足于高校的發展,為學校的教學科研服務,擁有一大批高水平、高素質的師生員工,在古籍文化傳承與保護過程中擔當重要的角色。以廣西師范大學圖書館為例,擁有歷史學博士研究生1名,歷史文獻、古典文獻學碩士研究生5名,古籍修復專業1名,到區內外進行古籍修復專項培訓人員達8名,擁有一批高素質的古籍修復人才,對于古籍的保護有著豐富的經驗。(2)網絡資源優勢。高校圖書館網絡資源豐富,有較為豐厚的教育網資源,與其他高校圖書館保持密切聯系,實現資源共享。高校圖書館為了教學科研的需要,購買了大量數據庫和電子圖書資源,可以減少對紙本圖書的翻閱頻率,從而起到對古籍圖書的間接保護作用。高校圖書館對古籍文獻進行數字化處理,建立特色數據庫,實現古籍電子化。以廣西師范大學圖書館為例,自建數據庫八種,其中《館藏民國廣西圖書》、《館藏廣西舊地方志》、《館藏古籍善本》等數據庫資源,可以做好古籍的傳承與保護。(3)信息技術優勢。高校圖書館在古籍保護過程中通過復制、影印和數字化等方式對古籍文獻資源進行有效的保護。高校圖書館還引進大批技術人才,進行技術維護并為相關課題和研究提供技術支持。他們通過網站導航、檢索服務、宣傳教育等方式進行古籍圖書的傳承與保護工作。
三、高校圖書館在民族地區文化傳承與保護中的措施
(1)加大宣傳和樹立文化傳承與保護意識。歷史文獻典籍是我國的精神財富,是全社會的共同財富,要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樹立古籍文物的保護意識。高校圖書館應組織相關人員到鄉鎮、村落宣傳我國五千年的歷史文明,強調歷史文獻資源的重要性,讓各族群眾了解到哪些是珍貴的古籍資源,并合理加以保護,形成“人人珍愛古籍文獻,人人參與文化傳承與保護”的社會環境。(2)整合民族地區散存的歷史文獻資源。組織專門人才將古籍收集起來,統一保存,維護,不浪費人力、物力。文化資源是幾千年流傳下來的,要共享,才能傳承發揚。高校圖書館組織一批歷史文獻學、古典文獻學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下到各個鄉鎮、村落,收集散存于民間的歷史文獻,使其得到更好的保護。有些村民不愿意將珍貴的古籍文獻資源“無償奉獻”的,可以聯合縣級圖書館,通過購買、拍照、抄寫等方式進行收集整合。(3)輸送一批古典文獻學、古籍修復專業的學生。高校圖書館應為專業人才與民族地區文獻保護單位建立起溝通合作的橋梁,向古典文獻學專業、古籍修復專業的學生推薦一些古籍資源豐富卻缺乏專門人才的民族地區圖書館、檔案館等部門單位,為他們提供實習、就業的機會。不但可以解決了民族地區縣級圖書館或公共圖書館人員匱乏的現狀,也能讓大學生從中汲取知識、開闊視野。目前,國內外古籍修復人員還處于緊缺狀態,如能輸送一批古籍修復專業的學生去實習,傳授修復技巧,對于古籍的保護將會具有重要的作用。(4)輸送一些專家開展古籍傳承與保護的講座或培訓。高校圖書館應定期邀請專家為民族地區開展一些針對古籍如何保存與維護的專場報告會或者培訓活動??h級圖書館的管理人員還缺乏對古籍維護的相關知識,他們不清楚該如何維護,不了解保護古籍的條件和措施,缺乏古籍修復知識等。這些問題都是非?,F實的,若不解決,古籍文獻的保存與維護工作就永遠得不到真正落實。此外,高校圖書館還應加強對鄉鎮、村落等文化站及普通村民古籍文獻保護知識的宣傳與普及,形成保護古籍文獻的濃厚氛圍。(5)承辦相關課題研究,汲取傳承與保護的資金支持。保存歷史文獻資源是一項艱巨的工作,更是一項有意義的工作。能將中國幾千年的文化保留給我們的子孫后代,是一項偉大而重要的工程。沒有充足的資金和專門的人才,就沒有可能保存好我們的文化遺產。在這個過程中,高校圖書館聯合相關專業的研究生積極開展民族地區的古籍普查活動,并積極申報縣級、市級、省級文獻與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劃定古籍文獻保護區,承辦相關課題研究,提供技術和資金支持。(6)切實抓好古籍文獻的整理出版工作。保護好古籍是根本,傳承歷史文化是目的。通過將歷史文獻資源通過掃描和復印,進行整理和出版,或進行數字化處理,使得古籍原件得到更好的保存。高校圖書館可以利用高校人力與學術資源,對民族地區的古籍文獻進行系統的整理及出版。如廣西大學圖書館與廣西大學古典文獻專業的研究生進行合作,系統整理和收集散落的文獻典籍,并進行分析研究,最終形成《阮庵筆記五種》校注、《穆堂初稿詩集》校注、《王鵬運詞集研究》等數十篇優秀的碩士論文,有一批已經得到公開出版,有效地傳承了古籍文化。
綜上所述,民族地區文獻資源豐富,但是在文化傳承與保護中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作為高校圖書館,應挑起重擔,進一步去傳承保護我國的歷史文化遺產。
參考文獻
[1]高小琦.圖書館在民族民間文化傳承與保護中的作用[J].圖書館雜志.2006(7):35,80
[2]高麗萍.繼承、保護和挖掘中文古籍文獻,發揚圖書館的傳承精神[A].和諧社會中的圖書館建設與發展——陜西省圖書館學會第六次
科學討論會論文集[C].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