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主的一般意義就是按照多數人的意志決定,即多數人比少數人更有決定的資格。但是,由于人性的弱點,多數決定并不能確保意志的合法性與正義性,所以就有了所謂多數人暴政的問題,本文將以雷夢佳被通過民主投票的方式趕出學校一案來分析多數人暴政問題以及厘清民主的邊界。
【關鍵詞】民主;多數人暴政;
一、案例分析
2010年4月7日上午,河南一名初中女生在其班主任周老師組織下,被全班同學以“民主投票”方式趕出了學校,原因是她在前一天與另一名女同學打架。當天上午10時許,這位叫雷夢佳的女生投渠自盡。在上述案例中,周老師根據全班同學的投票結果決定將雷夢佳趕出學校,以班級多數人意愿為基礎,體現了“民主”的行為是否具有合法性呢?從理論上講,民主是“多數人統治”的一種制度,它具有顯著的優點,它可以集中多數人的智慧和力量,多數人贊同的決定比較容易在多數人和全體中間執行,同時,從歷史發展來看,多數人的利益傾向性要比君主或少數的貴族階層要全面、公正。但人性是有缺陷的,人總是有自私和濫用權力的傾向,欲望如果不加限制,必然會泛濫成災。民主最大的弊端往往是未能兼顧少數,容易忽視少數人的利益,甚至變成多數人的專制,壓迫少數。既不公平,也不正義。在法國大革命時期,只要經過國民公會多數決議就可以把任何人送上革命法庭,在這種不受約束的人民主權的威脅之下,大批人遭到逮捕,他們失去了正當的司法保護而被送上了斷頭臺。只要與多數者持有不同意見,就是人民的敵人,隨時可能慘遭屠殺。極權的民主最終走向其反面,為獨裁創造了條件。多數專政演變為“暴民政治”或“民主的暴政”。即使在議會這樣精英云集的機關,有時也難免以多數壓迫少數,做出違背憲政,違背憲法,侵犯少數人的基本權利的決定。案例中周老師號召全班同學通過所謂“民主投票”的方式剝奪了雷夢佳的受教育權,民主被肆意濫用。雷夢佳的同班同學可能并不清楚什么是民主、民主是做什么的,他們就這樣在班主任的組織下,用很殘忍的方法將雷夢佳趕出學校,致其精神崩潰,自盡身亡。我們無法將責任歸結于年幼的學生身上,而作為這場殘忍投票的指揮者,周老師扮演了一位獨裁者的身份,把“民主”交給大家,然后以“民意”傷害學生的權益。塔爾蒙把這一類“民主”,稱為“極權主義民主”。
二、“多數人暴政”解析
“多數人暴政”是一個政治學概念,它主要是指民主制度下因缺乏對少數人基本權利保護而產生的多數人對少數人的專斷和任意妄為。它最早是由托克維爾針對法國大革命的教訓所提出的一個概念,其主要意思是,即使擁有多數人的支持也不能享有“無限的權力”,民主的行使必須要有一定的邊界。民主制度存在的最大危險性在于它所擁有的絕對權威可能扼殺個人自由。“如果將多數人的暴政與君主制下的暴政加以比較,那么前者無論在廣度與深度方面都是后者所無法企及的。國王的暴政充其量只能是一種政治的暴政,而不可能是社會的暴政。因為國王的權力至多是政治權力,他對不同意見者的最大懲罰不過是將其投入監獄;他可以肆無忌憚地蹂躪其身體,卻無法控制其思想。民主所產生的多數暴政則既擁有政治權力,又擁有社會的乃至道德的權力。政治學家薩托利曾因為與民主截然對立的勢力也在借民主之名行獨裁之實,而戲稱“民主”這個詞已經變成了一個骯臟的“垃圾箱”。大量實例表明,多數人的意見雖然不見得明智,但在民主邏輯的作用下、打著“民意”“公意”的旗號,再經過多數原則的粉飾,多數人的意見幾乎百戰百勝,而這種損害少數人利益的行為,則成為多數人利用人數優勢實行的獨裁。
三、民主的邊界
民主的行使不得侵犯個人的基本自由和尊嚴,這就是民主的界限所在。民主的界限帶來的后果是“籠子”民主。因此,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民主必須與憲政、法治、個人的基本自由價值相結合,否則,民主容易變成專制。俞可平教授曾經撰文《民主是個好東西》,他認為在人類迄今發明和推行的所有政治制度中,民主是弊端最少的一種。民主決不是十全十美的,它有許多內在的不足。民主的行使必須限定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并不是任何事情都可以采取民主的方式,民主的行使不能侵犯個人的基本權利。就如,雷夢佳有在學校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并受到法律保障,無論以何種名義,都不能剝奪她的正當權益。民主應該在個人權利之外進行。
我們應該明白民主的邊界在哪里、哪些問題適用于民主決策、哪些問題不能靠民主解決。民主本身蘊含著多數暴政因子,它帶來的河南女孩雷夢佳的悲劇時刻警示我們:個人權利永遠是民主所要保障的最終目標,我們決不能跨民主的邊界去進行所謂的“民主決策”。
參考文獻
[1](法)托克維爾著,張曉明譯.論美國的民主[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
[2]姜峰.多數決、多數人暴政與憲法權利——兼議現代立憲主義的基本屬性[J].法學論壇.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