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1868—1940)年近六旬續(xù)娶小他二十四歲的周養(yǎng)浩(1892—1975),這對忘年夫婦經(jīng)常作畫題詩、彼此唱和,詩畫傳情,伉儷同心?!恫淘嗳肥珍浀倪@些詩作,展現(xiàn)了“學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鮮為人知的情感世界,也為世人留下了那個動蕩年代里溫暖而感人的記憶。
周養(yǎng)浩是蔡元培的第三任夫人,他前兩位夫人王昭、黃仲玉分別于1900年、1921年因病早逝。1923年,出于照顧家庭和事業(yè)的需要,時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蔡元培在朋友再三勸說下考慮續(xù)娶,但他提出三個擇偶條件:一、具備相當?shù)奈幕刭|;二、年齡略大;三、熟諳英文,能成為研究助手。
根據(jù)這些條件,商務印書館的老同事徐仲可及夫人何墨君為蔡元培介紹了“才學識三者具備之閨秀”周峻。周峻,原名周怒清,字養(yǎng)浩,祖籍南京,幼年在富陽新登和杭州長大,性格文靜賢淑,擅長作畫寫詩,具有較濃的反清思想,曾在蔡元培主持的愛國女學就讀,又進承志、啟明諸校,畢業(yè)后任教安徽女子師范、上海神州女學等校,韶齡三十三歲尚待字閨中。周養(yǎng)浩對蔡元培十分欽佩,早些年曾來北京府上拜訪,蔡元培也在她的工筆仕女圖上題過詩。
在徐仲可夫婦撮合下,虛歲五十七歲的蔡元培與小他二十四歲的周養(yǎng)浩結下了忘年之戀。1923年3月15日,他倆在上海訂婚,蔡元培在訂婚照上寫下“謹以最純潔最誠懇之愛情與周峻君訂婚”。7月10日,兩人在蘇州留園舉行婚禮。
這次婚禮是現(xiàn)代式的。關于婚禮的情形,蔡元培在日記中記述:“午后三時,往周宅所寓之惠中旅館親迎,即往留園。四時行婚禮。偕新婦攝影后,回蘇州飯店。易衣,復偕新婦詣留園……客座設禮堂。音樂隊間歇奏樂。有客來要求演講,因至禮堂說此次訂婚之經(jīng)過?!?/p>
于是,蔡元培在婚禮上即席演說:“一、予年已五十七,且系三娶,所欲娶者,為寡婦,或離婚之婦或持獨身主義而非極端者,惟年齡須在三十以上。二、予諳習德文,略通法文,而英文則未嘗學問,故愿娶一位長于英文之室女。三、予不信宗教,故不欲以宗教中人為妻。四、予嗜美術,尤愿與研求美術者為偶。五、予既辭北京大學校長,即欲赴比利時或瑞士繼續(xù)求學,得有志愿游學歐洲之女子,尤所歡迎。恰巧,周女士年三十三,前在上海愛國女校畢業(yè),治英文有年,非宗教中之人,嗜美術,有志游學,與予所求之條件適合也。”蔡元培在婚姻問題上十分開明,此次擇偶是欲得一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侶。
“遂于蜜月里,海上聽濤聲”。7月20日,蔡元培偕夫人攜前妻所生的無忌、威廉、柏齡等,再次離滬赴歐學習考察,新婚蜜月是在赴歐輪船上度過的。蔡元培患有腳氣病,嚴重時幾乎不能行走。周養(yǎng)浩下決心根治夫君的這一頑疾,從上船遠行那天起便精心照料,注意冷暖和飲食搭配,一有晴好天,便攙扶蔡元培出艙,將雙足裸露在陽光下晾曬。二十余天后,足疾明顯好轉,蔡元培為之感懷,在8月11日的日記中賦詩二首謝夫人:“蜜月于今已滿期,如賓相敬絕恒蹊。孱軀事事關心甚,最是新晴曝足時”;“攜得嬌兒嬌女來,閑談常逐笑顏開。解衣推食尋常事,博愛精神作意裁?!甭猛局?,蔡元培也時常拿出留園婚照與夫人共賞:新娘身披白色婚紗,一手捧著鮮花,一手挽著丈夫,新郎西裝革履、精神抖擻,洋溢在臉上的幸福早已抹去了雙方的年齡差距。蔡元培深為有這樣一位學友、伴侶而倍感欣慰,8月13日,他在結婚照上作《題留園儷照》:“忘年新結閨中契,勸學將為海外游。鰈泳鶼飛?;ブ嗥诟髯杂星??!?/p>
在歐洲的兩年半里,蔡元培與周養(yǎng)浩先后旅居于比利時、法國和德國。蔡元培潛心編寫《哲學綱要》,辦理華法教育會、里昂中法大學事宜,時常出席各種學術會議。1924年4月21日,蔡元培在德國哥尼斯堡參加康德二百年誕辰紀念活動,是年底入漢堡大學研究民族學。1925年1月11日,是蔡元培虛歲五十九歲生日。周養(yǎng)浩以中國傳統(tǒng)的慶“九”不慶“十”之例,在德國漢堡為蔡元培過六十壽誕。她作了精心準備,買來鮮花,點起紅燭,并送《康德二百年生日紀念冊》及德譯威爾斯《世界史大綱》二書作為生日禮物。花甲之年的蔡元培想不到在異國他鄉(xiāng)能過上如此溫馨的生日,收到如此貼心的禮物,感動不已,即占二絕鳴謝夫人:“我有童心欲忘年,承卿點綴亦欣然。祝余老壽逾康德,團聚還當六十年”;“上壽百年有二十,方今蹀躞半途來。若參世界長期史,我是嬰兒猶未孩?!?/p>
在歐洲的這段日子里,周養(yǎng)浩相夫教子之余,與女兒蔡威廉一起入布魯塞爾美術學校、巴黎美術??茖W校攻讀西洋油畫,聽蔡元培談哲學、講美學,又學著吟詩,陪同出席各種學術會議,也曾有意整理編輯《蔡孑民在歐洲講演集》,并已編定了目次。蔡元培一家子過著恬靜祥和的家庭生活,林間小道上時常見到這對老夫少妻結伴而游,其樂融融。
因北京大學同仁和教育部一再電促,1926年2月,蔡元培偕夫人自歐洲返國,歷任中華民國大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要職,主要精力傾注于發(fā)展文教和科學事業(yè)。周夫人在添了睟盎、懷新、英多三個子女后,家務纏身,可始終沒有放下畫筆。每每一幅畫完成,她總會掛起來,請蔡元培提意見。蔡元培也常題詩詠頌畫境畫意,記述創(chuàng)作過程,詩畫合璧,相得益彰。
1934年10月間,蔡元培舉家在“紅瓦綠樹”的青島度假小住。此月21日,周養(yǎng)浩在海濱公園水族館樓上取景作油畫《青島海濱》。蔡元培即在畫上題詩一首,描述水石相激之畫境:“水族館中窗窈窕,海濱園外島參差。驚濤怪石互吞吐,正是漁舟穩(wěn)渡時。”1937年3月29日,蔡元培又作《為養(yǎng)友題前兩年所繪青島風景并志緣起》:“晚晴閱眺海之隈,霞影波光面面開。莫為漁舟愁日暮,塔中尚有夜珠來。”并在詩末記述:“1935年9月,避暑青島,時晤衛(wèi)心薇伉儷于其海濱木屋中,養(yǎng)浩登樓,取西南面晚景寫此,有燈塔者,即小青島也?!?/p>
蔡元培專任中央研究院院長時,在上海愚園路定居,在工余、假日常帶家人到兆豐公園(今中山公園)賞梅踏青,夫婦即景唱和,別有情趣。1935年2月7日,蔡元培作《與夫人周養(yǎng)浩二月七日兆豐訪梅聯(lián)句》:“水邊落落幾枝梅(養(yǎng)),占得朝陽先自開(孑)。喚起幾多新蓓蕾(孑),暗香疏影共徘徊(養(yǎng))?!?935年清明節(jié),又作《與夫人周養(yǎng)浩清明游兆豐公園聯(lián)句》兩首,其一云:“連日春寒卻放晴(孑),池邊垂柳已青青(養(yǎng))。枝頭小鳥頻歡噪(養(yǎng)),夾入游人笑語聲(孑)。”其二云:“九十春光容易過(養(yǎng)),梅花留得到清明(孑)。西園一片芊芊色(孑),攜我嬌兒共踏青(養(yǎng))。”1936年6月13日的《申報》還發(fā)表了蔡元培夫婦的唱和之作。原來這一年立夏前夕,周養(yǎng)浩作絕句《送春》:“今年花事已闌珊,臨去春風夜又寒。林鳥依依還惜別,愿君寄語報平安?!辈淘嘤?月16日的立夏日作《和養(yǎng)友〈送春〉》:“來遲本已苦姍姍,去又匆匆稱嫩寒。但愿隨春共來去,不教別恨攪恬安。”清新秀麗的詩句,夫婦酬唱的雅致,展示了他們的才情,也留下了這對忘年戀人浪漫與幸福的生活剪影。
1936年11月下旬,年近七旬的蔡元培大病一場,瀕危者再。住院治療期間,周養(yǎng)浩一直陪伴左右。也許是勞累過度,在蔡元培剛出院的次年3月份,周養(yǎng)浩卻因病住院。1937年3月21日,蔡元培特意作《病后謝養(yǎng)友》一詩,表達對夫人悉心照料自己的感激,希冀夫人早日病愈:“值我驟然病,累卿過度勞。危疑需立判,煩瑣亦紛交。我已漸輕減,卿宜慎攝調。相期早康復,選勝共逍遙?!敝莛B(yǎng)浩住院療病時,畫筆也未曾放下。1937年3月25日,蔡元培又為夫人作題畫詩《題夫人周養(yǎng)浩在醫(yī)院作畫》并注:“養(yǎng)浩在醫(yī)院,畫南窗所見風景,在朝靄朦時著筆,為題一絕如左(下):駘蕩云容凝曉靄,芊綿草色恣遙看。向榮更喜春天樹,稚綠欣欣卻耐寒?!贝禾斓漠嬀常禾斓脑娨?,抒發(fā)了蔡元培和夫人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贊美。
對周養(yǎng)浩來說,蔡元培可謂是如兄如父,如師如友。結婚十多年來,周養(yǎng)浩持家相夫,賢淑嗜學,早已成為蔡元培的精神伴侶和情感慰籍。每當夫人生辰,蔡元培總會以詩相賀。1937年3月26日(農歷二月十四日),是周養(yǎng)浩四十七歲生日。3月21日這一天,蔡元培特意賦七律《賀夫人周養(yǎng)浩四十七歲生日》:“我今七一卿四七,蛩蟨相依十四年。為我犧牲終卻病,祝卿康健不羨仙。嬌兒已解呈書畫,薄酒何妨中圣賢。正是江春渡梅柳,月圓花好壽人天?!?/p>
因對蔣介石消極抗戰(zhàn)不滿,1937年11月27日,蔡元培離滬赴香港,夫人周養(yǎng)浩為出租房子,與三個兒子遲一個月才到港團聚。在離滬赴港的船上,獨身先行的蔡元培作《懷養(yǎng)友》:“自來攜手總同車,此次孤行屢夢家。碧海青天風景好,愿君早日指星槎?!痹谌盏礁酆?,蔡元培首次以化名“周之余”寫信給夫人以告平安。病居香港的寂寞歲月里,蔡元培在客廳會晤親友,有時背門而坐,周養(yǎng)浩擔心其受寒,總會取來大衣披在他身上。蔡元培“每飯必酒”,夫人出于健康考慮,一天只讓他飲一餐,每餐不超過兩小杯。1939年2月5日(陰歷十二月十七日)為蔡元培生日,周養(yǎng)浩賦詩相賀:“蓄德能文似昔賢,忘年也得締良緣。書聲琴韻常盈耳,又是塵寰一酒仙?!痹娭锌梢愿惺艿剿龑Σ淘嗳似穼W識的仰慕和兩人琴瑟和鳴的居港生活。這一年的3月31日,蔡元培也以“慶九”之例為周養(yǎng)浩過五十壽誕,并作《為夫人周養(yǎng)浩壽》一詩:“蛩蟨生涯十六年,耐勞嗜學尚依然。島居每恨圖書少,春至欣看花鳥妍。兒女承歡憑意匠,親朋話舊煦心田。一尊介壽山陰酒,萬壑千巖在眼前?!辈淘嘁约亦l(xiāng)的紹興酒祝壽,表達對相濡以沫的夫人的愛慕感激之情,也充滿著羈旅者對“千巖競秀、萬壑爭流”的故鄉(xiāng)紹興的思念。
1940年1月25日(陰歷十二月十七日),是蔡元培七十二周歲生日,周養(yǎng)浩又賦詩二首相贈:“三十余年師而友,知卿惟我最清明。鏡臺那許塵埃染,常保湛然心太平”;“我軍捷報竟傳先,介壽聲中共樂天。相率膝前小兒女,漫斟尊酒祝延年?!笔惆l(fā)她與蔡元培相識以致后來相戀相知三十多年來的深厚感情,同時寄托著對抗日戰(zhàn)爭必勝的堅定信念??烧l料到,這竟是這對忘年夫婦的最后酬唱,蔡元培也最終沒等到抗戰(zhàn)勝利的那一天。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永遠離開了守候在病榻邊的夫人,靈柩安葬在港島南端的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兩年后,周養(yǎng)浩與子女回到上海,至1975年辭世,一直定居住于華山路三○三弄十六號(今蔡元培故居)?!皭畚此溃艘讶ァ薄I虾<抑械目蛷d里,始終掛著周養(yǎng)浩傾注心血所作的油畫《蔡元培半身像》,畫上刻有蔡元培《題養(yǎng)友為寫油畫》詩:“我相遷流每剎那,隨人寫照各殊科。惟卿第一能知我,留取心痕永不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