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入語
博物館是征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chǎn)的實物的場所。隨著社會的進步,誕生了各種各樣奇特的博物館,里面的內(nèi)容五花八門,讓你大開眼界。
北京撲克博物館
坐落在北京報國寺內(nèi)的北京撲克館,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撲克王國。這里展出的古今中外各色撲克有一萬兩千多個品種。
在那里,除了傳統(tǒng)形式的撲克外,你還能看到各種異型、異材撲克,這些撲克顯然已經(jīng)失去了原本的實用意義,更多的是為了滿足觀賞和收藏的需要。據(jù)了解,我國目前已成為世界頭號撲克大國,每年生產(chǎn)撲克牌20億副,占世界總產(chǎn)量的80%,而國內(nèi)每年消耗的撲克牌數(shù)量已達15億副。
這里有幾張牌看起來似乎沒什么特別,其實不然,它們是世界上最大的撲克,比我們平常娛樂用的撲克大了幾十倍。再看看那些小不點兒,它們的個頭只能與這枚一元硬幣一比高下,是世界上最小的撲克。
在撲克牌漫長的歷史中,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它還曾經(jīng)做過一位國王的“教科書”。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年輕時,紅衣主教擔心他不肯學習,就把神話寓言和地圖之類繪制在撲克牌上,向他傳授知識,也算是一種寓教于樂吧。當然,這副撲克牌早已失傳了。
老上海茶館博物館
上海老街里有一座老上海茶館博物館。街是一條不折不扣的老街,白墻灰瓦的房屋,繁華狹窄的小馬路,茶館博物館更是一種老上海的典型代表。
老上海茶館原本只是一座小型博物館,專門展示館主的私人收藏物品,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冰箱、縫紉機、明星海報、書本封面等應有盡有。開館一年后,館主考慮到客人的喜好可能有所不同,于是把靠窗走廊擺上桌椅供參觀的客人喝茶小歇,至此才有了“茶館”之說。沒想到這么一來茶館的名氣就突然響起來,館主便索性把博物館和茶館完美結(jié)合,豐富小吃,定期更換新的展品,甚至連客人們留下的只字片語都成為茶館的收藏內(nèi)容。
樓梯口,靠墻一側(cè)立著一個古色古香的賬臺,賬臺上一臺老式的電話機、一本上世紀40年代的英文版上海電話號碼簿,都是博物館非常具有親和力的展品。
細細品味清香的茶,沉浸在上世紀30年代的氛圍中,近處傳來一陣悠揚的琴聲。兩位白胡子老者正在演奏中國古典曲目,一位敲著揚琴,一位拉著二胡,閉目彈奏頗有自我陶醉之意。這兩位演奏家自從茶館開業(yè)第二年起,就每周都按時來演出,幾乎從不間斷,不禁令人感慨。若既想品茶,又想?yún)⒂^博物館,還想聆聽正宗的中國古典音樂,老上海茶館博物館是個好去處。
馬來西亞貓博物館
在馬來西亞的古晉,有一座以貓為主題的博物館,它坐落在高山上,從這里可以俯瞰貓城古晉的風景。
一走進博物館,就有一只招手的大白貓在迎接人們,接著就進入到貓的世界。這里能看到幾乎涵蓋了所有與貓相關的東西,圖畫、書、木雕、紀念品等等,就連加菲貓和中國傳統(tǒng)工藝布老虎也都占據(jù)了博物館的一席之地。還有貓的墳墓、貓城古晉市的名字由來以及貓在上古時代的角色,歌手貓王也沾了名字的光兒被搬進了博物館。還有一些和貓本身相去甚遠的事物,老遠就看見櫥窗里幾個穿著時尚靚麗的模特,正奇怪她們與貓有何關系時,她們腳下的牌子提醒了人們——“貓步”。博物館里更是記載了無數(shù)關于貓的故事。
對于喜愛貓的人來說,在這個博物館里輕輕松松逛上兩個小時是沒有問題的,這里有太多關于貓的東西可以去了解,貓在各個國家的神話故事、貓在各地區(qū)的神奇演變等,相信會令你大開眼界。
生態(tài)博物館
在貴州有四座與挪威合作的生態(tài)博物館,所謂生態(tài)博物館就是具有人文特色的寨子,寨子本身就是值得展示的博物館。寨子中的建筑物、風景以及人文景觀都是生態(tài)博物館展示給人們的珍貴展品。
堂安是四座生態(tài)博物館中評價較高的一個,它是一座具有一百多年歷史且依山而建的侗寨。這個完整但不算大的侗寨有七個寨門,這座寨子依山形而建,形成一個層層向山頂遞進的扇形,而對侗家人最重要的鼓樓就在扇形圍繞的中心位置。鼓樓是寨子中商議大事的地方,過去遇到敵人進攻,款首會敲擊掛在鼓樓上的皮鼓,寨子中的人聽見鼓聲,根據(jù)鼓聲的大小、連續(xù)性可以判斷出敵人的來勢,好做應戰(zhàn)準備。鼓樓也是人們談天、休息的地方,侗族青年男女的交友活動叫踩堂,也在鼓樓中進行,于是這里也是談情說愛的地方,鼓樓與侗族人的生活密不可分。
下水道博物館
下水道博物館位于塞納河阿爾瑪橋畔,這里沒有顯眼的建筑,只有一個很不起眼的售票亭,掏3.8歐元購票后即可從旁邊狹窄的旋梯進入地下6米的深處,探究巴黎的“五臟六腑”。據(jù)介紹,每年來此參觀的游客有近10萬人。
這里是博斯凱大街的污水干道,濃縮了巴黎下水道的全貌。沿著一條長500米、標著路面街道名的蜿蜒通道前行,腳下是3米來寬的水道,污水在里面嘩嘩流淌,身邊擺放著各種古今的機械,每隔一段又出現(xiàn)岔路和鐵梯。再往前是一個陳列館,陳列著從高盧羅曼時代、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第一帝國和七月王朝、現(xiàn)代和近代巴黎下水道6個歷史時期的圖片、模型,并配以英、法兩種文字說明。通道終端是一個大廳,放著3臺電視機,播放一個長約20分鐘的介紹巴黎下水道情況的短片。
據(jù)博物館提供的數(shù)字,巴黎密如蛛網(wǎng)的下水道總長近2300公里,每年從污水中收回的固體垃圾有1.5萬立方米,巴黎地區(qū)現(xiàn)有4座污水處理廠,日凈化水能力為300多萬立方米,凈化后的水排入塞納河,而每天沖洗巴黎街道和澆花澆草40萬立方米的非飲用水均來自塞納河。
漫畫博物館
在比利時,有個非常出名的漫畫博物館,它的地圖就被做成了“丁丁”頭發(fā)的形狀。這個博物館坐落在布魯塞爾市中心的一個略顯破舊的街區(qū),不過其建筑本身非常漂亮:曲線優(yōu)美流暢,窗戶高大明亮,屋頂由不透明玻璃建成,光線透過玻璃屋頂柔和地灑落在博物館內(nèi)。
漫畫博物館共有三層。第一層向參觀者介紹了漫畫是如何產(chǎn)生的。第二層被稱為“想象的世界”,介紹的是從上個世紀初到上個世紀60年代比利時最活躍的漫畫家。在這里,首先看到的就是“丁丁”的作者埃爾熱在創(chuàng)作時的一幅照片。埃爾熱的后面是日杰、雅科等十幾位漫畫家。第三層的名稱是“比利時現(xiàn)代漫畫博物館”,上百件的展品勾畫了上個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比利時漫畫的發(fā)展情況。
北京自然博物館
北京自然博物館位于天橋南大街126號,它的前身是中央自然博物館籌備處,始建于1950年,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8000平方米,展覽面積6000平方米。
自然博物館有四個基本陳列和一個恐龍世界博覽。館藏文物、化石、標本10余萬件,大型整體古哺乳動物化石數(shù)量居世界第二,黃河古象化石、恐龍化石名揚海內(nèi)外。
“動物陳列”按系統(tǒng)發(fā)育順序展示了現(xiàn)在主要動物類群,反映了動物界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水生到陸生、從簡單到復雜的演化歷程。
“植物陳列”展示了原核生物的細菌、藍菌,真核生物的藻類、真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的大量標本及生態(tài)照片,展現(xiàn)了植物的多樣性,再現(xiàn)了植物演化的歷程,反映了植物對動物、人類的生存所具有的不可缺少的作用。
“古生物陳列”踏著史前生命的足跡,通過大量的化石標本展示了脊椎動物從水生到陸生、由變溫到恒溫、由卵生到胎生的演化歷程。
“人之由來陳列”展示了由猿到人的歷史進程,以及個體的人十月懷胎的誕生過程,勾畫出人類自身的發(fā)展軌跡。
“恐龍世界”利用高科技手段將恐龍復原,配以聲光電,讓觀眾仿佛回到了億萬年前的遠古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因而成為孩子們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