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導入
隨著年齡的增長,好多同學覺得父母越來越嘮叨,嘮叨就好像是父母的權利和義務,有時候為了一點小事就嘮嘮叨叨個沒完,就像《大話西游》里的唐僧。同學們的父母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情況呢?此問題一出,浙江省桐鄉市龍翔小學五(1)班的教室里頓時像炸開了鍋,同學們都爭搶著發表自己的看法。
麗 芳:都說媽媽嘮叨,我是家有嘮叨老爸:早晨起床時,讓我多穿點兒衣服別感冒;吃飯時,讓我多吃點兒,說小孩不能挑食;看電視時,讓我離遠點兒,要不眼睛會看壞的……從我記事起就是這些,到現在還是這些,這沒完沒了的轟炸誰受得了啊?
陳 嘯:很有感觸,深有體會啊!我們家是媽媽,她總是說:“兒子啊,你為什么每次考試都考得不好啊,你看小豐,他考了多少分;你再看看小佳,她考了多少分。你呀,你呀,什么時候能超過他們呀!”我媽媽秉承“分分分,學生的命根”的宗旨,只要一考試,就天天和我算分,我真是一個頭兩個大了。
于 馨:聽,俺家那位“大總管”又開始她的“緊箍咒”了:“你呀,真是個糊涂蟲,讓你買鹽你買糖,讓你寫作業你偏看電視,你呀,真是讓我不省心啊……”媽媽呀,您的“嘮叨神功”可真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您何時才能做一個讓我“省心”的媽媽呢?
李 凡:我有的時候會上上網,可爸媽整天在我跟前嘮叨網癮的事,我覺得很煩,因為我相信自己并沒有網癮,上網也只是和同學們聊聊天放松一下,可他們卻經常教訓我說:“又上QQ了?真想不通你怎么就愛搞不三不四的東西,什么QQ?既耗時又無聊,去網上找點資料不是挺好嗎?聽英語也可以嘛,快把那QQ給關了。”如此不理解我,難道我們真的有代溝?
編輯的話
你需要父母的理解,父母也需要你的理解。其實,父母的嘮叨是一種愛的表達方式,可能有時候表達的方式不恰當,這時我們可以和父母進行討論,改進表達方式。我們可以開動自己的小腦瓜,想出一些更好的辦法,化嘮叨為鼓勵,多給對方一些時間,讓彼此去了解,讓嘮叨成為家中的一道美麗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