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入語
生活往往就是這樣,得到的東西不懂得珍惜,等到失去時才發現它的美。
【美文賞讀一】
初中的時候,學會了那一首《送別》的歌,常常愛唱:“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有一天下午,父親忽然叫住我,要我從頭再唱一遍。很少被父親這樣注意過的我,心里覺得很興奮,趕快從頭再來好好地唱了起來:“長亭外,古道邊……”
剛開了頭,就被父親打斷了,他問我:“怎么是長亭外?怎么不是長城外呢?我一直以為是長城外啊!”
我把音樂課本拿出來,想要向父親證明他的錯誤。可是父親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喪地對我說:“好可惜,我一直以為是長城外,以為寫的是我們老家,所以第一次聽這首歌時就特別感動,并且一直沒有忘記,想不到這么多年竟然聽錯了,好可惜!”父親一連說了兩個“好可惜”,然后就走開了,留我一個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前幾年剛搬到石門鄉間的時候,我還懷著凱兒,聽醫生的囑咐,一個人常常在田野間散步。那個時候,山上還種滿了相思樹,蒼蒼翠翠,走在里面,可以聽到各樣的小鳥的鳴聲。田里面也總是綠意盎然,好多小鳥也會很大膽地從我身邊飛掠而過。
我就是那個時候看到那一只孤單的小鳥的,在田邊的電線桿上,在細細的電線上,它安靜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樣的雙尾。
“燕子!”我心中像觸電一樣地呆住了。
可不是嗎?這不就是燕子嗎?這就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燕子。這不就是書里說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嗎?在南園溫熱的陽光里,我心中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愛唱的那一首歌來了:“燕子啊!燕子啊!你可是我溫柔可愛的小小的燕子啊……”
在以后的好幾年里,我都會常常看到這種相同的小鳥,有的時候,我是牽著慈兒;有的時候,我是抱著凱兒。每一次,我都會興奮地指給孩子看:“快看!寶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媽媽最喜歡的小小燕子啊!”
……
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為一個部門的邀請,我和幾位畫家朋友一起,到南部的一個公園去寫生。在一本報道墾丁附近天然資源的書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圖片上的它有著一樣的黑色羽毛,一樣的剪狀的雙尾,然而在圖片下的解釋和說明里,卻寫著它的名字是“烏秋”。
……
在那一剎那,我忽然體會出來多年前的那一個下午,父親失望的心情了。但是,我想,雖然有的時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是應該面對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時候我們實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麗的錯誤,于人無害,與世無爭,卻能帶給我們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種錯誤。
我實在是舍不得我心中的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品讀
作者講述的兩段往事本算不上什么故事,但正是這種言外之意與象外之象,將作者和父親那剪不斷的往昔,理不清的鄉愁引到文意的表面,使平淡的生活瑣事沉重起來,豐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