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導引】
一直以來,那些關于動物、植物與人之間發生的故事總能深深打動我。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勤勞成蜜后,辛苦為人甜”,同為大地之子的人與動物
應該和諧相處。照顧動物、愛護動物,這是現代人應當具有的情懷。保護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善待生靈,也就是善待我們自己。
【美文展示】
野 狼
□聶達貴
大漠,一派蒼涼的遼闊。帳篷一搭,即是安身之家。
實在太疲勞了,躺下就入睡,且整夜無夢。一覺醒來,挑起帳篷門簾,啊!我不禁倒吸一口冷氣:狼,一只野狼。在百米處沙丘上的一塊大黑石頭旁,與我對視。只是那目光,沒有想象的那樣兇殘、貪婪,而是充滿機警和好奇。
這只野狼,四個爪子,雪樣發白;蒼黃的毛色,光華油亮。個頭不算大,卻顯得矯健英俊。
愣了一陣子,我才想到防衛,當我端著槍走出帳篷時,野狼已經不見了。
下午,我打開錄音機,放起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突然,從帳篷的縫隙里,我看見那只野狼正臥在早晨看到的那個沙丘上,側著耳朵,一副聚精會神的樣子。狼在聽音樂嗎?狼也懂音樂嗎?
我忽地來了情緒,把警惕、人與狼的差別,與獵槍一起,扔在一邊,順手抓幾塊罐頭里的肉,鉆出帳篷。
野狼看見我,吃了一驚,本能地跳起來,退卻幾步。
我使勁朝它甩去手里的肉,它卻以為是我向它襲擊,拔腿就跑,但一定是聞到了肉味,又猛地剎住,回過頭來一步一步向肉走去。
走到肉前,狼突地一點頭,敏捷地叼起肉,轉身跑了一段路,這才掉過頭來,一邊謹慎地嚼著,一邊擺動尾巴,就像一只狗在感謝它的主人。
我覺得不再寂寞和孤獨。
第三次見到狼,是在一個傍晚。
我點了堆篝火,特地放著有《北方的狼》曲子的磁帶,隨之跳起霹靂舞來。
驀然,我感覺不是獨舞,身邊還有伴舞者,便是那只可愛的狼。我想到了美國西部影片《與狼共舞》。我發現,野狼的一條前腿瘸著,深一腳,淺一腳,減了幾分先前的精神。同類咬的?獵人干的?
這只野狼為什么總是跟著我?是為了排遣心中的孤寂?是把我當成異類中的朋友?是把我想成一頓美餐?
帶著一連串的問題,我恍兮惚兮,進入了夢境。
突然,一陣狼的嚎哭,把我驚醒。我本能地彈跳起來。
從帳篷的窗子里惶然張望,啊,月照中天,一片煞白,把整個大漠照得賊亮慘白,森然可怕。月光下,沙丘上那只野狼后腿支撐,身子直立,雕塑一般,對月長哭。那哭聲凄慘,悲戚,蒼涼,我聽得毛骨悚然,寒戰不已。
猛地,野狼前腿收回落地,朝我的帳篷一瘸一拐而來,并環繞我的帳篷嗥叫不息。
狼!畢竟是狼!獸性不泯,狼性難改!窮兇極惡的家伙!我一直友好待你,你卻餓瘋了,向朋友發難了。“蠢驢。”我一邊罵自己,一邊操起獵槍,從窗口伸出去,卻說不清為什么,只是朝天開了一槍。
然而無濟于事,野狼真的瘋了,竟然撕破我的帳篷,鉆了進來。
“吧——”野狼應聲倒下。它艱難地抬起頭,痛苦地看了我一眼,掙扎著,淌著血,向外面爬去。
當我追出來時,狼已經死在沙丘上的那塊大黑石頭旁邊。
這時,慘白的月亮忽然變得暗淡起來,天地呈現一片混沌。繼而,一陣大風鋪天蓋地,不知從何處席卷而來,兇猛的風浪,像誰掄起的大錘,猛地把我砸倒在地。
當我醒來時,大風已經無聲無息。太陽依舊鮮紅地照耀著一望無際的大漠。我發現我的雙手緊緊抱著那塊大黑石頭,身邊是那只死去的野狼,而我的帳篷,散了架似的倒在遠處。
“狼拜月神”。我想到了古老的傳說。
一只善良可愛的野狼,拯救了我的生命,而我卻殺死了我的救命野獸。我低頭看一看野狼,它被黃沙埋了一半,那眼睛沉重地閉著。我知道,無論怎樣努力,我都無法抹去我在野狼眼睛里沉重的投影。
[選自《時文選粹(第6輯)》,有刪改]
閱讀感悟
讀后,本文不禁令人在心中涌起一種感動——沉重的感動,一只善良可愛的野狼拯救了“我”的性命,“我”卻殘酷地殺害了它。人性中的惡,獸性中的善,令人感慨萬千。文章語言簡潔明快,長短句交錯使用,靈動灑脫,文意流動,富有參差之美、頓挫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