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手環抱、低頭、眼神直視前方,這是李響在《職來職往》舞臺上的一個經典動作,每當求職者遇到困難的時候他都如此。他在思考,思考如何引導求職者找到一個方向,如何能在求職者與職場達人之間穿針引線,然后把這些問題都轉化為一股正能量傳遞給所有的觀眾。當很多主持人都在為出名而拼搏的時候,李響已經做了他認為一個媒體人最應該做的事,這是他身為《職來職往》主持人最大的驕傲。
6月14日,北京的傍晚有些悶熱,太陽在西邊的天空染了一抹殷紅。下午6時,李響開著SUV來到了我們預定好的拍攝場地。下車、握手、簡單地寒暄了幾句,然后就一頭扎進了化妝間,與我們的造型師開始探討發型的問題。“夠專業的呀!”,這是我們造型師對李響的感嘆。“有時候,錄節目的頭發都是我自己弄的”,他顯然看出了我們的驚訝,趕忙解釋。
點了一支煙,他開始大大咧咧和我們聊了起來。他說《職來職往》節目難做,因為嘉賓太多,而每個求職者只有30分鐘到40分鐘的時間,18位達人如果每人只能說一句話的話,那么肯定都是廢話。所以,如何針對每位求職者調配3位到4位達人給出一些有用的職場判定和建議,這成了一件很累的腦力活兒。比起這個,站3個小時錄節目的體力活兒根本算不得什么。
李響起初做職場欄目的主持人并不容易,在18位職場Boss和雷鳴老師面前,發表觀點怕學科太雜說得不專業;不發表觀點又體現不出作為主持人的價值。這方面的困惑不只是他一個人有,導演和制片人也同樣找他聊過這個問題。“太專業了,編程、化學制藥、工程師,有些甚至聽都沒聽過的專業學科在節目中都出現過。“我不可能都懂,所以我想到了讓專業人士來評分的辦法去判定求職者的水平如何。這樣,我和觀眾都能量化地理解求職者的水平,然后再幫助他們在達人面前有更好地發揮”,李響侃侃而談。可見他在工作中是下了功夫的,因為當初在大陸火到如此程度的求職類節目還未有過,所以他完全沒有借鑒的對象。后來,這也成為很多人對他給予肯定的重要原因所在。
曾經有一個關于《職來職往》的問題在網上炒得很火,討論為什么18位達人在節目中都必須站著。要知道他們平時在職場中身為老板都是“坐”辦公室的,而錄節目三四個小時對他們來說,比上一天班還要累。
“我們坐不得”,當我們再次問李響這個問題的時候,他鏗鏘有力地回答道。之后,又笑了笑說:“這其實是觀眾給我們的‘官方說法’,但也是我們內心的說法”。在李響看來,老祖宗造字很有學問。譬如“求”有很多表達的意思,并不僅僅代表“哀求”或“低三下四”,“追求”也是“求”。而回到求職這件事,說起來現在很多企業都在高薪聘請有能力的人卻苦于找不到。所以,對于一個企業來說真正的人才真的不是那一點工資能衡量的。求職是一個雙向選擇,大家平等,就像在公司面試,考官與求職者面對面坐著,誰也不低誰一等。所以,“我們坐不得”。

數碼態度:我是一個使用者,不是掌控者
李響說自己在數碼產品上面花了不少冤枉錢,耳機、電腦、手機、相機等等產品都有涉獵,光單反就買了兩個,他調侃地說:“我知道單反拍出來的照片要比卡片相機好得多,但是買回來之后我卻沒怎么用過,有很多功能按鈕都不敢去用,不是怕弄壞,是怕用得不對埋沒了它們”。
李響拿數碼產品當朋友,覺得它們就和人一樣—人吃五谷雜糧,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而一款讓你喜歡得不得了的數碼產品,都會有它無可比擬的優勢,但同時也一定存在讓你抓狂的缺點。在他看來,這才是數碼產品的真諦—越來越人性化了。李響選數碼產品也像選朋友一樣。譬如,他從前是個非常狂熱的諾基亞用戶,但也會留意到這個品牌產品的缺點。他認為重要的是如何看待這件事,在乎不在乎這些缺點,能不能珍惜它吸引你的地方。“我拿它們當朋友,所以我是一個使用者,而不是一個掌控者”,李響笑著說。
數碼幫助熱線
每一代iPod我都會買,但一直有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每次用iPod同步音樂如何只同步一首歌曲,而不是全部重新同步。
蘋果編輯 姜磊解答:如果你一直是使用自己電腦上的iTunes管理同步iPod音樂的話,那么只同步一首歌曲也并不是什么難事。首先將你的設備連接到電腦,在左側列表中選擇設備,然后在右側找到“手動管理音樂和視頻”選項并勾選。如果以后再想同步音樂到iPod上,只需要從音樂資料庫中將歌曲拖拽到設備列表的設備上就可以了。另外,即使由iTunes自動同步音樂,它也只會同步更新改變了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