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廊的宣傳櫥窗里,琳瑯滿目的鞋子設計圖吸人眼球;邁步教室,墻角別致的展示架上,錯落有致地擺放著一雙雙精致的鞋子……在這里,隨處可見鞋的身影,或鞋子形狀的班牌,或墻上不經意的涂鴉,這就是溫州鞋革職業中專(溫州鹿城職業技術學校)的校園,一個鞋的世界。
引導和激勵:創意誕生的源泉
張超是溫州鞋革職業中專的學生,他從小就喜歡鞋子,對鞋子的濃厚興趣讓他想學做鞋的愿望越來越強烈。溫州鞋革職業中專的鞋革專業聲名遠揚,2009年初中畢業時,張超便毅然選擇了自己喜歡的鞋樣設計專業。
因為喜歡,他在專業課上格外用心,學習專業技能毫不馬虎,還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類比賽,通過比賽查找自己的不足。每次比賽,他總能有所“斬獲”,在學校創意制鞋比賽中還獲得了“創意達人”的稱號。“我喜歡參加每一次有關專業技能創新的活動或者比賽,每次的親身體驗,都能與這個奇妙的鞋世界碰撞,產生新的火花。”張超如是說。
在剛剛結束的溫州市首屆中等職業學校“創新創業之星”評選中,張超和同專業的同學孫義一同當選了“創新創業之星”。現在,他已經就職于康奈鞋業研發部,不斷將自己的創新思想運用到工作中:“研發部是一個充滿了頭腦創意、設計靈感、藝術美感的奇妙世界。面對這樣一個世界,我愿意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去開拓、去挑戰。”
除了組織學生參加省里、市里的比賽,溫州鞋革職業中專也積極組織各類校內比賽,比如鞋革創意比賽、創意鞋設計大賽、創業計劃書評比等,通過比賽來促進學生的創意設計思維,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對表現出色的學生進行獎勵表彰,讓學生增強自信,獲得成就感,從而提升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創新創業的活動中。
社團和活動:創新實踐的沃土
對于學生的創新創意,學校悉心呵護,每年都投入大筆資金,為學生施展才華搭建平臺。2009年,學校的創意鞋工作室成立,不僅配備了許多專業的設備,還有資深的專業老師進行指導。創意鞋工作室不只面向設計專業的學生,任何學生,只要對鞋有興趣和愛好,只要有創意、敢創新,都可以申請加入。
工作室敞開懷抱,廣納人才,把一批愛好創新設計的人集中在一起,為學生開拓創新提供了平臺。在近3年的發展中,一個個夢想在這里實現,一個個精美的藝術品在這里誕生,這間創意鞋工作室也被評為了溫州市首屆中職“創新創業星級社團”。
除了創意鞋工作室,學校里的實訓室、鞋生產流水線、鞋專賣店、鞋設計研發中心都為學生提供了施展專業技能的平臺。學校還通過各種活動和社團來豐富校園的鞋文化,讓每個對鞋有憧憬、有想法的人都能將夢想付諸實踐。作為第二課堂的重要載體,學生社團種類繁多,除了專業類社團,還有文體類、社會實踐類社團等。通過參加社團活動,學生的各種興趣愛好被極大地激發出來。
“要讓每一位學生都穿著自己設計、制作的皮鞋,走出校門,走進工廠。”這是校長王松的一個夢想,他要求學生在畢業的時候都得交出一雙他們自己設計、制作的鞋子,而且這雙鞋子一定要有創新,要有自己獨特的思考。
創意進市場:創新創造的歸宿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獲得的不僅僅是一雙雙創意十足的鞋子,也不單單是一個創新比賽的大獎,創新意識的培養和積累最終還是為了能夠在市場競爭中拔得頭籌。
坐落在中國鞋都產業園內,與康奈、奧康、紅蜻蜓等知名的鞋類企業毗鄰,溫州鞋革職業中專具有其他院校無法比擬的優勢。如果只是培養制作鞋革的技術工人,那么如此的優勢僅能發揮出一小部分。而溫州鞋革職業中專秉承的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發展理念,培養鞋革的專業人才不單單是會做鞋那么簡單,更要引導學生去創造、去設計。
“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我們就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校長王松介紹,根據企業的發展需求,學校將鞋革專業作了進一步的細分,設立了鞋革設計、生產等相關專業。為了更好地契合企業的人才標準,學校還邀請企業全程參與培養計劃的制訂,為教學大綱把關。
培養創新人才,最重要的還是人才能夠進入市場,這樣才能將人才的價值最大化。所以在鼓勵學生創新的同時,學校積極引導學生向市場靠攏,要求學生在創新設計中必須考慮實用性。學校與康奈、奧康、泰馬等鞋企聯合辦學,這樣學生一旦有好的創意,就可以有機會和平臺,將創意轉化為實際生產。接下來,學校準備聯合部分高校和企業組建產學研一體化聯盟,把師生的創意更好地轉化為實用產品。
用創新服務于企業,以企業的訴求來促進創新,這樣的雙贏機制正不斷深化著溫州鞋革職業中專的創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