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間小教室,幾臺電腦,萬用表、示波器、電源、電烙鐵、斜口鉗……各種電子專業常用工具應有盡有,在海鹽縣理工學校教師開辦的工作室里,該校創新創業教育創出了新亮點。喜訊傳來,由胡立標老師帶領的科技創新小組的“自動儀表車床”項目獲得浙江省第四屆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
校企搭臺工作室創意多
“我們去工廠實習參觀,發現傳統儀表車床在工作時,需要工人不停地操作三個把手,勞動強度非常大,還經常出現安全事故。于是學生們大膽設想,能否把人工操作的儀表車床改進為自動儀表車床呢?”談及比賽的成功經驗,電子電工專業教師胡立標頗為感慨:“校企合作創新工作室成立后,我們有很多機會接觸企業,了解企業的真正需求,這樣創新才能體現實際的價值。”
走進胡立標老師的“亮點創新工作室”,20平米的教室里,電子專業工具擺滿了桌子,幾名學生中午下課后來不及吃飯就一頭扎進工作室忙碌起來。說起這間創新工作室,這可是海鹽縣理工學校的一大亮點。
作為浙江省首批創新課程和創業課程教學試點學校,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海鹽縣理工學校積極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與海鹽縣海馬廣告有限公司、海鹽縣施銳得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等合作,成立了以胡立標、陸青等骨干教師為核心的“創新工作室”,探索創新創業教育的模式和規律。
“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要困難得多,學生做不好往往是因為不會發現企業的問題。”海鹽縣理工學校校長何永香認為,創新創業教育要以解決企業難題為本,才能體現職業教育的意義。因此,在探索校企合作模式的道路上,海鹽縣理工學校一直堅持“企業出題,教師析題,學生破題”,專業教師帶領學生深入企業調查研究,征集、發現企業急需解決的難題,然后進行攻關研究,形成破解企業難題的作品。
在創新工作室里,指導老師通過與企業聯系,引進切切實實的項目供學生實踐創新,使學生的創新設計與生活、工作設計理念接軌。“之前,我們與一家紙巾生產廠家合作,設計了兩套切紙機器方案,其中一套已經在使用,獲得了企業的好評。”在校企合作這個平臺上,海鹽縣理工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一次次綻放精彩。
創新教學提升學生能力
在亮點創新實驗室里,在創新科技小組、興趣小組、精英小組中,“人才”不斷被發現,學生的潛能不斷被激發出來。
“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引導特長學生的良性發展,拓展學生知識面。”何校長在采訪中如是說。為挖掘學生對科技創新的興趣和發展的潛質,學校將最優秀的學生選拔到培養試驗計劃當中。創新科技小組在學生選拔過程中實行“考核選優,末位淘汰”的滾動遴選模式,在高一年級下學期和高二年級上學期末進行考核,淘汰不合格的學生;并且鼓勵學校內其他專業熱愛科技創新的學生,在高一年級結束后參與跨專業遴選,進入到科技創新興趣小組學習。
通過創新創業活動、創新工作室等紐帶,學校不斷引領和促進著學生的技能學習。在亮點創新實驗室里,學生成立了無線電興趣小組、電工興趣小組、家電維修興趣小組、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興趣小組、電子技能課外興趣小組等。據學校教務主任李老師介紹,學校免費開放實驗室,鼓勵指導老師利用課外活動、雙休日等時間輔導學生進行各項興趣活動。學生不僅鞏固常規學習任務,從中學習和掌握了電子技術原理、元器件的選用、儀器儀表的使用與操作等知識、技能,同時各項技能儲備使學生在參加省、市各級比賽中實現了新的突破。
邱敏文、單春龍、陳遠元……都是胡立標老師的得意門生,由這幾名同學組成的創新科技小組一舉拿下浙江省第四屆中職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學校創新創業教育不僅讓我們在科技創新方面有進步,而且培養了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力,我現在解數學難題時,經常會從不同角度去思考。”談到創新教育和興趣小組,幾位略帶靦腆的大男生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
“利用工作室學習環境,組建興趣小組,探索技能尖子培養新途徑,并對學生的金點子及時采用或升華,這樣的創新課才能成為真正實用的課程。”胡立標老師如此詮釋“工作室教學”。在海鹽縣理工學校,這樣的“亮點創新工作室”不只是電子電工專業獨有,學校還成立了工業設計以及工藝美術工作室,積極探索“教師工作室教學”新模式,并依托工作室現有場地、設備等良好條件,大膽創新教學內容和方法,提高專業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推動創新創業教學逐步走向深入,努力為社會、企業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技能型、實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