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想嘗嘗自采自曬的野生筍干,肉厚味美,像很多年前外婆親手做的味道;想不想吃衢州山區土生土長的柑桔,皮薄汁甜,帶著大自然的香氣;想不想來一盤純手工制作的腌白菜,酸脆爽口,作為家中必備的下飯菜……當許多城里人覺得這些正宗的農家土特產已成為奢侈品時,衢江區職業中專高二年級學生鄭艷秋便在網上開了一家“給力物品店”,在這里,你可以“需要哪里點哪里”,不費力就能買到正宗的農家土特產。
學校“搭臺”師生“唱戲”
別看鄭艷秋是高二的在讀學生,但她所帶團隊完成的《衢州土特產淘寶網店創業計劃》卻已在浙江省第四屆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脫穎而出,成為衢州市唯一一個獲得一等獎的作品。如今,這個“創業計劃”已由“紙上談兵”轉為“實戰演練”。
小小的網店在淘寶網也許毫不起眼,但整個創業團隊正如店名一樣很“給力”。指導老師齊巖陪伴著團隊一路走來,言語之間不時流露出自豪:“雖然我們的學生大多來自農村,中考成績平平,但我堅信他們很優秀。”她對整個團隊贊許有加:“在整個比賽過程中,隊長鄭艷秋的管理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大大提升;熊余波充分發揮了市場營銷專業優勢,在創業計劃書里想出了很多好點子;袁巧兒的‘小聰明’往往出奇出新……”
團隊成員唐嘉靖是高二美術專業的學生,時尚另類的造型凸顯了這個年紀的叛逆與張揚。愛上網、癡迷于網絡游戲、中考成績200多分,這些都是他進入團隊之前的標簽,可正是這些“不良愛好”卻讓他在此次比賽中大顯身手。唐嘉靖一直負責“創業計劃”的圖片美工,為了讓貨品拍出的圖片更逼真,他不斷學習、摸索,以提高專業技能水平,并在這一過程中找到了自身的價值與興趣。說起唐嘉靖,齊老師滿心欣慰:“現在他的專業課成績在全校數一數二,一直向著中國美院的目標努力。”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沒有學校創新創業的平臺,何來學生的創新創業成果?衢江區職業中專校長舒明祥說:“對創新創業教育,不僅要思想上重視,更要營造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我們以校企合作模式搭建創新創業實戰平臺,以專業間學生交叉融合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
2010年4月,衢江區職業中專與企業合作,共同組建電子商務團隊,創辦電子商務創業園。齊老師的師生團隊又與浙江民心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淘寶網成功開辦了“炭之語——幸福驛站”的網店,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
走進電子商務創業園,一間普通的教室被分成美工創意區、客戶服務區、產品展示區、包裝配貨區,幾個同學正在忙碌著。向記者展示“給力物品店”的鄭艷秋說:“正是前期這些網站建設與經營的經驗,使我萌發了開農村土特產淘寶店的想法,才讓我們在這次比賽和創業中取得了成功。”
緣于生活服務生活
近三年來,衢江區職業中專有近30件創新創業作品在省市級評比中獲獎,這些成果的背后凝結著全校師生的智慧和心血。
獲得衢州市第八屆科技創新作品大賽一等獎的模具專業老師王英告訴記者:“我們當時并沒有想到這就算創新了,就是想著怎么改進教學中的難題而已。”王英老師指著自制的“迷你仿真沖床”介紹道。眼前的這臺沖床只有0.3立方米、20公斤重,和車間里幾千斤重的龐然大物有著天壤之別。
在平常教學和實際操作中,學校只有幾臺大沖床,無法滿足學生學習需要,而且沖床操作帶有一定的危險性,于是王老師就想:何不自己制作一臺微型沖床用于教學呢?經過不斷改進設計,迷你仿真沖床終于誕生,它功率50瓦、公稱壓力100牛頓、行程次數每分鐘17次,輕巧方便、成本低廉,老師可以帶進課堂現場演示,同學們可以自己操作、自己組裝。如今,王老師的沖床原理課上得生動有趣,同學們都很喜歡。
除了“迷你仿真沖床”,記者還見到了一種既像鉗子又像扳手的工具,這種工具出自3+2機電專業高一年級學生賴赟之手。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總會碰到一些困難,比如松緊螺帽時,扳手進不去,只得用鉗子,可用鉗子來擰緊,又很容易損壞螺帽。“如果能制作一種既能當鉗子也能當扳手的工具,那就能解決這個難題。”賴贇突然有了這種想法。可是知易行難,如何讓鉗口張合時始終保持平行狀態,這讓賴贇感到非常棘手。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受到學校大門伸縮門的啟發,終于找到了破解難題的方法,經過多次試驗,一把像扳手又像鉗子的工具——扳手鉗誕生了。如今賴赟的扳手鉗正在申報專利。
衢江區職業中專的很多發明創造都來源于生活,最終服務于生活。“注意觀察生活中的細節,其實創新就在每個人的身邊。”該校教科室主任劉小康如是說。衢江區職業中專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一種常態化工作,始終貫穿于管理和教學中。學校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同時,更要求教師帶領學生從學習、生活的細微處獲取創新靈感,找到創新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生活中的細節激發的創新火花,成為衢江區職業中專創新創業源源不斷的動力。頒獎臺的掌聲與鮮花雖已落幕,而衢江區職業中專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又踏上了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