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日~5月5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會同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出版集團在北京召開了新專業一體化課程框架審定暨課程方案編寫會,來自全國37所參與第二批10個新專業試點的技工院校的共計86位專家、骨干教師參加會議。
一體化課改穩步推進
新專業一體化課程框架審定暨課程方案編寫會在《一體化課程開發技術規程(試行)》(以下簡稱《規程》)頒布不久后召開,可以說是對《規程》的一次“實戰”解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技工院校管理處相關同志在會上強調,在一體化課程開發過程中,必須要以《規程》為標準,嚴格按照規程要求進行開發。同時,他介紹了近期人社部對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的工作安排。
一是全力以赴做好10個新專業一體化課程開發工作,確保課程方案和各項教學資料開發的質量和進度,為9月1日在各試點院校順利啟動10個新專業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工作奠定基礎。二是開展基礎工作研究,委托相關單位開展《技工院校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評價研究》和《技工院校一體化師資標準及培養方案研究》,組織開發一體化課程技術規程視頻培訓課件。三是組織實施一體化師資培訓。利用中央財政資金,在今年暑期,繼續開展一體化師資培訓工作。除做好汽車維修、數控加工等第一批試點5個專業的一體化師資培訓外,還要按照第二批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驗工作的安排,在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前,對各試點院校承擔相關專業一體化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線教師進行培訓,為第二批10個新專業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工作順利啟動提供師資保障。據介紹,今年暑期的一體化師資培訓名額為800人,以第一批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5個試點專業為主,以第二批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10個試點專業(課程)為輔。
一體化不僅僅是口號
在調研報告的撰寫、一體化課程框架的制定工作中,各試點院校和參與的老師深入企業、行業調研,召開大大小小的研討會、討論會,不斷探索與學習,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在這次為期3天的會議里,10個專業的骨干老師分為兩大組,提交了行業企業調研報告和一體化課程框架初步方案,一體化方法專家張利芳、朱永亮、辜東蓮、黃景容、周曉峰、程森分組進行全程指導,不僅從方法上進行了技術評審和指導,明確了修改方案,還就一體化課程方案編寫進行了技術培訓。老師、專家們展開了熱烈討論,在思維碰撞的過程中,亮點頻現,并共同制定了下一步組織實施方案,會議獲得了圓滿成功。
方法專家朱永亮、張利芳兩位老師是一體化課改的首批指導專家,他們就目前在各技工院校炙手可熱的一體化課改提出了三點建議。
首先,兩位專家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人”的問題。一體化課改在我國還處在起步階段,相應的人力資源儲備還不充足,而實施一體化課改急需兩類人才。一類是技工院校的專業系主任或專業帶頭人,他們在精通專業知識之外,還應該不斷增加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分析等方面的知識儲備。一類是一體化教師。學生光有知識和技能不一定能勝任工作,還應該了解工作的要素、工作的改善等內容。因此,一體化教師教的是工作,能培養學生具有勝任工作的能力。這對一線老師的能力要求也相應提高了很多,一線老師必須懂得更多工作層面的東西,必須具有工作經歷,同時知識的應用、分析、提煉能力也非常重要。朱永亮老師更是建議技工院校的老師們,最好自己先把活兒都干一遍,并且要以企業工作的最高標準來要求自己。
其次,在一體化課改中,典型工作任務的提煉是一個難點,典型工作任務必須從職業中來;而另一個難點是提煉出來之后,用什么樣的載體能把課上好、讓學生受益,也就是學習項目、學習任務的設計,這個不是憑空想出來的,一定是來源于工作實踐的。無論是能力還是人力資源,都是在工作中形成的,所以一體化課改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
而對于眾多技工院校與老師對一體化教學躍躍欲試的熱情,兩位專家建議:開展一體化教學改革,把事情做對了才能做成,要有正確的理念,按照《規程》走正確的道路,采用科學的方法,不斷反思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