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作為檢驗職業教育改革與建設成果的一種形式和促進校企合作的橋梁,近年來,以職業院校在校學生為主要參賽對象的職業院校技能競賽廣泛的開展起來。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發展方向,它以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以行業企業專家為主體對比賽項目進行命題、裁判及成績的評定。技能大賽是展現職業教育改革和制度創新發展成果的平臺,對人才的評價和選拔起著制度性和引領性的作用。職業技能大賽貼近產業實際,突出校企合作,彰顯高職特點,對高職教育改革具有深遠的
影響。
一、職業技能大賽對專業建設和發展具有推進作用
高等職業院校的專業建設既不同于本科專業建設,也不同于中職專業建設,要根據自身的專業特點構建高職院校專業建設機制。應建立在市場導向和全員參與的基礎上的專業建設新機制,以校企合作為基礎,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強化工學結合的課程建設。
在專業建設中首先要確定的就是專業培養目標,對每個專業的學生均要有準確的定位。職業院校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相關技能的培養,是要有較大課時比例的訓練來作為基礎。最后在頂崗實習中強化自己的專業技能、社會能力和學習方法能力,以達到盡快進入崗位,服務地方經濟的就業目標。技能大賽綜合地體現了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前的能力狀態,對專業標準、專業內容、安全知識、環保節能、企業文化、團隊合作、創新思維培養等綜合職業素質,起到了檢驗和考核的作用。這樣就使各院校專業教學團隊在建設中有明確的內涵目標,促進了核心競爭力的
提升。
二、職業技能大賽項目對課程建設和教育教學理念轉變的影響
職業院校課程體系和課程建設是現代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重點。在目前教學模式強調的是學習效率、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引導作用。在全國技能大賽中,以學生綜合實力為主要評價標準,以崗位任務完成情況來衡量專業能力。因此可以在課程建設中,采用職業技能大賽的方式,對課程標準中的課程描述、學習情境設計、實訓項目的選定、考核標準制定等,都按照行業工作能力和技能要求來配置相關教學資源,教學投入,并確定采用的教學模式。在教學模式上盡量讓學生知道學習專業和形成職業能力的形式是多樣化的,采用以學生小組動手實踐為主要的學習模式。這樣,可以讓職業教育中專業能力培養、綜合素質的形成更加務實、高效,教育教學觀念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三、職業技能大賽對職業院校專業教材建設的影響
專業教材的建設必須以先進的教育理念為立足點,充分體現新的課程觀、教材觀、教學觀和學習觀,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宗旨,以提高專業學術研究水平和專業教學質量為目標。長期以來,教材建設、專業教材往往滯后于專業發展3~5年,有的專業教材更新周期很長,不能完全適應現代社會科學技術和企業對人才需求的發展。
職業技能大賽的必賽內容一般都是貼近生產實際而設置的,學生僅依靠學習書本教材來訓練參賽是不夠的,必須加入更多新的內容,如最新操作工藝、安全知識、環保概念、節能措施、心理素質、人文素質、企業文化等才能滿足比賽要求,才能取得好成績。因此,職業技能大賽就要求職業教育教材必須使用企業最新工藝、新標準新技術、新技能、用工具介紹等特點。每次職業技能大賽的結束都應是專業教材變化和重新修訂的一次機會,依靠國家組織的技能大賽平臺,調整專業培養方案,補充或新編專業教材,滿足課程實施的教學需要。
四、職業技能大賽對促進實訓基地建設的影響
職業院校實踐教學是指根據不同專業的培養目標,按照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務、借助特定的項目訓練為主要形式,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為基本特征,以掌握相應崗位技能,養成一定的職業態度并以提高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為目的的教學。
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的比賽項目的內容大部分是基于工作過程并確定一定比例的基礎訓練項目的比賽內容,對專業課改建設以及實習、實訓教學標準建設,均有源于企業生產、高于企業生產的實訓教學建設目標,這對固化學生實踐能力,提高就業率,是非常好的一種校企合作培養保障。從教育培養源頭抓人才,提出合作意向和實施項目,利用學校教學資源平臺,選拔優秀的專業畢業生,共建校內實訓基地,校外提供頂崗實習的基地,為學校實施半年至一年的工作崗位實習提供了保證。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是評價教育教學質量的一種重要方式,并且已經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同時也是國際上職業教育通行的評價方式之一。因此,我們要不斷完善技能大賽的各項標準,做到公平、公正、公開,真正檢驗出各學校人才培養的水平、質量,逐漸向國際評價標準過渡,讓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技能大賽進一步成為國內外公認的教育教學水平高低的權威認證。
(作者單位:煙臺汽車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