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學校對汽修專業汽車構造與維修進行“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改革。本文以“汽車制動系維修”為例闡述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討。
一、傳統教學模式下實習課的弊端
傳統的教學安排通常是先學理論知識,再進行實習或技能訓練。在理論課上,教師把故障診斷方法板書后,逐一進行講解,學生常覺得“抽象空洞”,采用“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談不上“深入理解”。上實習課時,教師先在學生面前示范“故障診斷與排除”的步驟和方法,再讓學生練習, 教師巡回指導。在實習過程中,學生僅是機械、被動地獲得操作技能,好奇心被教師的詳細講解所抑制,難以在實踐中探索、發現和求新,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相分離,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嚴重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汽車制動系維修課程設計特點
基于工作任務的汽車制動系維修一體化教學,有明確的職業定向,教學內容與企業生產實踐相對應,與工作崗位相吻合。
1.以工作過程為主線
按工作過程中活動與知識的關系來設計課程,突出它在課程中的主線地位,按照工作過程的需要來選擇知識,以工作任務為中心整合理論與實踐知識,培養學生關注工作任務完成,為學生提供完整工作過程的學習機會。
汽車制動系維修操作,在汽修企業的生產運作的流程是:先由檢驗人員駕車路試,檢查及鑒定制動系的技術狀況,填寫《維修派工單》,確定需附加的維修項目;維修人員根據《維修派工單》的維修項目有針對性地進行重點維修與鑒別。修復后,在《維修記錄單》上填寫好維修的內容及方法,并經檢驗人員駕車進行多次路試(或上制動試驗臺),檢驗其技術狀況應達到規定標準;填寫《合格證明憑證》,車輛出廠。
2.以職業能力為基礎
以能力為基礎,注重職業情景中的實踐技能培養,開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汽車制動系維修一體化教學,將理論與實習的相關內容有機地結合,學生可學到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從而提高了學習
效率。
教學內容與生產實踐相對應,與工作崗位相吻合,課程的職業定向性十分明確。“一體化”教學把理論教學和技能訓練融為一體,讓學生從真實的操作現場情景中感知與學習專業知識、操作技能,課程重點在于實際職業技能的學習和養成,形成連貫、全面、完整的教學體系。
3.以工作任務為起點
汽車制動系維修一體化教學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的教育模式,以學習項目為載體,教師引導學生在給定條件下自主設計學習訓練方案,在觀察、學習的基礎上集體討論評價方案;學生自行動手驗證方案的合理性,最后由學生評價過程的合理性,歸納總結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方法。
4.以轉變教學方式為根本
基于一體化教學模式的課程開發方法,以工作過程的職業能力為基礎,將職業工作行為作為一個整體化的行為過程進行分析,而不是具體分析那些“點狀”的,缺乏有機聯系的知識點和技能點,構建“工作過程完整”而不是“學科完整”的中職教育課程,它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親自體驗完整的工作過程,可以獲得“工作過程知識”,而不僅僅是技能;在活動中形成的過程性知識是理論與實踐聯系的紐帶,是解決工作中書本知識與實際問題之間脫節的關鍵,是獲得綜合職業能力的關鍵。
一體化教學模式,利用模擬環境和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借助多媒體、模擬系統等教學資源培養學生自主思維、探索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不斷探索精神和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以真實現場情境及真實系統實施教學,提高學生操作技能,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和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與人合作”“與人溝通”的素質。
三、汽車制動系維修教學設計
1.學習內容的分析
(1)學習任務。以常見維修項目為學習任務(如:制動拖滯、制動不靈、制動跑偏、制動失效等),經過學習與訓練,掌握制動系故障分析、故障診斷及檢修等技能,有效地為生產第一線服務。
(2)學習重點。重點是掌握故障分析與診斷及檢修技能。學生能對制動系故障現象進行故障分析、診斷及檢修,找到故障原因與部位,并將故障排除。
(3)學習難點。故障診斷與排除是學習難點。目前,受實習場地與設備及時間等條件的限制,學生只可通過視頻觀摩及研討,未能組織與實施故障診斷與排除的實操訓練,較難掌握到故障診斷與排除的實操技能。
2.學習者的特征分析
(1)教學對象: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高級班的二年級學生。
(2)學習基礎:學生已完成《汽車結構知識》的學習,會利用維修手冊及專業書籍查閱相關信息,會使用普通工具、專用工具和量具,安全地進行作業。通過對汽車制動系故障原因的分析,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安全地實施模擬工作過程的實習訓練。
(3)濃厚,對小組研討式學習模式也能認同,有較好自主學習能力。
3.教學策略的選擇與設計
采用職業任務驅動教學法,通過工作任務分析,獲得汽車維修企業汽車制動系維修的工作情況。根據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的指導思想,將工作領域的作業項目和內容,轉化為學習的課程內容,構建汽車維修“制動系統”一體化教學模式的課程體系,形成職業任務導向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校本教材等教學文件。
4.多媒體資源的選擇
實習訓練室可供學生進行工作過程實習。實習訓練室分為實訓、教學、討論三個區,配有多媒體等設備,可播放企業生產過程錄像、故障檢修教學視頻和教學課件及上網搜集相關信息。
5.教學過程要點
(1)創設學習情景。向學生下發工作任務,播放汽修廠進行汽車制動系故障維修生產過程的視頻錄像, 引入汽修企業的實際生產運作流程,當汽車制動系出現故障進廠維修,在檢驗人員駕車路試過程中,故障現象再現的真實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及進入角色。
(2)制定實訓方案。以4~6名學生為一個小組,分組討論和制定故障診斷方案,實習訓練方案及安全注意事項、方法、步驟等(包括所用儀器、工具)。
(3)分組實習訓練。全組人員輪流擔任檢驗人員和維修人員進行討論學習,并驗證所制定故障診斷方案的合
理性。
(4)工作任務總結。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和比較參考書故障診斷方法與學生提出的診斷方法各自的優缺點。
6.教學評價
工作任務實習訓練結束后,對學生的評分標準是:
學生的實習成績=小組成績×50%+個人考核成績×50%
(1)個人考核成績。教師根據每個學生參與的熱情度、陳述故障現象及故障原因的數量和診斷故障與排除的情況,對個人進行評分。
(2)小組考核成績。教師根據各小組制定故障診斷方案,實習訓練方案及安全注意事項、診斷方法、排除故障等,以及討論診斷步驟、排除故障方法的合理性等,對實習小組進行評分。
“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汽車制動系維修教學,以工作過程為主線,學生團結協作、互動交流,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全面的培養和提高,創新能力得到較充分的發展。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公用事業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