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控車床加工技能比賽中,許多選手因為機床軟件的問題,如程序不能共享,輸入錯誤、程序錯誤或其他原因,不得不中斷自動執行操作,而修改程序,重新執行程序,這樣會浪費時間,導致參賽者無法按時完成作品而失去奪冠機會。而熟悉“斷點搜索”功能的選手,就能贏得時間,順利地完成任務。更為遺憾的是學生使用G54功能時出現錯誤,還會導致撞刀現象,埋下事故的隱患。為此,在平時的操作訓練中,學生要以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檢驗理論。在操作數控機床之前,首先要把數控機床系統生產廠家的說明書看懂看透,才能熟悉機床操作功能,合理發揮它的最大效能。
一、程序復位后搜索斷點的應用
西門子802S數控車系統有一個“搜索斷點”功能,可以把復位了的執行程序,在中斷處繼續執行,無需把程序重頭開始執行,這樣可以省去已經執行過的程序段,從而提高效率。選手如果不清楚此項功能,一旦在執行程序中復位,比賽操作的參賽作品就不能完成,失去奪魁機會。此功能具體使用方法如下:
第一,在自動執行狀態中,由于種種原因程序需中斷執行,操作者只要按復位鍵。
第二,進入到程序窗口,修改所需更改的程序,關閉程序窗口。
第三,回到自動加工窗口,按“搜索”下的軟鍵,打開“搜索”窗口。
第四,按“斷點搜索”,出現“斷點以裝入”提示,到達中斷的程序段。
第五,出現上述提示后,再按“啟動B搜索”,啟動中斷點搜索,使坐標回到中斷點。
第六,出現提示后,按數控啟動鍵就可以繼續自動加工。
完成這一系列的操作后,數控車床就會從中斷的程序段開始執行程序,而不是從程序的第一步開始,從而節省了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編程坐標的確立和G54的合理應用
操作者要確立編程的坐標系即工件坐標系,它是以工件上某一點為坐標原點建立起來的X—Z直角坐標系,從理論上講,工件上坐標系的原點設置在工件任何一點都可以,但這可能帶來煩瑣的計算問題,使編程復雜化。為了計算方便,簡化編程,操作人員通常是把工件坐標系的原點設在回轉中心與工件右端面的交點上,盡量使編程基準、設計安裝基準重合,這個方面參賽者一般都能想到。但在機床的具體操作上,怎樣把機械原點與編程原點重合,操作的技巧各有不同,出現的效果也不一樣,有的合理,有的則煩瑣易錯。
因此,操作者應采用在數控車床上機床本身自帶的刀具補償窗口進行確立,而不適合用G54進行刀具偏移的方式來使機械原點和編程原點重合。因為:第一,生產數控車床的廠家已經考慮到這一點,故針對數控車床的特點已經使刀具補償窗口適合車床的補償特點,操作者只要用試車削方法來取得X-Z的補償數據,系統即可自動“計算”儲存在系統內。操作者將所需刀具在手動狀態下進行試切削,試切后,在“對刀”窗口中只要輸入剛才切削工件的直徑,系統會自動計算出該把車刀的偏移量,而不必人為計算后輸入。第二,用G54就需要計算出補償數據并要輸入,使用起來麻煩。第三,用G54的關鍵是要把刀具補償數據全部清零,否則就會撞刀甚至出現事故。操作者如果不把刀具補償數據全部清零,G54所需的坐標數值也就是對刀時的數值與刀具補償數據矢量計算后的數據,才能算是G54輸入的數值。不少選手就是因為沒有搞清G54運用時的這一特點,而使得機床撞刀,無法完成參賽作品。第四,G54適用于:同一毛坯材料,一次裝夾加工出多個零件,或一個工件實現多個相同的刀具路徑,用偏移零點的方式G54來偏移編程原點到所需的坐標點處。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進步是知識經濟的支柱,教育是知識經濟的基礎。胡錦濤在全國中科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士大會上指出“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局面,我們必須堅定不移的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進一步發揮科學技術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性作用。”創新的基礎就是要搞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質宗旨的教育。為此掌握好技術技能是提高素質的必備條件,才能在此基礎上上升為創新意識,具備創新能力,創新和內在素質是成正比的,內在素質愈高創新能力越強。
所以本次參賽的重點部分是操作動手能力,以上是本人參賽后的部分心得體會,與同行們共同探討學習。2012年比賽即將到來,它只是一種有效手段而不是目的,我們要通過比賽讓各位選手的實習操作技術水平更上一個新的臺階,操作技術更加實用和貼近生產實踐,而不是注重獎項,如果那樣,我們就失去了舉辦的目的,就會有很多遺憾。愿此類比賽活動多多舉辦。
(作者單位:青島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