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目標教學管理引入我國使教學質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優化了課程教學結構,促進了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目標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原則調動了師生的積極性,教學機制的易操作性深受廣大教師歡迎;教學目標的整體性有利于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
一、目標教學管理體系
以目標教學為中心的教學常規管理體系呈“四三三”框架結構,即:含有目標系統、操作系統、評價系統、管理系統等4個子系統;以目標教學為中心,常規管理作保證,圍繞目標,以管導教,以教導學,管教學三位一體。在實施中,教師和學生觀念都要發生變化,學生從被動接受式轉向自主式,從共性至上轉向個性發展,從階段性轉向終身性。
1.酒店管理專業教學目標細化體系
目標細化體系把總目標落實到每一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打破常規的課程教學體系,對接行業標準,形成三級目標:第一級目標即總目標,培養學生成為酒店中層或基層管理人員。第二級目標培養學生成為酒店餐飲、客房、前廳、康樂等部門基層管理人員。第三級目標以崗位標準為具體目標,將學生培養成酒店行業高級服務人員。以酒店管理中的餐飲服務為例,根據第三級目標制定:中西餐宴會服務員操作流程和標準、傳菜員操作流程和標準、迎賓員操作流程和標準、宴會管理標準和要求,將餐飲服務分為中西餐服務員、傳菜員、迎賓員、宴會管理四個崗位,使學生掌握這個四個崗位的操作流程和標準。
2.目標教學的實施
(1)明確目標,定向導學。學生入學后,教師及時準確地向學生展示相應的學習目標體系,使學生清楚自己的學習應從什么基點開始,沿著什么序列展開,最終達到什么水平。通過學習目標的啟動、導向作用,使學生及早地進入學習狀態,并緊緊地沿著其學習目標開展自己的學習活動。
(2)緊扣目標,有效積累。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要緊扣目標開展。教師講授、輔導、所提供的學習資料,都要有助于學生盡快地實現相應的學習目標;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也要緊緊圍繞自己所選定的學習目標,為實現這個目標進行有關的訓練與積累。
(3)依據目標,及時反饋。目標教學管理過程中及時反饋,把握調整學生的學習態勢。反饋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以目標為尺度可進行學前基礎反饋,學中效應反饋,學后小結反饋和單項技能形成反饋。還可采取觀察,測查,調研等方式來及時反饋,從而對目標教學實行有效的調控。
3.模式的測評體系
目標教學的測評根據檢測結果對教學過程進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看教學目標是否發揮了應有的作用。教學目標既是檢測教學效果的標準,又為評價教學目標的合理性提供反饋信息,以便在下一階段的教學中對教學目標作出必要的調整。
(1)建立測評試題庫。試題庫可分專業基礎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三個子庫,根據不同需要組合出下列測評系列:
第一,按測評等級編制1~3級測評系列。該系列以預先設定的學習目標為基準,對學生的水平等級進行診斷或對學生達標等級即最終取得的成績進行測評,以幫助學生確定是否進入下一級學習。
第二,按測評主體編制自我測評系列和外部測評系列。自我測評是學生主動地、隨時地接受測評,以增強其自我評價意識和評價能力,有利于及時自我反饋與調節。外部測評是教師根據酒店管理專業細化的目標,定期對學生的學習指標和綜合水平進行客觀全面的檢查、認可、鑒定評價。
第三,按復雜程度編制單項測評和綜合測評系列。單項測評是對學生的專業技能分別進行測評,如托盤、折花、斟酒等單項測評。綜合測評用于確定學生的專業服務能力。
(2)實施測評的原則。
自主性原則:學生自測自評,及時反饋,矯正偏差。這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評價的意識與能力。
比較原則:測評應有利于學生了解自己與別人之間的學習差距。通過與整體或別人之間相比較,對自己的學習水平、學習能力、學習方法作出正確評價。
全面性原則:測評應有利于教師全面了解教和學過程中存在的全局性問題,以便及時總結,適時調節控制。
(3)實施測評的方式與時間。自我測評與外部測評結合,以自我測評為主;單項測評與綜合性測評結合,依據實際需要而有所側重;形成性測評與終結性測評結合,以形成性測評為主。自我測評的時間由教師引導,學生自定。外部測評的時間一般每學期1~2次。
二、目標教學管理模式的不足
第一,目標細化體系將學習內容分解成行為目標,只適合于專業技能的訓練與掌握。而作為酒店管理專業學習,專業素養、專業能力從根本上來講是綜合性的,是不能分解細化的。
第二,按既定目標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用考試的方式測量學生可測量的行為,會忽視一些無法測量的東西,如個性特征、情感特點、興趣態度等,而這往往是最有價值的東西。
此文為院級課題“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目標管理教學模式的研究”的課題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湖南理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