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教育環境下成長的學生,是個體差異較大、層次較為復雜的教學群體。多年來,學生身體素質、運動水平差距較大,如有的在力量、速度上有優勢,有的在耐力上有優勢,有的則柔韌性較為突出。但在過去的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大都采用平行結構的教學模式,即一個班級,一個標準,一種教法,一套練習,一種考核標準。這樣教師在教學中很難顧及全體,容易出現“‘中等生’吃得好,‘優等生’吃不飽,‘希望生’吃不了”的現象,必然會導致兩極分化的加劇,嚴重挫傷優秀生和希望生的積極性和進取心。在當前推進素質教育,改革傳統教學模式的大背景下,只有注重“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習者為中心”,落實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可接受性教學原則,教學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實際出發,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發揮。
分層教學是在實施素質教育中探索出來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主要是根據教學總體目標,將不同的教學對象,按相關影響因素分成若干不同的教學層次,并對不同的教學層次提出相應的教學目標和要求,以不同的教學手段,以達到完成體育教學的最終目標。
下面筆者談談在體育課堂中實施分層教學的一些
做法。
一、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分組教學
教師應認真了解全年級各個班級的學生的共同特點和個別差異。以單招(5)班的體育課為例,全班共55人。這個班級的特點尤為突出,共有10人為校各個運動隊的隊員;有15個體能較差;其余30人中等運動水平。綜合考慮全班每個學生的體能和體質的因素,將全班學生以跑、跳、投等各種能力,相對分為差、中、優三個層次,按四列橫隊站立,一排15人為差層次;二排、三排各15人為中等層次;四排10人為優層次,并向學生說明,這種情況和位置不是一成不變的,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考評,如果發現四排中的某些學生評價成績下降,還不如二、三排中的某些學生,就把四排中成績下降的學生調換到二、三排,而將二、三排中成績進步的學生調換到四排。同樣,一排的學生經過努力成績進步了,也可以調換到二、三排,二、三排中的學生成績退步后也可以調換到一排。分層分組后,據了解同學對分組的教學實施表示歡迎,調查全年段的男同學296人,情況見表1。
表1 對體育老師實施分層分組的教學情況的評價
分組后有利于教師上課組織教學,有利于教師上課輔導,有利于學生信息的反饋,充分調動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掌握知識、技能、技巧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優化教學環節,進行分層教學
1.認真備課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師應按不同層次學生實際情況,分層次備課。從教與學的實際相適應。認真鉆研大綱、教材、確定具體可行的教學目標,分清哪些屬于共同的目標,哪些不屬于共同的目標。在把握教學目標同時,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體育認知水平,確定各層次學生的不同要求,男同學多數喜歡球類及武術項目,見表2。
表2 請問你喜歡以下哪個體育項目?(可以多選,在喜歡的項目后打勾)
對有學習余力的第四排學生,要求他們以體育骨干為主,自我安排配合為主的球類戰術活動,并互相提出要求,共同進步。對學習有困難的一排學生,則要求掌握體育教學要求中基礎的內容。
如:應用游戲,以大綜合的素質游戲為主,跳繩接力、推小車接力、蛙跳接力等,球類以運(帶)、傳為主,掌握最基本的東西,讓他們對體育課的內容產生興趣。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課程的設計,應以靈活多樣的游戲為主,將舊知識(基本動作)導入課題中去,同時課程的深淺程度,難點、重點的講解應以第一排的同學為基準,但也要激發第四排的學生的求知欲。
在設計技能、技巧及身體練習時,活動的難度要與學生的層次相一致。設計較易問題讓第一排的學生能回答能輕松參與,使他們能體會到成功的愉悅。動作較難的,讓第一排的同學參加比賽,增加他們的對抗感和取勝心。這樣的教案設計,既能保證新課程標準的落實和教學目標的完成,也做到了“提優”和為“后進生”提供了輔助性的學習內容。
2.課堂教學
這里重點是分層施教和分層練習。在課堂教學中,對優生以“放”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導學生自學;對中等生和后進生以“扶”為主,“扶”中有“放”,重在帶領學生學習。這樣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發展區”前進,“后進生”必須基本上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優生”盡其所能拔尖提高。盡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課堂練習的設計要根據大綱要求,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盡量做到全體學生都有適合自己能力的活動。同一練習分層要求。如籃球課,就要求全班學生掌握運、傳球的動作,第四排的同學結合上籃,要求他們獨立完成,“中下生”(特別是“后進生”)有一定的困難,教師必須加強個別輔導,使他們通過努力盡量完成。
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練習活動習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指導學生掌握動作的方法,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但由于學生身體素質的差異,單靠集體指導還不夠,教學中還要根據教學內容及目標,并結合學生實際,有針對地進行個別指導。
3.教學評價
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對“后進生”采用表揚評價,尋找其閃光點,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對“中等生”采用激勵性評價,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們積極向上;對“優生”采用競爭性評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己,保持高昂的斗志,在以后的學生運動會上,為學校爭取更大的榮譽。
從一個學期的實踐看,幾個指標的調查和分析結果見表3。
表3 經過一學期的分組、分層教學活動,全年級男生的各項運動指標進步情況
調查表明:實施分組、分層教學,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可以大大提高教學質量。使“后進生”每堂課學有所得,提高了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優生”的技、戰術都能鞏固提高,增強了自學能力和吸取知識、技能和技巧的獨立性。有利于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和適應社會需要的新型人才的培養。
[作者單位:儀征技師學院(儀征工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