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市場經濟的發展對于計算機人才要求越來越高, 高職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就業與社會需求存在較大的差距,是目前高職計算機專業普遍存在的問題。本文以目前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為切入點,探討強化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的措施。
關鍵詞:高職教育計算機改革
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為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緩解勞動力供求結構矛盾做出了重要貢獻。計算機專業是高等職業院校中招生較多的專業,但由于信息技術變化日新月異,一方面學校培養的學習出現就業難現象,與此同時IT行業又出現一些崗位招不到需要的學生,面對學校在人才培養和企業在人才需求上的差距,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及人才培養模式需要進行系統的研究。
一、當前計算機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大部分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普遍存在著兩個問題:一是部分在校學生對專業課程的學習興趣不大,個別學生甚至出現厭學情緒,從而導致學習主動性較差、學習效果不佳;二是畢業生所掌握的知識技能與用人單位的需求差距較大,從而導致就業質量不高。造成這兩種狀況的原因有多種:高職學生生源質量總體偏低,學生的學習熱情和鉆研精神普遍較弱;專業定位過高、專業課程過難;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照搬其他本、專科院校相關專業的培養模式,未體現高職辦學特色;專業課程的設置未與市場需求接軌等。將上述原因進行分類后可以發現問題的癥結主要為兩處:一是計算機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落后,二是計算機教學目標界定不清,三是師資力量薄弱。
二、明確高職教育特色
高職教育培養的是服務于生產第一線的應用型人才,這類人才與院校所在區域的行業、企業有著直接、密切的關系,這就強調了高職教育培養的地域化。此外,高職學生的生源復雜,為了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高職教育過程中要“以學生為本”。
三、強化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的措施
1.推動教師在新形勢下的轉變
教師是學生與知識之間的重要橋梁,通過教師的教授以及促進,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知識并且消化知識,教師是開展教學活動的關鍵因素。正是因為這樣,高職院校必須積極地、及時地推動教師的轉變,因為社會在不斷發展、進步的同時,知識也在獲得不斷的更新,而教師只有積極的轉變自己,才能夠更好地適應于教學,也才能夠主動地推動學生的成長以及進步。具體內容包括了以下幾方面:第一,堅持繼續學習。教師在育人的同時也需要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并且夯實自身的事業,更新知識,也才能夠始終跟隨社會的腳步以及知識的腳步,而這樣的教師才是新形勢下社會、學生需要的教師。第二,重視相關的計算機社會問題。教師的職責是培養學生,而這個培養不僅僅只是能力的培養、知識的培養,更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人格,使學生不僅僅在能力上適應于社會,在促進效力上也能夠忠實于社會,這樣才能夠真正地促進社會的進步、發展。
2.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
計算機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如果學生僅僅擁有理論知識卻沒有實踐的能力,那么就絕對不能夠全面地滿足社會的要求,更何況高職院校處于教育鏈條的末端,所培養出來的都將是直接面對社會、面對崗位的人才,所以必須重視對學生的實踐性教學。 具體實施措施包括以下幾方面:第一,高職院校要在設備上給與支持,比如說加強對計算機專業設備的投資,使學生能夠有充足的、良好的學習環境;第二,教師要擺正態度,因為教師的態度是決定教學側重性的重點,如果教師偏向于理論知識,那么勢必就會忽略對實踐能力的培養,所以說教師必須積極地認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并且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貫徹實踐性教學;第三,學生要意識到實踐性教學的作用,對于學生來說,課堂教學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而如果學生能夠意識其重要性,就會自覺地、主動地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學習,并且通過這種課余時間的學習,拓展、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使自己獲得更好的發展;第四,社會要給與足夠的支持,比如說社會企業應該積極地與高職院校實施聯合,畢竟高職所培養出來的人才也會進入到企業當中,而在培養的過程中展開校企聯合,不僅僅能夠給與足夠的支持,更能夠從側面幫助自身培養出適合的人才,從而整合自身企業的人力資源。
3.重視教學手段的豐富性
教學的手段是教師在進行知識傳授過程中的重要途徑,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不僅僅能夠強化學生的知識、能力,更能夠直接地提高教學的質量以及效果,使教學活動更加有意義。正是因為這樣,教師必須積極地將社會科技與自身教學內容有機的融合在一起,使兩者能夠相互補充、相互作用,從而起到豐富教學手段、強化教學手段的效果,而其目的則是為了能夠使高職學生獲得更綜合、更全面以及更有效的發展。具體的實施措施包括以下幾方面:第一,實踐動手替代傳統講授。傳統的高職計算機教學往往側重于教師對于知識的講授,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僅模糊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更使得教學活動平淡、枯燥,既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散,更會影響到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學習興趣,而通過實踐動手教學手段,不僅僅能夠使知識更加具有說服力,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第二,直觀教學手段的趣味性。計算機這門學科本身就是社會科技的重要印證,而再通過多媒體、計算機等載體來加強學生的直觀性,就能夠給與學生身心上的刺激,使學生能夠直接地接觸知識并且理解知識、消化知識。不僅如此,通過直觀教學還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的注意力以及思維始終與知識結合在一起,從而幫助學生獲得提高、獲得發展。第三,自由學習更甚于被動學習。這里所說的自由學習指的是學生對于知識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展開自由性質的學習,讓學生自己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說通過展開具有市場性質的分組活動,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積極地完成小組任務,使學生既能夠完成教學活動,又能夠更多面地了解社會、了解市場,從而起到相互的促進作用。
總而言之,社會在不斷進步、發展的同時,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的教學模式也必須緊跟其腳步,因為社會的動態的,知識也是動態的,而如果在這樣的環境中教學模式呈不變狀態,那么勢必就會影響到教學的質量以及教學的有效性。正是因為這樣,學校必須結合客觀的各種因素,積極地、及時地認識到自身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這樣才能夠真正地促進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模式的更新,進而才能夠真正地推動學生的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