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已進入新型工業化時代,需要大量的技能型、應用型高素質勞動者。然而,中國的勞動者的整體素質與現代經濟發展的要求相比,已出現相當大的差距,中國的職業教育亟需改革,以適應時代的需求。當今,行為導向教學法作為一種先進的現代職業教育理念傳入中國,并在一些職業教育院校推廣應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它為中國的職業教育改革開辟了新的研究、實踐領域。下面筆者淺談一下對行為導向教學法的幾點認識。
行為導向教學法是學生同時用腦、心、手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法。這種教學法是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能力本位(人的發展為本位)的教學。行為導向教學法是全面的和學生積極參與的教學。在課堂上,由教師和學生共同決定要完成的行為產品,引導著教學過程。
一、行為導向教學法引導學生腦、心、手并用進行自主學習
傳統教學的課堂上學生也用腦、心、手學習,但注重的是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理解和記憶,以及對所學知識的書面應用,仍局限于知識的學習過程和學會的目的。課堂上教師講得多,學生講得少,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行為導向教學法中學生同時用腦、心、手進行主動地學習。此時,教師課前準備的著重點不再是教的過程,而是學生學的過程;教師在課堂上也不再是主角,學生的學習是整個課堂的主要內容。學生圍繞某個課題自主學習,動腦思考如何完成獲取信息、制訂計劃等環節,用心投入整個學習過程,用手進行書面描述或實際操作。在學習過程中所有感覺器官都參加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與人相處。
二、行為導向教學法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使學生的學習與未來的工作聯系更加緊密
例如,行為導向教學法中的項目教學法,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綜合訓練學生的專業能力、社會能力和其他關鍵能力。引導課文教學法是奔馳公司開發的教學文件,通過引導問題工作計劃和自行控制工件過程等手段引導學生獨立完成學習和工作任務的教學培訓方法,是項目教學法的完善和發展,適合各個專業提高階段的能力培養。另外還有項目與遷移培訓方案、四階段教學法等。這些以職業活動為導向的教學法,使學生在課堂上得到與相關職業密切聯系的培訓與演練,培養了學生的專業能力、社會能力和其他關鍵能力,為學生將來盡快適應和熟悉工作崗位,獨立開展工作,并不斷提升技能水平打下堅實基礎。
三、行為導向教學法以能力本位進行教學,體現了當今社會對高技能、高素質人才的需求
當今社會已向知識社會和信息社會轉變,需要大批高素質的技能人才,他們不僅需要具備豐富的專業能力,還需要一定的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專業能力是適應崗位工作所具有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社會能力指一個人的的團隊協作能力、人際交往和善于溝通的能力。在工作中能夠協同他人共同完成工作,對他人公正寬容,具有準確裁定事物的判斷力和自律能力等,這是崗位勝任和在工作中開拓進取的重要條件。方法能力一是指信息收集和篩選的能力;二是指掌握制訂工作計劃、獨立決策和實施的能力;三是接受自我評價能力和接受他人評價的承受力,并能從失敗經歷中有效地吸取經驗教訓。行為導向教學法以培養學生的行為能力為核心,從注重“教法”轉到注重“學法”,將學生的學習與學生的發展密切結合起來,通過獲取信息、制訂計劃、做出決定、實施工作計劃、控制質量、評定工作成績等環節的實施,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
四、行為導向教學法倡導師生共同參與教學,使教、學、做得到統一
行為導向教學法的教學目標是教學生“學會學習”,對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角色和任務進行了重新分配,并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師的角色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教學的主持人;任務是輔助和促進作用,如提前準備、提供意見、幫助解決難題等;要求教師尊重學生個性,多鼓勵學生,不允許批評。學生的角色是學習的主體;任務是依據課程設計完成自學;要求學生以團隊形式自主學習和探索。采用這種師生互動型教學模式,一是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對所學的內容充滿了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二是通過自主學習,學生體驗學習過程的快樂。三是以團隊形式組織學習,既發揮團隊中每個學生的主體作用,又培養了團隊協作精神。
2011年《教育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到“強化學生素質培養,改進教育教學過程。改革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方式,重視實踐教學,項目教學和團隊學習。”這與行為導向教學法的教學理念是一致的。行為導向教學法是一種先進的職業教育方法,隨著職業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相信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和使用。
(作者單位:山東龍口礦業集團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