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教學結構可分為組織準備、活動體驗、感悟歸納、分析交流、整合應用五個環節。傳統教學只強調學生本身增強體魄和身體素質等方面的培養,缺乏對學生心理品質和溝通方式及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升學習與生活及未來工作等能力,筆者嘗試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拓展訓練項目,使體育課堂的內容更加豐富,目的性更強,素質培養更有效。
一、拓展訓練與體育教學結合的必要性
拓展訓練以自然環境為依托,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設計具有挑戰性的課程。首先要把素質拓展訓練與傳統體育教學進行有機結合,這樣對加快體育教學改革,提高體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其次,從課堂的組織形式上看,素質拓展訓練通過有針對性的游戲和特定的戶內外場所或未知的大自然環境,使學生在活動中親自參與,以獲得個人體驗和感悟,從而使學生素質得到更大的提升。再次,從場地運用上來看,體育課一直以來都是戶外上的技戰術課,戶內上理論課。而素質拓展訓練課在戶內戶外都可進行活動,課程一旦確定訓練內容,執行力是不容許改變的。這樣,課程內容的實施和目標的完成更有針對性和持續性,團隊精神和磨練意志品質不再只是一句空話。
二、拓展訓練進入體育教學的可行性
1.拓展訓練與體教學程的特點相互比較
體育教學是學生在教室及規定場所內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的,以發展運動能力、增強體質、培養思想品德為目標的一種有組織的教育過程。而拓展訓練是屬于體驗式的學習方式,根據不同的對象設定特定的場景,讓學生在面臨挑戰時,用本能和最直接的思維方式與行為方式直接面對。通過有針對性的訓練指導,完成最徹底的觀念轉變,最終形成新的品質。通過教學示范,筆者驗證出,拓展訓練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更容易讓學生接受,教學效果更加明顯。因此,拓展訓練歸納在體育教學中也是教育面向社會,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一種時代需求和趨勢。
2.拓展訓練項目設計的有趣性
拓展訓練項目看似游戲活動,其實要求學生付出十分的專注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才能完成。拓展訓練項目能在短時間內吸引住學生,并且讓每個學生從個人和團隊的層面中,通過領導、溝通、危機感、面對逆境和輔導的培訓得到素質的提升。而且在特定的環境中,讓學生主動去思考,去發現,去感悟,并對自己、同學、團隊有全新的認知和定位。這種教學模式更有趣,更易被學生接受。研究資料表明,在拓展訓練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參與體驗使他們的吸收程度高達75%。這就證明拓展訓練教學能夠更加有效地將資訊傳遞給學生,并能使學生在課堂上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學習生活中去,并親身感悟認識到的道理。
3.拓展訓練所需的器材簡單化,訓練方式靈活多樣
拓展訓練是一種簡單的體驗式的教學方式,所需的場地限制小,訓練方法靈活多樣。大到一個足球場,小到一塊幾米見方的平坦場地都可以進行教學活動。活動中需要的器材大致可以用簡單的紙、繩子、氣球等等,甚至有的項目是不用器材就可以完成的,比如增強團隊的凝聚力以及增強大家的相互信任的數字傳遞項目。有時在同一個培訓目標中會有多個項目可以選擇,比如拓展訓練項目中的信任背摔同樣可以達到高空項目的培訓效果。因此,在教學訓練中所需要的器械比體育常規教學簡單,更適合于在不同環境下進行。
三、拓展訓練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1.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動手能力
拓展訓練教學著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動手能力,同時還能挖掘與激發學生的想象潛力。在拓展訓練活動中沒有人會教你應該怎樣做,要完成項目中的任務只能靠自己,發揮你自己的想象力,去挖掘你的創造性思維和實踐的動手能力。這就給了學生一個激發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和動手實踐能力的空間和條件。
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體系中,交流與溝通的方式都比較單一。一般在課堂上只有教師和學生的單向信息傳遞,而在拓展訓練中的溝通則是多向性的。尤其是在“盲人方陣”或者是“齊眉棍”這樣的項目中,在學生什么都看不到或不能說話的限制下來完成任務。這種特殊的非語言溝通和交流,對于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促進
作用。
總之,拓展訓練以一種體驗式的學習方式打破了傳統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愉快、積極的參與過程中學到知識,領悟道理,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完善情緒調節和自己的調控能力,保持平和心態,挑戰自己,戰勝自己,從而塑造冷靜、果斷、堅韌不拔的良好意志品質。對這種新型的教育方式進行積極的探索,將其引入到體育教育體系中,是一個有積極意義的研究方向。
(作者單位:河源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