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是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以校園空間為背景,圍繞教學活動和校園生活而創制并共享的物質精神文化系統。它通過培養和教育形成一種師生共有的觀念和意識,并以這種觀念和意識凝聚、鼓勵師生,對提高學校品位和競爭力有著重要作用。
一、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1.校園文化具有教化作用
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能使學生在獲得精神需要和滿足的同時,將社會對個體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質的要求內化于心并外施于行,有助于學生提高思想境界和政治覺悟,培養樂觀的人生態度,養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強主體意識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有效抵制各種不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侵蝕。
2.校園文化具有導向作用
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環境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巨大影響。其內容和形式深刻地影響和制約著學生的思想品德和行為規范,引導著學生的心理、觀念、行為的形成,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校園文化具有輻射作用
優秀的校園文化賦予師生獨立的人格和精神,激勵學生不斷反思,不斷超越。校園文化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在對學生個體發揮作用的同時,還通過學習和生活等日常交往活動向周圍擴散,甚至在學生走向社會的過程中,這種內化和積淀也能傳播和滲透到社會的各個方面。
二、當前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觀念因循守舊,缺乏現代氣息
大多中職學校慣用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校園文化建設,走進校園,隨處可見耳熟能詳的板報、櫥窗和宣傳欄。而現代科學的學習方法、成才途徑以及本專業發展的動態等則少而又少。
2.仿效普通中學,職業特色弱化
以校訓為例,隨處可見“勤奮、求實、團結、拼搏、刻苦”等字樣,而能鮮明體現職業學校專業特色的內容則明顯不足。由此可見,作為中等職業學校課堂教學的延伸和重要補充的校園文化建設沒有跟上發展步伐。
3.辦學封閉保守,市場意識不強
目前中職教育還存在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封閉辦學,脫離市場主體,校園文化建設也忽視了與企業文化的有機結合。中職學校的辦學宗旨是“以市場為導向,以就業為目的”,校園文化建設也應大力拓寬視野,著眼市場和企業的現實需求。
三、構建中職學校特色校園文化體系的主要手段
1.立足“職業性”,建設中職校園文化體系
(1)物質文化要有職業教育的特色基調。物質文化是一種直觀性文化,它直接表現出師生所處的文化氛圍,有較強的直觀性,是中職校園文化建設的前提和載體。中職學校必須有現代化的實訓場地、實訓設備,這是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特色基調和物質基礎。
(2)制度文化要有職業教育的行為規范。行為規范是指針對校園文化環境下的個體建立起一套必須共同遵守的制度和標準,包括校紀校規、組織制度、管理制度和獎懲制度等。這些制度的制定不但要有文化內涵,更要體現“技能型”“應用型”的職業性。同時,為了安全、規范,要把操作規范和要求張貼在工作室、車間、實訓場。
(3)行為文化要有職業教育的活動方式。行為文化是指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它具有廣泛的娛樂和審美功能。學校的師生活動和學生的社團活動都要具有中職特色,要圍繞“高技能”“高素質”開展一系列職業實踐、科技作品制作和社會服務等活動。但要注意保持這些活動的娛樂性,只有具備娛樂性的活動才具有參與性、感染性和積極性。
(4)精神文化要有職業教育的理想追求。精神文化表現為校園中多年積累、沉淀形成的理想信念、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中職校園文化的核心和靈魂。當前,中職學校要根據市場和社會要求,注重對學生進行市場意識、創新意識、誠信意識、成才意識、技能意識和效益意識的培育,打造特有的專業特色,形成特有的教育理念,增強師生文化認同感和責任感。
2.瞄準“市場性”,塑造中職學校校園精神
市場需要是中職學校的“晴雨表”和“指揮棒”,作為中職學校,無論是辦學方向、專業設置,都要以市場為導向,用市場來調節學校與企業之間的供求,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所以,中職學校既要了解市場的需求狀況,又要研究市場的發展規律和方向。
3.圍繞“企業性”,構建仿真企業校園文化環境
(1)將校園文化建設與職業指導工作結合。以就業為導向,加強職業指導工作是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校園文化建設是加強職業指導工作的有效途徑。可以利用校園文化活動的有效形式,如課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積極開展職業指導工作,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引入先進的企業文化。
(2)根據實際需求引入先進企業文化。校園文化是一個開放的動態系統,社會各種文化是校園文化系統十分重要的輸入來源。要廣泛與企業合作,注重對企業文化的引入和整合。以校園文化活動載體,利用各種校園媒體對先進的企業文化進行宣傳,使先進的企業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滲透到學生的思想行為中。
(作者單位:恩施州交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