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記得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一位14歲的羅馬尼亞小姑娘,身高1.55米,體重40公斤,得到了體操歷史上的第一個10分。如今小姑娘已經50歲,在美國生活。她對如今體操運動有所批評,但依然充滿期待。
Q: 娜迪亞,50歲依然保持著體操運動員的身段。你還做很多訓練么?
A: 我練身體,對的。而且,相信我,我練得很多。哈哈。我旅行很多,經常在酒店健身房內鍛煉。在俄克拉荷馬的家中時,我去老公的健身房里鍛煉(科馬內奇的老公是巴特·康納,前奧運冠軍,擁有俄克拉荷馬城的私人健身會所Bart Conner Gymnastics Academy)。我練習平衡木和自由操,帶著6歲的兒子迪倫。他玩得也很不錯,可以自己玩了,是極好的。

Q: 6歲時,你已經開始體操訓練了吧?
A: 沒有的。我開始的時間略微晚一點。如今,孩子們啟蒙得比較早。在我的體操館里,科目是循序漸進的。從2歲開始,孩子們就由媽媽帶著來,扶著他們玩很矮的小平衡木;3歲時,媽媽們依然可以進場,但只能在旁邊看著;4歲時,媽媽們就呆在場外,通過玻璃窗看著。孩子們逐漸學會自立自強。

Q: 典型的美國式體操教學法?
A: 是的,我認為美國人的教學方式是領先的。很有趣味。在美國,有400萬孩子練習體操。在我們位于俄克拉荷馬的學校里,有1200名孩子。美國人很喜歡體操,而歐洲人越來越不喜歡。
Q: 歐洲對體操不感興趣了?
A: 在歐洲,體操從學校的課程表上消失了。我剛剛在布加勒斯特開了一家體操中心,叫做MiniMe,為3到7歲的孩子服務。沒有時間照看孩子的父母們可以把孩子放在這里,讓他們玩耍和學習。翻翻跟頭,在地上滾一滾,嘗試著爬爬東西……父母們會意識到體操對于孩子們的發展是多么好。他們會看到有體操基礎和沒有的孩子們之間的差距。體操對于身體協調性、平衡能力、動作預判都很有好處。練體操的小孩在各方面都更出色:對自己的認知,以及處理與他人的關系等。體操是所有運動的基礎。不玩體操,實在是遺憾。

Q: 是否因為大家都想著小孩們練體操的痛苦畫面,比如哭泣的孩子,從而覺得練體操是受折磨?
A: 有基礎體操和競技體操之分!家長們經常來找我,擔心孩子們的訓練條件。我總是對他們說:“練體操的孩子中,只有千分之六,而且是每四年一次,參加奧運會。”大部分孩子都能從體操練習中找到樂趣。如果你想去參加奧運會,那就得苦練,每天練5個小時。
Q: 如今,沒有體操明星了。霍爾金娜和博金斯卡婭都去哪了?(俄羅斯人霍爾金娜在1994—2004年得到兩次奧運冠軍,9次世界冠軍;白俄羅斯人博金斯卡婭在1987—1996年得到3次奧運冠軍,5次世界冠軍)
A: 確實,在北京,我們有田徑的博爾特和游泳的菲爾普斯。沒有人記得體操冠軍的名字。體操有些新星。但時至今日,僅僅贏得金牌是不夠的,你得有比金牌更偉大的成就。你得有自己的故事,或者成為某項事業的首創者,或者擁有漫長的職業生涯。
Q: 你是完美的10分的象征。而體操中已經沒有10分了,被另一套評分標準取代。這是體操項目被削弱的另一個原因?
A: 我認為他們應該保留10分。但我不太應該加以評論……取消10分,代之以新的評分方式,讓所有人都很困惑。分數是開放性的,公眾無法理解其中的輕重。如今的運動員們琢磨評分標準,將里面最重要的因素放大。結果就是大家的表演都差不多是一個套路,讓人厭煩。原創和新穎去了哪里?
Q: 體操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尷尬的階段?
A: 是的,我們必須做出一些改變。男子體操還好,因為它頗為精彩。男選手們更敢于冒險,他們有力量,動作更漂亮。女孩子們面臨困難,因為她們不再關注美麗與風姿。她們的能量都集中在精準的動作因素上,而執行的美感下降得很快。
Q: 羅馬尼亞體操還剩下什么?
A: 2011年東京世錦賽,羅馬尼亞連一塊獎牌都沒拿到。這堪稱是史上第一次,令人失望。女孩子們得更加努力。但奧克塔維安·貝魯已經回國執教了(羅馬尼亞傳奇教練,2005年離職,2010年7月復職),他應該帶領羅馬尼亞運動員們在倫敦奧運會有所復興。
Q: 體操在羅馬尼亞還是重要的項目么?
A: 是的。僅次于足球的2號運動。但其他的國家變得更好了……我那個時代,中國體操還不存在。如今的美國隊有4名羅馬尼亞教練,包括馬塔和貝拉·卡羅里(知道過科馬內奇,以及幾個世界級的冠軍選手,比如美國人瑪麗·魯·雷頓)。這兩個國家爭奪金牌,其他國家分剩下的。
Q: 是否因為羅馬尼亞現在有錢了,沒必要那么苦地練體操,也能有很好的發展?
A: 我現在玩高低杠,玩得和年輕時一樣。那邁克爾·喬丹在成為億萬富豪之后,為何還要打球?要想成為冠軍,你得在內心深處有冠軍的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