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在分析福建省物流發展現狀及對物流人才需求的基礎上,對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探索進行了比較全面的分析,從三個方面對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培養模式;專業定位;課程體系;第三方物流
一、關于專業定位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
高校設置物流管理專業,須根據專業人才市場需求、本學校相關專業的特點和地方產業群的要求進行專業定位,否則就難以明確學生的培養目標,難以考慮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去向和從業特點,專業定位是專業建設的先決條件。那么,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校如何選擇物流管理專業定位,首先要基于海峽西岸經濟區物流產業的發展要求,結合福建“十二五”物流規劃要求和莆田市“十二五規劃”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商貿物流的需要,面向海西發展對物流人才的需求及我院辦學宗旨及學校自身實際情況加以考慮。目前,莆田市的物流業發展雖然處于起步階段,但發展速度很快,全市物流業總體規模擴大,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物流需求不斷增長,物流市場主體的培育也得到不斷地增強。莆田市處在福州、泉州、廈門三大經濟圈中線位置,地理位置優越,特別是莆田市把物流產業作為莆田市十大支柱產業之一,莆田市以打造海西現代物流中心作為發展目標,為發展莆田市現代物流提供了有利的機遇。為發展現代物流,莆田市政府采取各種措施,建立各種物流園區,鼓勵工商企業增強現代物流意識;逐步積極發展社會化、專業化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培育物流市場主體、服務方式向多元化方向發展等等。可以預測,隨著莆田市傳統產業的升級,莆田市各相關產業集群升級優化,基于企業打造核心競爭力要求的物流外包及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蓬勃興起,對企業物流管理人才及第三方物流管理人才提出迫切的需求。因此,筆者認為,致力于企業物流專業人才和第三方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應是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院物流管理專業的定位所在。
二、關于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思考
課程體系的設置是物流管理專業的核心內容,它要求結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構建一個合理的適應社會需求、體現自己特色的課程體系,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高職物流專業重在培養操作型為主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初、中級管理人員,如倉庫管理員、配送員、報關員、物流信息處理員等。因此,物流專業的培養目標應該是“寬帶”型的,講求“寬口徑、綜合性”。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需要結合自身的優勢和特長,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立足點,在制定專業培養目標時要重點鎖定第三方物流相應的(儲存、運輸、調配、保管、分裝、加工、采購、集裝箱管理、報關、結算、貨運代理等)崗位群和企業內部物流(成品庫管理、包裝、分揀、配裝、流通加工等)崗位群,逐步打造自己的專業特色和優勢課程。
1.構建課程體系應考慮的因素。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設置時,應考慮用不同形式,對莆田及周邊三個經濟圈(福州、泉州、廈門)區域經濟特點和物流行業特色、物流專業人才需求等進行調研,分析物流人才層次的差異性,按照物流管理職業崗位群需要的能力、職業素質和知識,融合物流職業資格標準,滿足訂單企業對人才的特殊要求,以作業流程為導向,設置課程,整合課程內容,構建與物流職業崗位緊密結合的“寬平臺、多方向”課程體系。在課程體系中加大實踐教學比例,保證職業通用能力訓練,強調職業技術能力訓練,突出職業方向技術能力訓練,培養學生職業崗位群的工作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與適應、遷移能力。
2.構建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課程體系的構建分為理論教學課程和實踐教學課程。按“有用、夠用、實用”的原則構建理論教學體系。理論教學體系由職業基礎課程、職業技術課程、職業方向技術課程三部分組成。(1)理論教學課程體系構建。在理論教學課程體系設置上,設計為“平臺+模塊”的模式。“平臺+模塊”的課程體系是:將學生必須掌握的大類課程設置成若干基礎平臺,將專業課細化為幾個方向模塊,具體來說,專業課應細化為第三方物流方向、臨港物流方向、商貿物流方向。“平臺”包括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理論課程、專業主干課程、海西特色課程四個方面:“模塊”主要是在平臺基礎上,結合地方物流人才需求,學生可根據自身興趣及今后就業方向進行選擇。(2)實踐教學課程體系作為課程體系的重要部分,分為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兩大部分。第1學期安排物流認知見習,結合主要職業崗位在第2~4學期安排模擬崗位技能訓練,為培養學生技術應用和創新能力,在第3~4學期安排生產性輪崗實訓,按職業方向在第5學期安排綜合模擬實訓,物流專業體驗可由學生自主選擇寒暑假完成,在第6學期安排畢業綜合實踐和頂崗實習,與畢業生就業接軌,以增加學生就業的機會。校內實踐內容主要是物流管理仿真模擬試訓,這就要求學校建立物流仿真模擬實驗室,為學生提供計算機物流系統仿真模擬實訓,使學生不出校門即可進行直觀的仿真模擬試驗,模擬物流活動各業務環節,是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的實踐途徑。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實施的前提是,有良好的校企合作的環境和平臺。所以在校外實踐教學方面,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應主動對接平臺,根據專業特點、企業需求,依托相應的物流企業,推行了“崗課對接、課證融合、工學交替、教學做一體化”的實踐;同時積極尋求訂單培養途徑,根據企業的特定要求,與相關合作企業共同探索專業合作辦學模式,合作辦學運行機制,共同確定人才培養方案,實行工學交替、訂單培養。這樣就整合了校企資源和提升資源運行效率,把企業的設備、人才、技術優勢作為專業教育教學的資源和手段;把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作為深化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源泉;把企業文化和職業道德教育引入課堂;把用人單位對高職專門人才的要求作為制定質量標準的依據。為專業建成培養企業職工和輸送人才基地的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關于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的思考
筆者認為,由于我校物流管理專業停辦兩年,師資嚴重缺乏,實訓條件嚴重不足,建設物流專業師資隊伍,可采取以下做法:首先,改變教師“重理論、輕教學”現象,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物流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需要教師們在忙于應付繁重的教學與科研的同時,抽出時間到企業去學習、考察、調查情況,及時了解當前社會物流發展的趨勢,了解社會物流實踐,了解企業關心的問題,以此豐富教師的教學和科研內容;其次,實施引進來戰略,讓物流企業的中高層主管參與物流管理的專業教學,解決目前師資缺乏的現狀。第三,注重專業帶頭人和專業骨干教師的培養。當前,高校普遍都很重視學科帶頭人的選拔與培養,忽略了專業帶頭人的培養。而筆者認為,作為定位于教學型的新建高職院校,進行專業建設,培養應用型高職人才,專業帶頭人和專業骨干教師是重要的支撐,專業帶頭人培養的重要性應與學科帶頭人的培養是同等的。因此,我校應注重專業帶頭人和專業骨干教師的培養,盡快培養出一支優秀的專業帶頭人和專業教師骨干隊伍。
參 考 文 獻
[1]劉聯輝.物流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的思考[J].物流技術.2005(5)
[2]邢運民.本科教育應重視實踐性教育環節[J].高等教育研究.2006(6)
[3]程建芳.借鑒國外經驗強化應用型本科教育實踐教學[J].中國高教研究.2007(8)
項目基金:院級教改課題(項目編號:Y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