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微博逐漸成為網絡信息傳播的主要方式,它在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對我國現有著作權的法律保護體系提出了挑戰。本文在闡述微博作品著作權侵權糾紛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了微博作品的著作權認定,分析了微博作品著作權法律保護體系中所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保護微博作品著作權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微博作品;著作權侵權;法律保護
微博,是一種基于用戶關系的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平臺,用戶可以通過組建個人微博,以極其簡短的文字發布信息,實現即時分享。由于發布信息快捷簡便、隨時隨地,微博應用在互聯網中迅速崛起,但在成為熱點的同時微博侵權事件也時有發生。2010年3月,著名體育評論員黃健翔所發的一條微博被張發財指為抄襲其前一天所發微博,引發論戰。2011年童話大王鄭淵潔所寫的一條微博被網友“方雨007”未標明出處地發布在微博上,隨即在網絡上引發了“140字的微博是否有版權”的爭論。上述事件絕非偶然,隨著微博這一新興信息渠道的迅速發展,此類問題勢必引起越來越多的爭論。
一、常見的微博侵權糾紛
微博的交互性、傳播的迅速性、廣泛性和載體環境的特殊性使得其著作權無論在認定上還是救濟上都較傳統作品的著作權保護更為復雜,因此也極易引發著作權侵權行為的發生,這類侵權大致可以歸納為兩類情形:(1)不注明原微博作者的
前提下進行地復制轉發。由于網絡信息的復制方便的特性,這也是目前引發微博侵權糾紛最普遍的一類情形。主要表現為網友將原微博作者具有獨創性的微博內容直接復制,不注明原微博作者網名,發布到自己的微博上。這種行為不同于微博上平臺本身提供的轉發功能,因為直接隱去了原微博作者的署名(通常是微博網名),前文敘述的黃健翔和鄭淵潔事件便是這種侵權行為的體現。(2)傳統媒體對于微博的不當轉載,如報刊雜志、出版書籍對于微博中相關作品的引用,這是目前微博侵權糾紛并引起民事訴訟較為常見的情形。隨著微博的日漸火爆,其傳播信息的迅速,許多傳統的報紙雜志常常會引用微博內容來進行報道。很多情形下是報紙雜志的隨意引用而且并不注明原作者名字。
二、微博作品的著作權認定
目前我國尚未有相關法律條文明確把微博作品納入著作權的保護范圍,但依據《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二條規定:“著作權法所稱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并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成果?!笨梢酝贫ㄓ?40個字符限制的微博是否能成為著作權法保護對象的關鍵在于能否滿足著作權法對于其“作品”的身份認定。筆者認為,微博是否能成為著作權法保護的“微博作品”,理應同其傳統作品一樣,具備如下條件:(1)具有獨創性。所謂獨創性,是指一件作品的完成應當是作者自己的選擇、取舍、安排、設計、綜合、描述的結果,既不是依已有的形式復制出來,也不是依既定的程式或者程序(又稱手法)推演而來。微博中那些對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活動進行流水賬式記錄,顯然不能稱為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但對于另外一些微博作品而言,其內容是創作者經過精妙構思和遣詞造句而創作形成的(如微小說、微散文、微詩歌等微博作品),是某種特定的思想或感情的表達,從內容上來說具有獨創性,是創作者智力勞動的結晶。其作品內容雖然短小,但符合上述對獨創性智力成果的客體要求,理應受到著作權法律保護。(2)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微博作品要獲得著作權法的保護,除了具備傳統作品的一般條件以外,其思想傾向或情感的表達內容與形式顯然也應不違背法律最基本的規定。對于那些內容上明顯違背公民道德、危害公眾或破壞社會善良風俗的微博,不但不應給予著作權法保護,反而應視其情節輕重,依法追究相關微博用戶的民事刑事責任。
三、微博作品現有可用的法律保護體系探析
微博作品同傳統作品相比,主要通過互聯網發布,網絡信息的極易復制性及傳播渠道的特殊性,決定了侵害其著作人身權、著作財產權的行為也更易發生,同時對侵權行為的認定也面臨更大困難。從現有的著作權法律體系中來看,可以為微博作品的著作權提供法律保護的法律法規主要包括如下:(1)法律及行政法規。著作權法作為我國著作權法律保護體系中最重要的依據,其大部分條款都可以適用于微博作品的著作權保護。如該法第四十七條對侵權行為進行了列舉,規定了侵權行為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該法律規定同樣適用于微博作品的保護。此外該法第四十八條中對于侵權賠償的規定同樣可以作為處理侵犯微博作品著作權賠償問題的參考。但是就微博作品著作權保護而言也面臨一些法律空白,比如微博作品最多只有140個字,認定“剽竊、篡改”等侵權行為無疑相比傳統作品必然有所區別,同時微博作品侵權所帶來的非法所得如何認定由于其獲利所得客體的特殊性也需要進一步解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中也有相關條款適用于微博作品的著作權保護。如該法第六條規定:“著作權自作品創作完成之日起產生?!蹦敲次⒉┳髌返闹鳈喈a生完全可以依據其發布在相關網站平臺上的時間來認定。另外根據該法第十三條的規定:“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由作品原件的所有人行使除署名權以外的著作權。作者身份確定后,由作者或者其繼承人行使著作權?!痹摋l款對于著作權人的身份進行了規定,那么對于微博作品而言著作權人應該是微博賬號的所有者。但由于微博賬號注冊的開放性,賬號所有者并不一定和微博作品創作者的現實身份一致,因此對于微博作品著作權人身份的認定如按傳統作品著作權人認定的方式進行也容易引發糾紛?!缎畔⒕W絡傳播權保護條例》中對于可通過網絡來進行傳播的作品的著作權保護的相關條款也可以對微博作品的進行保護。如該法第五條的規定對微博作品著作權糾紛中有侵權行為的侵權人身份如何認定提供了法律依據。此外根據該法第十四條的規定,當微博作品著作權侵權發生在某個網站上或者微博平臺本身時,微博作品的著作權人完全可以依據該條款的規定,直接要求網站管理方對于侵權行為進行處理,直接從服務器上刪除相關作品內容。(2)部門規章。我國現有法律體系中,由國務院所屬的各部門發布的規范性文件中也常有對于著作權進行保護的相關規定,同樣也可以適用于微博作品。如《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第四條的規定:“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對侵犯互聯網信息服務活動中的信息網絡傳播權的行為實施行政處罰,適用《著作權行政處罰實施辦法》。”這使得對于非法轉載微博作品的網站進行行政處罰也有法可依。同時《著作權行政處罰實施辦法》第四條對于行政處罰的種類也同樣適用于對非自然人主體的微博作品侵權人的行政處罰。(3)司法解釋。法律即使再完備,也難以避免“法律漏洞”現象。在法律存在著滯后的情形下,相關司法解釋無疑是對現有法律保護滯后最有效的補充。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計算機網絡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規定:“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包括著作權法第三條規定的各類作品的數字化形式。”這是認定微博作品適用著作權法律保護的最為有力的肯定。
綜上所述,我國現有著作權保護法律體系對于微博作品的著作權保護是有用武之地的,但也有空白區域,不立法解決這些問題,勢必使微博作品著作權糾紛的處理難上加難。在相關立法完善以前,如何規制微博著作權侵權,僅僅依靠法律法規的保護顯然是不夠的,必須從技術手段上建立主動防范措施,建立相關部門的行政監督機制,以及提高網絡用戶本身的道德及自律水平,才能有效解決當前微博作品侵權現象的發生。
參 考 文 獻
[1]劉春田.知識產權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55~56
[2]孟慶吉.微博著作權及其侵權的認定[J].學術交流.2012(2)
[3]雷鳴、李麗.談完善微博侵權行為的監管機制[J].出版發行研究.2012(3)
[4]楊成梅.對微博著作權侵權問題的幾點思考[J].法制與社會.2011(8)
[5]劉涵.報刊利用微博內容涉及的版權問題探析[J].中國編輯.
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