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體現為知識的競爭力。本文從知識管理的內涵出發,在分析探討知識管理與企業核心競爭力關系的基礎上,從四大方面就如何實施知識管理構筑企業核心競爭力進行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企業;知識管理;核心競爭力
一、知識管理內涵
知識管理作為一種全新的管理思想,最早由美國管理學教授彼得·德魯克博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1991年,Tom Stew
-art在美國《財富》雜志發表《智囊》,標志著知識管理的理論與實踐進入實質性研究階段。作為一種新生事物,人們從不同的角度、側面及應用領域,對知識管理有著不同的看法和定義。美國生產力與質量研究中心(APQC)認為:“知識管理是為了提高企業競爭力而對知識進行識別、獲取和充分發揮其作用的過程”。國內著名管理學專家烏家培認為:“知識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是信息管理發展的新階段,是信息轉換為知識,并用知識提高特定組織的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概括起來,筆者認為可理解為:知識管理就是在組織中構建一個人文與技術兼備的知識系統,讓組織中的資訊與知識,通過獲得、創造、分享、整合、記錄、存取、更新等過程,達到知識不斷創新的最終目的,并回饋到知識系統內,個人與組織的知識得以永不問斷的累積,從系統的角度進行思考這將成為組織的智慧資本,有助于企業做出正確的決策,以應對市場的變遷。這些定義中反映出了一個共性,即高度重視知識的核心地位及發揮知識的作用,并強調知識管理的終極目的與其他管理的終極目的一樣,是為了提高企業創造價值的能力。
二、知識管理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系分析
所謂“核心競爭力”,普拉哈拉德與哈默在《公司的核心能力》一文中指出:“核心競爭力是組織中的積累性學識,特別是如何協調不同的生產技能和有效組合多種技術流派的學識。”由此可見,核心競爭力源于組織獨特的知識和知識體系,本質是組織的知識及知識管理。從特征維度上看,核心競爭力表現為如下四個方面,即獨特性、價值性、創新性以及持久性等,這些特征滲透到核心競爭力的各個層面。具體如下:(1)知識管理是以核心競爭力為目的的。在整個經濟運行環境中,企業如何充分利用內外部知識資源致力于企業的創新是知識管理強調的重點,從核心競爭力的角度出發對企業知識管理進行探究,一方面可以為知識管理指出方向,更重要的是確立知識管理對企業獲得持續競爭優勢的作用及價值。通過面向培育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知識管理的基礎設施資源(組織結構、技術設施、人力資源、企業文化),在知識管理過程(知識獲取、知識共享、知識創新)活動的作用下,建立適應企業的知識管理戰略,帶動企業各方面的創新,并進一步滲透到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展開過程中,促使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和發展。(2)知識管理滿足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可持續性。核心競爭力的發展作為一種行為方式,是基于企業內外部環境構建而成的,強調持續創新、穩步提高、增強優勢以及適時變更資源取向,企業通過知識的存量和積累,促使其競爭優勢得到不斷的延續和擴展,體現了核心競爭力的可持續性。但若不經過企業的學習而只是一味地強調知識的積累或存儲,也無法實現知識的吸收及創新。因此必須加強企業的知識學習,建立知識型的學習組織體系,確保競爭優勢的可持續性。(3)知識管理滿足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創新性。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指出:“經濟的增長并不是由資本、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增加所引起的增長,而是由創新引起的增長。”而通過不斷增強自身創新能力利用最新的信息技術實現信息的獲取和傳遞正是知識管理的一個突出特點,這也是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所需要的。核心競爭力的創新通過完善創新機制及方法,整合企業知識結構和水平,提升競爭力。知識管理就是在特定環境下發揮效能,有效整合、消化利用以及共享創新知識資源,為提升企業競爭力發揮關鍵效用。(4)知識管理滿足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價值性。核心競爭力的價值體現在產品及服務中,強調顧客的滿足度,增加了顧客的忠誠度及企業的持續競爭優勢。知識管理通過獲得、共享及創新知識,對企業知識庫進行有效擴充,將靜態的知識信息轉化為動態的創新力、發展力,從根本上提高了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價值性,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源泉。
三、實施知識管理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對策
(1)樹立以知識資本為核心的企業理念。知識資本由美國經濟學家加爾布雷斯最早提出,其實質是企業的一種無形資產,強調知識資本的價值體現在人力資本、結構資本及顧客資本三要素中。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保持長期競爭優勢,管理層就必須強調知識學習的重要性,轉變傳統的觀念,樹立以知識資本為核心的新理念,為企業員工營造學習新知識、新技術的良好氛圍,建立積極主動的激勵機制。此外,高層管理者應從長遠的戰略角度出發,再認識及再評價企業當前所擁有的知識資源,辨明企業知識資源的優劣勢所在,在此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資源整合及開發,挖掘企業知識資源的成長潛力,真正地貫徹及實施以知識管理為基礎的企業競爭戰略。(2)建立企業知識庫。建立企業知識庫是知識管理的一個核心內容,它能使知識有序化,有效促進隱性知識向顯性知識的轉化,實現知識的交流和共享,有利于組織的協作與溝通。要建立好一個企業的知識庫,必須強調如下幾點:一是知識庫的內容要體現企業特點。不同類型的知識,其表達方式、效用均不同,直接影響著體系設計和檢索策略,在構建知識庫時,應結合企業特點,選擇適合本企業的分類體系。二是通過知識轉化豐富知識庫。知識又分顯性知識及隱性知識兩種,在存在形態、作用原理及經濟價值等方面都存在諸多差異,對企業的影響也不一樣,尤其是更微觀層面的隱性知識,對此,企業可以創建各種適合的條件,通過員工言傳身教的方式來傳播與共享隱性知識。三是適時更新及維護知識庫,即一方面不斷進行靜態知識獲取,另一方面不斷推動動態知識創新,從而有效確保知識庫的實時價值。四是促進知識庫的利用,對此,可通過采用提高知識庫檢索效率、知識貢獻者進行獎勵、營造知識創新環境等措施進行。(3)建立知識管理創新體系。一是管理創新。企業管理創新能力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主要途徑,這就要求企業管理層具備立足市場,洞悉市場變化,熟悉競爭對手的情況,敢于抓住機會創新的能力。為了防止出現重大的決策失誤,必須做到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強化風險意識。二是組織結構創新。知識作為企業的稀缺資源,應由專門的人員和部門進行管理,這就要求設立知識主管和知識管理部門。知識管理部門可以由企業內部的信息管理部門轉變而來,也可以由企業的若干部門進行整合組成。三是制度創新。企業制度創新能力是影響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這要求企業逐步建立和完善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科學管理的管理制度,使企業各組織層面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4)營造有利于知識共享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作為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對外的具體表征,是企業在長期的經營管理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并為經營管理者所倡導和全體員工所認同和恪守的共同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是一種新型的現代管理理論。在企業運行中,知識共享是提高企業效率,增加效益的有效方式,然而,在傳統的企業文化中,企業員工往往傾向于以自己在知識占有方面的優勢,來保證自己在企業內的地位和待遇,這使得企業員工在知識的交流與共享方面具有競爭的天性,這種天然的競爭性甚至會導致企業員工之間溝通的障礙。因此,要克服這些傾向,就必須建立促進知識的學習與共享與創新的企業文化,從員工的心理源頭出發,引導員工進行知識的交流、共享,最終形成知識創新,進而有效提高企業經營效率,改善經營環境。
參 考 文 獻
[1]張潤彤.知識管理概論[M].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4
[2]梅書種.企業知識管理與核心競爭力的提升[J].商情.2012(4):104~105
[3]陳飛宇,胡曉林.知識管理在企業發展中的應用研究[J].企業導報.2009(7):61
[4]劉陽.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知識管理當先行[J].科學與財富.2011(7):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