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利用SWOT分析法對大學生創業做出分析,就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分別總結,匹配出四種組合模式,并就每個組合模式做出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SWOT;組合模式;建議
一、大學生創業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經常被用于戰略制定、競爭分析以及職業規劃的經濟分析法,其中,S、W為內部因素,指代優勢(strength)、弱勢(weakness),O、T為外部因素,代表機會(oppor
tunity)、威脅(threat)。
1.優勢。(1)大學生是具有一定創新力,擁有較強的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的群體。創新與創業緊密關聯,成功的創業離不開創新。創新貫徹在企業每一個發展階段,也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因素。(2)大學生掌握深厚的理論知識,擁有較高層次的文化素養,運用最新科學技術創造經濟價值能力突出。微軟、蘋果、Facebook等就是以大學生創業這種模式建立,而后逐步壯大的。(3)大學生適應能力強,對未來充滿希望,對成功有強烈的渴望,年輕、朝氣、拼勁十足,這些都是一個成功創業者所必須擁有的基本素質。年輕的大學生才華橫溢、活力非凡,好比一塊璞玉,如果遇到適合自己發展的環境,前途不可估量。
2.劣勢。(1)很多大學生因為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才會去創業,這種被動創業的成功率很低。根據《2011廣東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白皮書》顯示,廣東地區大學畢業生創業人數連續3年遞減,創業成功率也僅為1%。(2)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對自身缺乏客觀評價,心理上對創業準備不足,急功近利,缺乏吃苦的精神。創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很多大學生創業者就會感到茫然、無助甚至放棄創業。(3)大學生對創業缺乏理解,只停留在想法上,有的準備了創業計劃書,大談技術如何領先、如何獨特,對于市場前景和投資回報全然沒有考慮,如果沒有市場,不能創造更大的價值,創業就失去了意義。
3.機會。(1)國家鼓勵大學生合理創業,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優越的條件。溫家寶總理在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深化人才體制改革,大力培養造就高水平創新創業人才,教育部頒布《2012年國家鼓勵普通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政策公告》等等。(2)高校支持大學生創業,為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高校及就業指導部門做出大量工作。如開設大學生創業課,邀請創業成功人士談創業經歷,舉辦大學生創業策劃大賽等,讓大學生掌握創業的基本知識和原理,增強大學生創業興趣。(3)現在中國經濟大環境較為良好,對比就業和創業的投入回報,創業是實現財富夢想的最優選擇。縱觀每年胡潤財富榜,每位上榜者背后都是一段傳奇的創業經歷。
4.威脅。(1)比起公務員、國企事業單位和外企的就業機會,創業的不確定性及漫長的過程,讓很多大學生不愿意嘗試。他們認為前幾種就業方式更穩妥,同樣能實現自身價值。(2)雖然國家努力完善大學生創業環境,提供良好的創業平臺,事實上,國內的創業環境難以讓創業者滿意,在法律保障,政策、資金支持以及人才培養等方面,政府需要做的還很多。(3)社會對創業存有偏見,認為創業者不務正業。不信任的社會心理對大學生創業者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壓力。
二、四個模式下對大學生創業的建議
1.優勢機會(SO)組合。SO組合指內部的優勢明顯,而外部環境又為發揮這種優勢提供有利機會,內部優勢和外部機會相結合的理想模式。在這種理想模式中,政府和社會需要做的只是繼續保持和改善這種良好的創業環境,而大學生創業者只要把重點放在如何創造出更大的經濟和社會價值上。
2.劣勢機會(WO)組合。WO組合指利用外部機會來彌補內部劣勢,使大學生創業者能夠改變劣勢而獲取優勢的模式。政府和社會可采取一系列措施幫助大學生創業者克服劣勢,獲得成功。(1)完善法律保障體系。創業環境是創業成功的土壤,創業環境離不開法律的保障和支持。政府應從立法及法律實踐上為大學生創業營造一個有利的法律保障體系。我國可以參考和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完善我國大學生創業法律保障體系。(2)放寬市場準入條件。按行業特點放寬資金和人員準入條件,允許注冊資金分期到位,放寬對大學生創業注冊地點和創業營業場所的限制。調查顯示,從注冊到開業平均所需審批時間,加拿大需要2天,而我國則需要111天,注冊審批費用,英美等國不到人均年薪的1%,我國則達到人均年薪的11%。(3)優化資金扶持政策。放寬大學生創業貸款限制,建立大學生創業基金。建議采取三級扶助方式,一是無償性扶助,針對技術含量高、創新性強、具有核心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項目;二是貼息性扶助,針對初次創業的大學生創業主體,可以由基金組織和金融貸款機構配合,提供貼息貸款;三是一般性扶助,主要針對一般大學生創業。(4)實行稅費減免優惠措施。繼續減免稅費、增加補貼以減輕大學生創業者的經濟壓力。實行稅費減免優惠措施,短期來看,會減少我國財政收入,長期來看,這些措施會激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增加就業率,促進我國經濟發展,不斷增加我國財政收入。(5)提供創業培訓和指導服務。政府加強大學生創業的培訓,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技術幫助和創業心理輔導,政府部門應定期走訪處于創業初期的大學生創業項目,幫助大學生創業者解決困難,堅定大學生創業者的信心。(6)建立良好的大學生創業文化氛圍。目前,我國大學生創業文化環境亟待改善,社會輿論對大學生創業的關注度不高。社會應對大學生創業者多一份理解和關心,社會要崇尚敢于創業的精神,宣傳創業,營造積極向上的大學生創業文化氛圍。(7)高校應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幫助。高校是大學生創業的孵化器。高校可以鼓勵教師參與到大學生的創業中;高校可以聯合成功的創業者建立高校創業基金,為具有良好價值前景的大學生創業項目提供資金幫助,被幫助的創業者在成功創業后可以參與到高校創業基金中,形成良性循環。(8)企業應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幫助,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體現。企業可以幫助大學生創業者訂立創業目標、制定創業規劃,傳授創業者創業經驗。企業結合自身特點對接優勢項目、推介融資渠道、建立創業基地,提高大學生創業成功率,促進國家創新經濟發展,實現以創業帶動就業,以就業帶動經濟的發展。
3.優勢威脅(ST)組合。ST組合指利用自身優勢抵御或回避外部威脅的模式。在自身優勢明顯的情況下,大學生創業者可以利用優勢,抵擋外部威脅,甚至可以將外部威脅逆轉。筆者認為,在創業的過程中人的因素很重要,與其說外部威脅,不如說來自外部的挑戰。(1)塑造良好的創業素質。創業素質包括心理素質、身體素質、知識素質和能力素質。做到自信、堅毅、果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要不斷學習,做到與時俱進;要著重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應變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2)對創業做出理性規劃。在創業過程中將會有很多困難和挑戰等待著創業者,因此,創業者應作出理性規劃,設計出創業路線圖,在創業過程中要及時總結,制定計劃。這樣大學生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才不會迷失方向,做到進可攻、退可守。
4.劣勢威脅(WT)組合。WT組合指旨在減少內部劣勢,抵御和回避外部威脅的防御性模式。當大學生創業處于這種模式中,獲得成功將是一件很困難的事,筆者認為此種情況下,最佳的戰略就是盡量避免創業。建議大學生創業者要理性創業,可以畢業后一年兩年進行創業,做到有點能力,有點經驗、有點資金,這樣成功創業的概率就會大一點。
參 考 文 獻
[1]張玉利.創業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1)
[2]崔冬梅.基于SWOT方法的大學生創業環境分析[J].商業經濟.
2010(7)
[3]李晉蓉.我國大學生創業的可行性分析[J].大眾商務.2010(6)
[4]裘竹如.大學生創業:有熱情無資金[N].經濟參考報.2009-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