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2005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的有關精神,結合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德育的認知規律及高職學生的特點,本文作者提出了情景教學法在高職“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中的運用的必要性,并從具體環節闡述了情景教學法在教學中運用。
【關鍵詞】情景教學法;高職;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運用
一、高職“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中運用情景教學法的必要性
2005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指出大力推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結構合理、形式多樣、靈活開放、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職業教育體系,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根據市場和社會需要,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要達到這一要求,可運用情景教學法,通過創設或引入教學情景,吸引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激活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深入思考。運用情景教學法有利于提高學生多方面能力和素質,更充分地實現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情景教學法在高職“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中的運用
情景教學法,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利用多種手段創設或引用一個現實或虛擬的情景,讓學生參與到帶有情景的教學過程中來,引導學生觀察、想象、體驗、思考和解答問題,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飛躍的過程。首先,明確教學目標。高職“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是高校思政教育必修課,是以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治觀教育為主線,結合大學生身心成長特點和規律,對大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和法律教育,引導大學生加強自我修養,形成良好品質的課程。其次,整合教學內容。高職“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必須以學生就業為向導,以培養高技能應用性人才為目標,強調能力本位,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由于高職專業課實訓、實踐占據較多時間,“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時數非常有限。因此,必須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理論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大致來說,可以整合為適應篇、理想篇、愛國篇、人生篇、道德篇、法律篇等六個專題,然后根據不同教學內容需要,創設情景教學方式。再次,創設情景教學方式。創設情景教學方式是根據高職教學目標,結合教學內容,高職學生特點及德育認知規律等,選擇和設計情景教學方式,具體來說,可以采取如下方式:其一,選用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詩、詞、文章、歌曲等,創設教學情景,進行教學。其二,精選歷史小故事、哲理小故事或感動中國人物小故事等,設置教學情景,導入教學。如“理想篇”、“人生篇”的導入教學。其三,利用多媒體技術創作動畫,或插入影視資料創設教學情景,讓學生從視覺、聽覺上接受直觀教育。如“道德篇”、“法律篇”等。其四,還可以讓學生自編自演或模擬情景劇。如“適應篇”、“道德篇”、“法律篇”等。創設情景教育方式也是將教學情景具體化的過程,它是運用情景教學方式教學的關鍵環節,需要教師精心選擇和設計,做好前導工作。最后,實施情景教學。實施情景教學是理論課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將創設好的情景教學方式在課堂上采用、展現的過程。教師始終要把好“導演”關,收放有致。很多時候需要學生朗誦、演唱、演講、表演等,教師應及時奉上鼓勵和肯定,作簡要小結,作必要引深,有時甚至要展開討論或辯論,以激活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思考,提升學生認識水平和認識能力。對參與情景教學表演的同學課內實踐成績這一檔應酌情加分并預先公告學生。
三、結語
總之,情景教學方式能采用多種方式和手段,創設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教學情景,調動學生多種感官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寓教于動、寓教于樂,加深學生理解和記憶,大大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教學有法而無定法,貴在得法。”情景教學法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常常與其他教學法結合,相得益彰,如案例法、演講法、討論法、多媒體技術手段等綜合應用,各顯優勢,共同實現教學目標。
參 考 文 獻
[1]馮霞.情景教學法——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有益嘗試——以“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課為例[J].中共貴州省委黨校學報.2008(5)
[2]閭彬.試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創新教學情境的功能[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10(4)
[3]段為松,周生娣.情境教育新探: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中嵌入雙“情”[J].理論導報.2010(8)
[4]王珍.試論情景教學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應用[J].河南教育(中旬).2011(12)